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红外生命探测仪:助抗震救灾一臂之力

分享到:
点击量: 286146
   作为我国东北地区*为耀眼和璀璨的一颗“明珠”,大连市在*近几年里借助自身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与日俱增的“人气”,对外着力吸引外资,对内大力实施“科教强市”战略,目前已经在科技**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而在这些成绩背后,众多大连高校**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也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其特点是时间短、破坏性强,常给人类造成巨大的损失。在近代科学发展的今天,虽然人们可以借助于天文望远镜,将目光投向数百亿光年之外的遥远天体,但对地震却依然无法准确预测。因为地震大多发生在15公里左右的地壳中,但对于地壳,就算人类使用目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大钻探深度也仅为12公里。人们因而无法直接探测震源情况。

  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教授、政府地震调查委员会成员阿部胜征曾说,与海底地震相比,因为陆地地震间隔时间长,因此陆地地震更难以把握。海底的一个具体地点,约100年发生一次地震;而陆地某一地点可能上千年甚至几千年才发生一次地震。人们现在所能做到的只是预测地震发生的可能性。这种“预知”可分为事先预知和事后预知,事后预知是指在地震发生后,人们会发现,在地震之前实际上已有很多异常现象。但*重要的是事先预知,即准确指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将发生多大级别的地震,目前世界尚无一个可靠途径和手段能够准确地预报地震。

  地震虽然无法预知,但人类面对自然的喜怒无常也并非全然无能为力。地震无情人有情,人类研制出的先进科技产品对地震后的救援工作起到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及时准确的救援行动可以把地震为人类造成的损失减到*小。以下装备可帮助人们较为顺利地开展救援工作。

  “蛇眼”

  在救援工作中,搜索幸存者是**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各种搜索仪器就显得十分重要。“蛇眼”就是一种搜索仪器,它因外表酷似蛇而得名。“蛇眼”的学名叫光学生命探测仪,是利用光反射进行生命探测的。仪器的主体非常柔韧,像通下水道用的蛇皮管,能在瓦砾堆中自由扭动。仪器前面有细小的探头,可深入极微小的缝隙探测,类似摄像仪器,将信息传送回来,救援队员利用观察器就可以把瓦砾深处的情况观察清楚。

  救援机器人

  作为人类的帮手,机器人在救援过程中有许多过人之处。它可以深入到人力不能及或有危险的地方实施救援。日本科学家就研制了一种蛇形机器人,称它不久就能在地震救援中发挥作用。这种机器人的原理类似于前面提到的“蛇眼”搜索仪器。跟“蛇眼”相比,蛇形机器人更灵活,它的每一个关节都有一个微型马达为其提供动力,活动更为便捷,可以探测到更深的位置,帮助搜救人员定位幸存者。

  热红外生命探测仪

  热红外生命探测仪*大的特点是具有夜视功能。它是通过感知温度差异来判断不同的目标,因此可以帮助救援人员在黑暗中照常工作。热红外生命探测仪的外表有点像商场门口测体温的仪器,只是体积相对大很多,而且带有图像显示器。

  声波振动生命探测仪

  声波振动生命探测仪依靠识别被困者发出的声音帮助救援。这种仪器有类似于人类一样的“耳朵”,人们称它为拾振器,也叫振动传感器。它通常有3至6个“耳朵”,能根据各个耳朵听到声音先后的微小差异来判断幸存者的具体位置。因为设计者充分研究了人的发声频率,所以,人类说话的声音对它来说是*容易识别的。如果噪声的影响不太大,即使幸存者已经不能说话,只要他用手指轻轻敲击,发出的微小声响也能够被仪器“听”到。

  小气垫

  找到了幸存者就要考虑如何施救了。有时要抬起沉重的楼板,单靠人力难度很大。用手去一点点地挖显然太慢,用重型机械去移动又有可能伤着人。但一个小小的气垫就能完成这个工作。这种气垫大小比枕头大不了多少,没充气时体积很小,只要有5厘米的缝隙就能把它塞进去。用气瓶对气垫持续充气后,“气鼓鼓”的垫子能顶起楼板及沉重的物体。

  气垫的材料相当讲究,*早人们用钢丝网添加橡胶来做,后来改用新型材料高强度芳族聚酰胺。这种材料非常坚韧,防暴警察用的手套也是用它做的,带上这种手套,警察甚至可以直接握住锋利匕首的刀刃。使用这种材料制成的气垫*多可以支撑起10吨的重物。

  液压钳

  现代的建筑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发生坍塌后,人们常被卡在钢筋交错的废墟中,这时,就要看液压钳的本事了。这种液压钳的体积并不大,但是由于应用了液压原理,一把小小的钳子就能把钢筋一根根地剪断,为营救工作赢得宝贵的时间。

  月球灯

  抢救不分白天黑夜,但夜色却为救援带来许多不便。这时,月球灯的作用就显得非常抢眼。月球灯由高达2000瓦的电力支持,两个月球灯就能照亮一个足球场。为大面积搜救提供了有力支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