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我们身边的塑化剂(图)

分享到:
点击量: 229117 来源: 深圳新闻网

 

  

 

  多款方便面被曝含塑化剂。CFP供图

  孙 雨

  有人说,如今是塑化的时代:从保鲜袋到手机、电脑,再到滚滚的车轮……衣食住行处处离不开塑料。塑料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也造成了不少麻烦。由于塑化剂和塑料的分子之间没有牢固的化学键结合,只是靠微弱的相互吸引力维持着共存。她俩不像水泥和砖头能牢固地结合在一起,而是像泥巴和砖块,虽然共同垒成了一面墙,但风吹雨淋时泥巴会渐渐脱落下来。天长日久,塑料中的塑化剂也会迁移到外环境,再通过进食、呼吸和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如果塑化剂再有机会接触到食品,而且恰好又是富含油脂或酒精的热食,那塑化剂就更容易溶入其中被我们吞下去了!

  现在科学界已公认,塑化剂对人的生殖系统危害极大,对果蝇等实验对象有致癌作用,对人的致癌性还有待进一步观察。目前美国环保总署和我国环境检测总部,都已将其列为环境中优先检测的有机污染物,各国针对包装材料中塑化剂的含量等也有一些相应的法规。低毒、无毒的塑化剂在不远的将来也有希望投入使用。

  但今天我们该如何识别身边的塑化剂,并加以防范呢?

  A 了解塑化剂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尽量减少进入量

  1、食品塑料包装的释出:

  由于塑化剂本身是脂溶性的,所以只要遇到包装的食品中有酒精或油脂,就极易迁移出来而进入食物。而且,塑料包装中塑化剂的含量越多、带包装的时间越长、存放时的温度越高,食物含塑化剂就越多。

  从2002年《环境与职业医学》,到*近的《食品科学》等专业杂志上,历曙光、柳春红等许多学者曾经过严谨的市场抽样及科学检测证实:超市所售方便面的酱料包和面饼里,大多数可检出塑化剂,尤其是油性的酱料包,塑化剂检出量*多;2002年抽检的上海市场十二种不同品牌不同日期桶装油也都检出了塑化剂;人们早上匆匆上班的路上,在街边摊位上买的热包子、馒头、玉米棒、油条,也都是用塑料袋装的,也都有塑化剂的污染。专家们一方面呼吁有关部门制定法规、加强监管,同时也提请大众学会自我保护。例如,政府要制定食物中塑化剂迁移的许可量,不要让**每年销量达几百万包的方便面继续对大众的健康造成威胁;同时,繁忙的年轻人也要少吃方便面等包装食品。在目前不太可能改换桶装油包装材料的国情下,人们应尽量选择小包装、日期新的食用油,或者回家后尽快换成玻璃瓶或瓦罐来装油。

  由此可见,尽量减少让塑料与食品的接触,尤其是油性食品如油条、含酒精食品如酒酿醪糟、热的食品如刚出笼的包子等,是减少塑化剂入口的关键之一。

  目前国内对塑料材质中塑化剂含量的检测还在规范之中,对食物中塑化剂的迁移允许量也还在制定之中。

  怎么办呢?

  以下几点仅供参考:

  (1)保鲜膜:尽量选不加塑化剂的PE材质,而且不要用它包裹烤鸡等油性食物,也别包盖没凉透的饭菜。

  (2)家里的塑料保鲜盒不要存放排骨汤等含油的食物。

  (3)带工作餐的人,尽量选用可以加热的玻璃饭盒。

  (4)少用塑料汤勺、调羹等塑料炊具和餐具。

  (5)塑化剂对孩子的危害更大,更要格外小心:平时要少吃有塑料涂层包装的油性薯片、饼干;看电影时少吃用内层涂料含塑化剂的纸杯装的爆米花;吃饭时不用塑料碗、塑料勺、塑料筷子;喝水时少用塑料水壶、水杯;玩塑料玩具时不要放在嘴里啃咬;夏天少穿塑料拖鞋;家长可时常关注媒体曝光的不合格童装品牌以远离之。

  2、环境污染:

  塑化剂和农药一样,已成为环境**之一,藏在空气、源水和食物链中,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今年我国环境保护部公报显示,**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研究人员的测定发现,塑化剂早已渗入北京的地面水体与空气之中,并有部分水体污染严重。某国际环保组织的调查报告也显示,在取自长江上、中、下游不同城市的鲤鱼和鲶鱼体内,均测出了可导致性发育和生殖系统问题的“环境**”。通过食物链的生物浓集,这些脂溶性的环境***易集中存在于动物的脂肪中,所以喜爱吃鱼皮、肥牛等高脂肪饮食的人,容易食入较多的环境**。

  怎么办呢?

