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在我国的发展

分享到:
点击量: 238036

  原子吸收在我国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3 个时期,1975 年以前是起步时期;随着国产原子吸收光谱仪器的大量生产,1975 年以后的十年是普遍推广时期;此后时大发展时期。在1963 年首先是黄立本和张展霞,接着是钱振鹏分别著文,向国内同行介绍了原子吸收光谱法。1964 年黄立本等将蔡氏Ⅲ型滤光片式火焰光度计" href="http://www.18show.cn/product/st267.html" target="_blank">光度计改装为一台简易原子吸收光谱装置,测定了溶液中的钠,研究了3 种醇类对分析信号的影响机理,这是我国学者*早发表的有关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研究论文。1965 年吴廷照等组装成功了实验室型原子吸收光谱仪器,并且和复旦大学电光源实验室分别研制出了空心阴极灯。1970 年北京科学仪器厂生产了我国**台单光束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1972 年吴廷照等设计制造了管式石墨炉原子吸收装置,并用该装置测定了核纯锆中的镉,马怡载等研制了石墨原子化器及其控制电源。1980 年马怡载等研制成了我国**台ZM-1 型塞曼效应原子吸收光谱仪。

  经过前20 年的技术准备,自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后,原子吸收光谱法在我国进入了大发展时期。国内原子吸收仪器开始微机化,仪器主要操作实现了自动控制,数据处理实现了微机化,自动化成度已经相当高。主要零配件如石墨管,自动进样器,氢化物发生器等已国产化,生产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基本与国外同类仪器不相上下,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性能有了明显提高。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应用领域继续扩展,特别在环境、生物医药、食品检验浙江福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等部门获得了广发的应用。国内有关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研究逐步走向深入,比前一时期出现了更多高水平的文章,如周南根从理论上推导出定量描述原子化加热速率与峰值吸光度之间的关系式;邓博等用XRD,XPS,AES,GFAAS,MAS,SEM 等多种手段系统的研究了周期表各族中20 种代表性元素的原子化机理。1992 年何华焜等提出了基于光源发射线轮廓不同波长处的吸收系数不同,测量不同波长处的吸收系数,利用二者的差值完成背景校正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