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多项措施“疗伤”地下水

分享到:
点击量: 225008

  近年,为了保障供水**和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河北省邯郸市因地制宜,通过合理压采、拦蓄补源和水源置换等措施,逐步修复和涵养地下水,部分超采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的趋势得到明显遏制,有的超采区地下水水位已开始回升。

  生态水网令地下水水位止跌回升

  邯郸市东部平原13个县经济以农业生产为主,长期以来80%农业生产用水靠超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以年均1.2米的速度下降,已形成2500多平方公里的漏斗区。同时,由于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等原因,大量农田水利工程逐年损坏报废。针对这样的现状,邯郸投资1.09亿元,实施了生态水网建设。生态水网通水以来,年供水量3.5亿~4亿立方米,不仅为132.6万群众直接节省灌溉费用2亿元以上,而且补充地下水3亿多立方米,生态水网东部13个县的地下水水位实现止跌回升,平均上升0.7米,这是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邯郸市地下水水位**上涨。

  咸淡水混浇实现地下水合理利用

  据统计,邯郸市微咸水储量约为2.3亿立方米,年可开采量为1.08亿立方米,浅层微咸水水源丰沛。根据浅层微咸水具有提水成本低、易补给的特点,该市在黑龙港地区大力发展咸淡水混浇工程,合理利用地下水。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咸淡水混浇井组1702个,控制灌溉面积42万多亩,年可节约深层淡水3000多万立方米,年节约灌溉费用800余万元。

  据邯郸市防办负责人秦庆堂介绍,由于连年干旱,该市黑龙港地区地下水水位以年均2米的速度下降,形成苦水区耕地面积236.7万亩,部分地区无水可灌或靠超采深层地下淡水灌溉,同时,每年还有1.3万眼机井出水不足或抽不出水。从2005年开始,该市先后投入1500万元,对东部平原县连方成片、规模实施,积极发展咸淡水混浇工程。

  肥乡县抗旱服务站站长张玉岭算了笔账,该县周寨村葛志军家的井建于1978年,由于各种原因,濒临报废。2007年,该井实施咸淡水混浇工程,打配浅井1眼,浇地面积扩大到130亩,按1∶1进行咸淡混合,年利用咸水3.6万立方米,亩次浇地成本降低12元,年可节约浇地费用1.3万元,并节约深井泵投资0.6万元。

  水源置换有效保护地下“矿泉水

  黑龙洞泉域总面积达2404平方公里,该泉域内的羊角铺水源富含矿物质,为天然矿泉水,承担着邯郸市七成以上的供水量,可供200多万人饮用,是保证城区居民生活用水的“生命线”。

  然而,近年这里先后建起了一批高耗水企业,黑龙洞泉域的地下水水位以每年1米的速度急剧下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水回灌现象,对居民饮用水**形成巨大威胁。

  对此,邯郸市政府决定采用地表水置换企业超采的地下水。首先为邯峰电厂开辟新的地表水资源,即调整跃峰渠现有供水范围及供水目标,引漳河水替代电厂目前使用的地下水。截至目前,该市已先后投资8000多万元,对跃峰渠60公里供水干渠进行衬砌防渗,同时,企业生产技术改造也在筹划之中,预计年内可实现水源置换。届时,每年可节省地下水1000万立方米以上。

  2005年,邯郸市在主城区启动了“地下水保护行动”,对城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科学规划、科学管理,建立了超采区地下水动态监测体系和管理监督机制。2008年开始,开展依法查处私自凿井和无证开采地下水的专项行动,通过采取关停自备井等多种措施,使邯郸城区内的地下水开采量得到大幅度削减,地下水水位明显回升。

  根据水动态观测结果,城区内2010年低水位期地下水水位平均埋深为9.47m,较2000年同期比较,地下水水位回升2.79m。地下水水位的回升,降低了用水户的开采成本,缓解了因地下水超采导致的地面下沉现象,使邯郸主城区内的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跨流域调水为地下水补源

  邯郸市还通过引黄入邯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跨流域调水,积极为保护地下水提供水源条件。

  2009年底邯郸市实施了引黄入邯工程,2010年11月下旬实现简易通水。通水以来,引黄入邯工程已引黄河水源3500万立方米,惠及了该市30多个乡镇,控制灌溉面积80万亩,为邯郸市第8个夏粮丰收提供了丰富地表水源,减少了引黄工程供水周边地区地下水开采。下步随着引黄入冀西线工程的实施和邯郸境内配套工程的完善,每年可引用黄河水1~3亿立方米,为邯郸东部振兴战略的推进提供了水源保障,进一步优化全市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南水北调工程根据国家建设计划,2014年中线工程通水后,年均分配邯郸水量3.52亿立方米,不仅可为邯郸市主城区和13个县城提供工业和生活用水,保障城市经济持续发展。

  邯郸市通过实施黑龙洞泉域水源置换、引漳引卫、微咸水开发、节水灌溉等水源工程,打造一个“南北互济、东西贯通、地上地下互补”的大水网格局,每年可外调水源10亿立方米,加上自产水资源,基本满足水资源需求,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进一步完善,形成南北互济、东西贯通、地上地下互补的新的水源保障体系。

  来源:邯郸市水利局 2011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