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葡萄酒造假售假事件

分享到:
点击量: 239227 来源: 慧聪食品工业网

  12月23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对河北省昌黎县少数葡萄酒生产企业制假售假行为进行了曝光。造假的葡萄酒主要由水、酒精、香精和色素调配而成,葡萄原汁含量极低。

  (一)社会搜罗

  事件一出,各方轰动。各地开始收罗自己区域内的葡萄酒是否存在制假售假现象:

  江西南昌市洪城大市场的葡萄酒批发街没有出售来自河北昌黎县的葡萄酒。26日下午,据河北省昌黎政府部门称,24日零时之前,相关部门已对涉嫌造假的企业实施关停、调查处理,对涉嫌造假售假企业所生产的全部产品召回,并对不合格产品及时销毁。“5种问题葡萄酒也并未流入江西市场。”昌黎县政府一名官员肯定地说。“在南昌的葡萄酒市场,一般都是以张裕、长城为主。”江西省城一大型超市负责人说,小品牌的葡萄酒卖不动,做他们这行的,都只卖品牌货。26日,沈阳*大的酒水商品集散地南二酒水批发市场发现批发价两三块钱一瓶的葡萄酒,但并未发现被央视曝光的“昌黎问题葡萄酒”身影。

  事件处理

  河北省昌黎县葡萄酒制假售假事件被新闻媒体曝光后,24日,质检总局立即派出督察组赶赴河北,督导地方进行查处。质检总局表示,将严格依法查处葡萄酒造假违法行为,对造假的葡萄酒生产企业,一律吊销生产许可证,一律停止生产,责成立即召回问题产品,对涉嫌犯罪的一律移交公安机关,对监管不力的部门和人员要严肃处理。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组织葡萄酒技术委员会也就此事件进行了认真讨论,一致认为,在我国葡萄酒行业迅速发展、年均增长20%、产品质量稳步提升的背景下,昌黎县的个别不法企业出现这种造假售假葡萄酒的恶劣行径,必须进行严厉谴责,从重从快查处,绝不能姑息迁就。酒协要求昌黎县葡萄酒协会要积极、主动地配合有关部门迅速组织对昌黎县少数葡萄酒生产企业制假售假行为调查处理。

  秦皇岛市决定从24日起到明年1月31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干红葡萄酒专项整治工作。各省也开始在区域内纷纷开展节前的红葡萄酒专项检查和整治工作。

  (二)深度解析

  葡萄酒造假售假事件只是行业内的个别现象。至于为什么会造假,而这种个别现象偏偏出在了河北省昌黎县,有他独特的缘由。

  业内人士表示,假冒伪劣葡萄酒在市场大行其道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葡萄酒利润率高,另一个是造假成本低。

  近年来,中国葡萄酒产业实现了持续发展,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而2009年产量和销量都超过10亿瓶。今年上半年,王朝酒业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51%和42%;张裕A今年上半年葡萄酒产品毛利率则达到73.98%。

  一项研究表明,截止2013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以及对葡萄酒消费的渴求,中国将成为世界第7大葡萄酒消费国。根据世界上*大的葡萄酒与烈酒展会,VINEXPO(世界葡萄酒与烈酒展会)的研究,截止2013年,中国葡萄酒消费将达12.6亿瓶,同比2009年增长32%。

  在11月出炉的重庆商报消费指数调查报告——重庆葡萄酒市场板块中也显示出了葡萄酒美好的发展前景:明年6成受访者将维持今年的酒类消费习惯,25.4%的受访者将增加葡萄酒消费量,而增加白酒消费量的受访者人数为0.6%,啤酒为3.6%,葡萄酒的消费增长预期位列酒类榜首。

  高企的利润率和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吸引假冒伪劣工厂遍地开花。王朝酒业销售总经理贺汝军介绍,在国内葡萄的主产区如河北省昌黎和怀来、山东烟台等地,分布着大量生产葡萄酒的小工厂,其中一些为生产假冒伪劣葡萄酒大开方便之门。

  昌黎产区背靠产区品牌优势

  可以说,在昌黎产区制假售假,无不是瞄准了昌黎产区背后的产区品牌优势。2002年8月,昌黎葡萄酒被批准为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成为我国葡萄酒行业**个原产地域保护产品;2003年和2008年,国家质检总局又先后发布了《原产地域产品·昌黎葡萄酒》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昌黎葡萄酒》;在国内葡萄酒消费市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这一产区优势对消费者非常有吸引力。

  昌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葡萄酒业内人士曾向《华夏酒报》记者表示,目前,昌黎产区制假售假行为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由于国内葡萄酒同质化较严重,产品集中于干红系列,而地区消费能力有限,这必然促使某些市场拓展能力不强的企业去贴牌灌装,甚至制假售假;另一种情况是,一部分外省企业为追求产地效应而在昌黎产区展开制假行为。

