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袋销量又上去了 带购物袋的人也多了(图)

分享到:
点击量: 224297

  

 

  如今,顾客已不能在三江超市无偿使用连卷袋

  “限塑令后,超市连卷袋的用量一下子蹿上去了。之前,一个单店每月连卷袋用量是500卷,后来变成800卷甚至超过1000卷。”加贝超市的工作人员说。事实上,几乎所有超市都遭遇了这样的尴尬。

  今年4月1日起,在宁波,除了生鲜散装食品,加贝超市率先对连卷袋收费。这周,又一家本土超市三江超市加入该阵营。为什么在限塑令推行三年之后,宁波超市开始对连卷袋收钱?

  记者了解到,乐购、沃尔玛等超市昨天明确表示,暂时没有跟进计划。

  听说连卷袋要收钱,市民还给超市

  昨天傍晚6点多,高新区锦诚明都小区附近的三江超市里,购物的市民很多,不少是刚下班忙着采购晚餐食材。

  在超市,连卷袋主要被放置在肉类、蔬菜、水果、熟食等生鲜处。

  超市的蔬菜柜台前围满了人,一块黄色的温馨提示牌被高高挂在摊位上方:连卷袋只提供给生鲜以及散装打秤食品免费使用,其他用途都为有偿使用。

  在现场,记者观察了10多分钟,不少市民都看了一眼“温馨提示”,但拿连卷袋未见减少,该用就用。

  记者随机询问了几位市民,对于连卷袋用作“他用”要收钱,大多说没影响,“正常买散装和菜又不收钱,只是用作他用要钱了,没什么……”

  甚至有位市民还跟记者现场解释:“装散装生鲜之类的都不要钱,超市这么做,就是告诉那些把连卷袋当购物袋的人,吃不了白食了,该掏钱啦……”

  在收银台,一位收银员说,昨天有个消费者把连卷袋缠在手上,一听要收钱了,连忙说“那我不要了,还给你”。

  据了解,试行至今,三江超市总裁办还没有接到一例顾客关于连卷袋收费的投诉。

  纠结三年 才下定决心收费

  到今年6月1日,限塑令已经实施了3年时间。为什么超市这时候才开始对连卷袋收钱?

  对于这个问题,加贝超市事业部总监王朝红也没有遮遮掩掩,他坦言,这是个让超市纠结的问题。早在2009年春节,他们就发现,限塑令后,连卷袋的消耗一下子增大了。

  连卷袋可以直接接触肉、熟食、蔬菜等食品,成本高,甚至比塑料袋都贵。刚开始,超市劝说多拿连卷袋的顾客,但这治标不治本。但真要收费,加贝超市担心把顾客吓跑了。

  真正作出决定的是今年春节后。加贝超市仔细核了连卷袋的账,生鲜处100万元的销量,要消耗价值3万元的连卷袋,而限塑令前只要2万元,也就是说1万元纯利润被吃掉了。而且,塑料袋少用了,连卷袋多用了,这并不是限塑令的真正目的。

  于是,从今年4月1日起,加贝超市率先对连卷袋收费,大的0.2元/个,小的0.1元/个。现在,加贝超市舒了一口气,执行效果比预想的好,多数消费者也能理解超市的行为。

  三江超市总裁办新闻发言人李女士则明确表示,他们对客流量流失的担心并不太多。站在顾客的角度看,真的需要的人不会在乎这一毛钱,顾客更多看重的是商品的价值,选择一个超市不单单看袋子的收费与否。

  连卷袋收费后 使用量减少三四成

  从今年8月底,三江超市在规模大的连锁门店对连卷袋收费。试点效果还不错,所以从本周一开始,该超市下属的150家连锁门店全部推行。

  连卷袋收费之后,变化也是明显的。在加贝超市,单店每月连卷袋的用量从1000卷又回落到600多卷。生鲜处每做100万元的生意,利润会增加7000元,甚至更多。

  而另一方面,塑料袋销量又上去了,同比多三到四成。一般来说,三分之一的顾客会购买塑料袋。拿一个单店来说,如果有3000单生意,那要售出1000个塑料袋。限塑令之后,这个数字回落到500个,甚至更少。其中不少是用连卷袋代替了塑料袋。但自从连卷袋收费后,塑料袋的销售量又上升到了七八百个。

  *关键的是拿着环保袋来购物的市民多了。王朝红说,连卷袋收费后,促使顾客自带购物袋了。

  “三江超市每天几十万的客流,实施这个政策后,我们预估每年能省下近100万元的费用。”李女士说。

  其他超市称暂不跟进

  对于三江超市对连卷袋实行收费的行为,甬城的其他超市是如何看待的?他们是否有跟进计划?

  昨日,记者从沃尔玛、海曙欧尚、天一乐购等各超市的新闻发言人处了解到,除三江和加贝连锁超市外,宁波市区的其他超市暂时没有这类收费打算。

  乐购超市市场专员董雄国表示,这只是个别超市的行为,他们无权做出评价。如果国家有规定政策,他们会执行。

  沃尔玛、家乐福、华润万家等超市则认为,更多的是要引导马大嫂环保消费理念。有的超市也担心,收费会对顾客感情上有影响。

  超市要慎重

  对于三江超市实施连卷袋收费,专家怎么看?昨日,记者采访了宁波市市场营销协会副秘书长朱美燕。

  “从一方面来说,这是超市对消费者良好习惯的培养,这能培养消费者的节约意识;另一方面,这也是超市削减经营成本的一种策略。”朱美燕说。

  不过,朱美燕也表示,企业实施此项政策,很可能会改变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千万要慎重。这是存在风险的一种市场行为,对于企业营销来说,很可能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