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机制

分享到:
点击量: 224594

 

 1. 法律法规依据 

    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于2003年颁布的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引进原则(Guidelines for Introduction of Food Traceability Systems)中,指出了日本与食品可追溯体系相关的法律法规有:

  • 《农林物资规格化和质量表示标准法》(Law for Standardization and Rationalization of Quality Labeling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Products)
  • 《农产品检验法》(Agricultural Produce Inspection Law)
  • 《农药管理法》(Agricultural Chemicals Regulation Law)
  • 《肥料管理法》(Fertilizer Control Law)
  • 《日本药事法》(Pharmaceutical Affairs Law)
  • 《饲料**法》(Feed Safety Law)
  • 《屠宰场法》(Slaughterhouse Law)
  • 《疯牛病控制特定措施法》(Law for Special Measures for Controlling 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 《对识别牛的信息管理和信息传递的特定措施法案》(Bill for Special Measures concerning Management and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for Identification of Cattle)
  • 《食品卫生法》(Food Sanitation Law)
  • 《营养改进法》(Nutrition Improvement Law)
  • 《可食性禽制品加工和检验法》(Edible Bird Processing and Inspection Law)
  • 《反不公平馈赠和误导法》(Law for Preventing Unjustifiable Lagniappes and Misleading Representation)
  • 《产品责任法》(Product Liability Law)
  • 《计量法》(Measurement Law)
  • 《反不正当竞争法》(Unfair Competition Prevention Law)
  • 《国内牛肉可追溯准则》(Guidelines for Traceability of Domestic Beef)

 

2. 对肉制品的可追溯性

    在日本畜牧行业,可追溯的执行从跟踪动物的移动和在发生动物疫情或者是食物**事件时能确定起源。在2002年7月,关于特别的疯牛病对策的立法获准通过颁布。该法律要求强制实施从牛的养育场到肉品包装厂的追踪。在受日本政府管制的系统内,每头母牛的识别是通过佩带可读的个体识别号的耳标。生产者必须提交的数据主要包括出生日期、性别、品种、饲养者的姓名和地址、养育的场所和开始养育的日期和屠宰的日期等。
    2003年6月,日本通过立法要求实施从养殖场到零售的可追溯性。在新法的规定下,加工者、供销商和零售商从2004年12月1日开始,分别提供从屠宰场到零售出口的可追溯信息。该法律仅应用于牛肉的肌肉类,排除头、尾、下水和绞细的牛肉和加工过的产品。批发商和零售商可以依据个体或者批量提供可追溯信息。对违背法律的惩罚,视情节轻重以警告、罚款和公示等方式进行处理。政府将提供担保(如低息贷款和信用)帮助公司建立信息系统和使用标签技术来保障产品的可追溯性。
    日本农林渔业部于2003年发布了新的日本农业标准(JAS),来保证进口牛肉的可追溯。为了得到证明,出口商必须提供在关于特别的疯牛病对策的立法中所要求的信息,还要加上在饲养动物过程中使用的所有饲料与兽药名称。JAS证明是自愿获得的。国内的牛肉如果其生产者提供饲料和药品的信息,也是符合关于证明条件的。在JAS取得证明的牛肉按计划出现在2004年开始上市的产品上,而且相类似的系统也考虑用在猪肉的生产与销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