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再修订 细颗粒物有望纳入

分享到:
点击量: 235192 来源: 科技日报

  可吸入颗粒物是指悬浮在空气中,能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

  颗粒物的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10微米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5微米直径的可进入呼吸道的深部,2微米以下的可100%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

  国外研究也表明,颗粒越小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越大。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小颗粒物,直径相当于人类头发1/10大小,被吸入人体后会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

  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已制定PM2.5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亚洲的日本、泰国和印度也制定了该项目的空气质量标准。

  ■ 将新闻进行到底

  3月18日到20日,北京的天是灰蒙蒙的,空气质量降到了三级,为轻度到中度污染,这也是今年北京市**受到外来浮尘影响。

  据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3月17日,蒙古国和我国西北的甘肃、宁夏、内蒙古地区出现大范围沙尘暴。受之影响,18日上午6时左右,北京八达岭站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迅速升高,达每立方米1400微克;9时30分左右,多个站点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均超过每立方米500微克,其中昌平站、亦庄开发区站超过每立方米800微克。受此次沙尘回流影响,20日北京市空气质量达中度污染……

  可吸入颗粒物不仅是北京大气的首要污染物,也是我国很多城市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对其污染的控制,其中是否把细颗粒物(PM2.5)列为强制监测标准,成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争议的焦点之一。

  ———— 呼 声 ————

  将PM2.5纳入强制监测污染物范围

  据悉,我国目前使用的空气质量标准是在1982年发布实施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基础上,于1996年修改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其中将PM10和总悬浮微粒(TSP)列入“强制性”监测并公开的污染项目。后来在2000年进行微调后**修订。现在,指导我国空气质量控制的风向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再次迎来大修。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庚辰认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的亮点是取消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三类区,增设了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同时要求未达标城市制定限期达标规划。但遗憾的是,未能将PM2.5纳入强制监测的污染物范围,而只提供了参考限值。

  王庚辰表示,我国目前执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已远远不能适应保护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公众福利的需求。他特别强调,可吸入颗粒物被认为是对人类健康*主要的空气污染危险因素。

  与目前普遍监测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颗粒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相比,PM2.5(颗粒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由于颗粒更小、主要以气态存在,不容易被呼吸道所阻挡,进入人体内部更深,又被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潘小川也认为,相比可吸入颗粒物,更为细小的PM2.5更容易长时间悬浮在空中,由于它粒径小,吸入几率变得更大,它可抵达肺的深部,深入下呼吸道,甚至穿透肺泡膜,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伤害。据悉,世界卫生组织和一些发达国家已把PM2.5作为核心指标进行长期监测,但我国尚无对PM2.5的强制监测和限值标准。

  在今年两会上,民进中央认为,大量研究表明灰霾天气的根本原因是由细粒子PM2.5污染造成的。城市空气质量等级通过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三项指标计算得到的空气污染指数来确定。由于采用的大气颗粒物指标是PM10,并未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标准和评价(API)指数中,这就难免出现“灰霾常常有,空气照样优”的现象。

  因此,民进中央提出提案建议,尽快制定PM2.5的空气质量标准,开展PM2.5常规监测;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评价体系,以便更好地向社会公众反映我国当前的空气质量和灰霾天气。

  ———— 难 点 ————

  PM2.5污染监测和治理受多重条件限制

  虽然也认可PM2.5对环境的危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原总工程师魏复盛却有不同的意见。他说,无论PM2.5还是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等,目前我国都有监测,相关数据可在各种城市或国家空气质量报告、环境统计年鉴上找到,只是没有纳入空气污染指数体系和减排指标内,也没有做专门的评价,更多的是被专业人士所关注。

  魏复盛说,可吸入颗粒物对人健康影响大,不过PM10的监测技术比较成熟,PM2.5监测技术尚未成熟,只是在大城市里做的研究较多。“PM10污染数据有公布,但没有纳入强制减排体系,”他说,这与PM10的来源有关。PM10主要来源是扬尘。我国北方较干旱,降水少,风一吹,尘土大,大气中PM10浓度就高了。加上现在北京等地都在加快城市建设,建筑工地多,大风一吹,扬尘就大,一部分PM2.5是PM10 颗粒在大气中不断碰撞、摩擦然后细化而成。因此,即使定了一个减排指标,地方政府也难以做到。

  此外,由于南方地区降水多,空气湿度大,即使处于北方城市同样的情况下,同样条件下PM10、PM2.5浓度较北方城市低,作为国家主管部门,也需考虑各地公平和现实执行等问题。

  “还比如*近3天的北京,即使北京市本身没有排放任何PM10、PM2.5污染,由于境外,或者其他省份吹来的浮尘,造成北京大气污染超标,‘板子’究竟该打在哪个城市的身上?”魏复盛说。

  据环保部主编的《国家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名录》,PM2.5主要来自于扬尘、燃煤、其他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治理是个大难题,需多方面合作。”魏复盛说,包括PM2.5在内的任何污染物的削减,都需对高污染、高排放企业进行限制或关停,企业本身进行清洁生产改造……“这些需要根据地区、企业本身经济、技术发展水平来调整,是一个痛苦而长期的过程。”魏复盛说。

  ———— 建 议 ————

  应对大气污染亟待提高信息公开透明度

  “纳入强制减排的都必须能控制,还要有办法解决。”魏复盛坦言道,我国二氧化硫污染比较重,但该污染是可控的,并有办法解决的。就如二氧化硫控制,在“十一五”期间,我国通过关停污染严重的小火电、小水泥厂,火电厂上脱硫设备等措施,把二氧化硫浓度降下来了。

  “大气的流动性,造成一个城市的污染控制效果有限。目前,我们提倡大气污染治理要联防联控。”魏复盛说,目前,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株湘潭、成渝地区已出现了区域性的大气污染,治理不是一个城市能做到的,必须是整个地区共同努力,共同削减。

  除了期待国家强制控制外,公众环境研究中心马军主任介绍,环境信息公开可以成为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完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监测和信息公开,既可以提高全社会对大气污染问题的关注,从而促进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也可以尽可能避免或降低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公共风险。

  据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30个中外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公开评价结果》,国内城市与参照组国际城市之间的*大差距,在于前者的监测和发布指标不**。其中*为突出的就是对于细颗粒物PM2.5的监测与发布。作为全球遭受细颗粒物污染*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我国无一城市正式发布相关数据。

  为有效指导公众保护自身健康,《评价结果》建议我国尽快开展PM2.5指标的监测发布;公布具体监测指标的具体浓度值信息;增加监测点,注意科学布点,并根据对居住在特定污染源附近的人群的保护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代表人群暴露水平的监测点;公布具体监测点的空气质量信息和空气污染物实时监测数据;运用地图等更加直观的形式进行空气质量信息发布等。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竺效说,《评价结果》报告显示了北京在国内城市中的表率地位,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理应探索如何**国内城市在大气环境信息公开上达到国际水平。如何调动全社会来保护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世界城市应有的水平,有效避免和降低环境健康问题的产生,是北京等城市值得着力思考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