  以下几点仅供参考:

  (1)环境治理靠你靠**大家!自己少用一个塑料袋,就少一些塑化剂留在身边;大家都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大环境的康复也加会快一点!

  (2)少吃肥肉也会减少环境**的食入。

  (3)从食物链的角度讲,素食者与吃肉食的人相比,前者会更少地食入环境**。

  B 增强自身对塑化剂的排出能力

  塑化剂进入人体后,没吸收的部分可从健康的肠道直接排出。吸收的部分经过肝脏的生物转化,降低其脂溶性,增加其水溶性,*后可从肾脏排出。截至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塑化剂在体内不积蓄,但如果长期维持在食入量大于排出量的情况下,就会损害机体的健康,尤其是损害幼儿的性发育和**的生殖系统。

  所以,除了尽量减少塑化剂的食入量,还要增强自己的**能力,包括保持肠道的健康、肝脏的良好工作状态和肾脏的健康。当然这离不开人整体的身心健康,离不开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这四大健康基石。深圳人还要加一条,就是充足的睡眠!

  (作者系深圳市健康教育讲师团**专家、市保健科技学会理事、医学硕士。)

  健康新知

  早产儿长大后

  患精神**风险较高

  据新华社电 由于医疗水平的提高,现在许多早产儿都能存活下来并长大**,但英国研究人员提醒说,早产儿群体中出现精神**的比例要比普通人高,因此相关家庭需要多关注早产儿的心理健康状态。

  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研究人员和澳大利亚同行在英国学术期刊《精神病学》上报告说,他们综合分析了过去多份相关研究中的数据,其中涉及1000多名早产或是出生时体重不足的人,结果显示他们长大后出现焦虑、抑郁等精神**的风险是普通人的3倍以上。与足月儿相比,生产时间越早,早产儿日后患精神**的风险就越大。

  参与研究的斯蒂芬·伍德教授说,他们对早产儿群体精神**风险较高的原因并不完全清楚,可能由多种因素造成,如早产影响了还在发育中的胎儿大脑处理压力的方式等,对此还需进一步研究。

  他还表示,现在能存活并长大的早产儿越来越多,但对早产儿的关注通常集中在身体发育是否正常,而对精神健康关注不多。由于许多精神**都可以及早发现征兆并进行干预,相关家庭*好从小注意早产儿的心理健康状态。

  日本研究认知症病因

  取得新进展

  据新华社电 此前的诸多研究显示,变异Tau蛋白堆积导致的脑神经细胞变性是引发认知症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日本研究人员经动物实验发现,正常Tau蛋白随着动物年龄增长也会出现堆积。这一发现将对认知症病因带来一种新认识。

  日本理化研究所近日发布的新闻公报介绍说,Tau蛋白大量存在于**神经细胞中,是构成脑神经网络的神经轴突发挥功能所必需的蛋白质。如果这种蛋白发生变异,在细胞内形成不溶的凝集,轴突运输就会受阻,导致神经细胞死亡。与这种蛋白相关的**统称“Tau蛋白病”,常见的有阿尔茨海默氏症等。

  在本项研究中,来自理化研究所脑科学综合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将人类Tau蛋白的基因植入实验鼠,使实验鼠脑内合成这种蛋白的量是其自身拥有量的约4至8倍。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正常的可溶性蛋白随着实验鼠年龄的增长也会出现堆积,并且发生磷酸化,进而有可能使实验鼠脑内某特定区域发生神经变性,导致神经活动下降,从而引发“Tau蛋白病”。研究人员表示,下一步将研究正常Tau蛋白堆积的原因。

  相关论文发表在6月份美国《**神经生物学》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