  行业监管滞后于行业发展

  “说到底,问题的本质还是监管的失控,不是葡萄酒本身的问题。”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葡萄酒技术委员会一位委员对《华夏酒报》记者说,这次假酒曝光事件,对当地监管部门也是一个警示。

  葡萄酒行业的发展是喜人的,但行业监管似乎并没有跟上行业发展的脚步。

  **糖酒会官网出具的《2009-2010中国葡萄酒行业市场报告》显示,2009—2010年度全球葡萄酒行业增速已经趋缓,所有的目光开始聚焦中国,中国葡萄酒行业已经进入下一个黄金十年。其中,国产酒产销量继续大幅攀升,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持续加强。另一方面,进口酒的经营态势喜人,具体表现为进口酒运营者及品牌数量大幅增多,进口酒领**牌已建立起优势。但行业监管的成效却并差强人意。

  2002年和2007年央视分别对吉林通化和河南民权两大葡萄酒产区存在的问题进行曝光后,两大产区经过整顿和规范,地产葡萄酒销量较以前已经大量减少,甚至部分企业至今未摆脱经营困局,但是正规企业的销量却逐步增长,产区葡萄酒业快速发展。以河南民权县葡萄酒为例,虽然曝光事件对该地区正规企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同时也使行业经营秩序得到了规范,九鼎等规模葡萄酒企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目前,中国葡萄酒产业正朝着一个规范的方向发展。然而,造假售假现象的屡禁不止,给正在成长的葡萄酒行业带来了无尽的伤害,同时,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此次央视曝光无疑给违法企业以沉重打击,在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同时,对于整个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也将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三)应有态度

  其实,对于昌黎产区和中国葡萄酒行业来说,正视假酒事件,避免假酒的再次出现,反思行业发展才是*重要的。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葡萄酒专家告诉记者,毕竟假酒在我国市场中还是少数,不能因为少数的假冒产品,我们就把葡萄酒以及昌黎产区葡萄酒都“一棍子打死”。蓬莱葡萄与葡萄酒局局长季兴典曾有过如此表示:“葡萄酒是个百年产业,要扎扎实实做好基础工作,规范经营秩序,才能*终迎来整个产业的繁荣”。

  我想,这正是我们对待此次“葡萄酒造假售假事件”的应有态度。同时,我们也应该秉持以下的信念和思路,*终促进中国葡萄酒行业的繁荣发展。

  葡萄酒业市场潜力不可小觑

  葡萄酒业的繁荣是迟早的事情,很多数据都已经证明了这个命题。

  **糖酒会官网出具的《2009-2010中国葡萄酒行业市场报告》显示,2009年度,中国进口葡萄酒产业联盟共收录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专门从事进口葡萄酒,经销与流动业务的企业达到24137家,其中主要从事法国葡萄酒经营活动的,约占总数的73%。估计全行业共有上述企业约30000家。中国进口葡萄酒产业联盟共收录中国大陆葡萄酒市场在售的进口品牌达1386个(注:同一品牌所售的不同年份及不同系列葡萄酒均归为一个品牌统计),其中上海为**进口葡萄酒品牌*多市场,其次为北京和广州。

  国内规模以上葡萄酒生产企业约600家,前10家占有61.8%的市场份额,生产和销售继续向大型骨干企业集中。从地域上看,传统生产省份优势依然明显,山东、吉林、河北等占据了大半河山。一些葡萄酒新兴省份产量也得到了迅猛增长,使行业产量进一步高增长的局面得到支撑,但这些省份的产量增长优势目前还难以转化成价值增长优势,普遍缺少具有价值优势品牌的支撑,在生产规模迅速崛起的同时,产值提升明显滞后。

  对消费者的伤害会成行业发展永远的“痛”

  不仅是行业发展本身的问题,本次的造假事件也提醒我们还要重视行业发展如何引导、如何监督的问题,不然,对消费者的伤害将成为行业发展永远的“痛”。这从企业打假偷偷摸摸的现象中不难得出,假冒伪劣对品牌的伤害是致命的。

  对于昌黎曝光事件,相信经过相关部门的整顿规范,假冒产品和制假售假企业数量将大大减少,并为正规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但是,媒体的监督只是社会监督的一个方面,整个行业要有一个健康的环境,还需要企业自律和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管。

  未来应更多关注葡萄酒行业基础建设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葡萄酒分会秘书长王祖明对《华夏酒报》记者说,对于中国葡萄酒来说,规模的扩大只是时间问题,未来我们更多关注的还应该是基础,包括葡萄的栽培技术、种植、品种、管理以及文化等。

  基地建设、葡萄品种等基础问题关系到中国大部分葡萄酒的风格和定位。目前,国内一些产区和企业已经开始重视葡萄酒内在的一些东西,而不再仅仅从表面上下功夫,这对于行业来说是件好事。

  (四)结语

  假冒伪劣在我们的生活中从不曾匮乏,他们的滋生环境也从另一个侧面让我们看到了繁荣和希望,但是关键还是要看人怎么作为,管得好,我们就繁荣;管不好,我们就沉沦。愿行业会有好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