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调查: 桂林地下水污染从何而来(图)

分享到:
点击量: 226736

  核心提示:9月初,《21世纪经济报道》一则题为《我国地下水污染图谱:75个大中城市污染较严重》的报道中,桂林榜上有名。但令人困惑的是,以青山绿水著称的桂林,那些看不见的地下水为何竟会“污染较严重”?污染从何而来?污染的说法确实吗?

  

 

  贯穿和平村的樟木江 污 浊 不堪,而这也将影响周边村落地下水的水质。

  

 

  董家巷的抽水井位于一片猪粪堆积地的下方。

  

 

  作为农村饮水**工程的实施点,草底村的供水设备颇具现代化气息,可由于紫外线灯管未能及时更换,这里的水也同样微生物超标。

  桂林生活网讯(记者龚亮勇 文/摄)9月初,国内许多门户网站刊载了《21世纪经济报道》中一则题为《我国地下水污染图谱:75个大中城市污染较严重》的报道,该报道以地域划分,列举了国内部分污染较严重的地区。

  在这份图谱中,桂林“榜上有名”,引起桂林网友关心。

  地下水是处在地表之下的水资源,桂林地下水储量十分丰富,且水量稳定,是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农村地区生活饮用水的重要水源之一。

  但令人困惑的是,以青山绿水著称的桂林,那些看不见的地下水为何竟会“污染较严重”?污染从何而来?污染的说法确实吗?

  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进行了调查。

  “污染”之名从何而来?

  “桂林地下水污染较重”之说,*早出现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中一篇题为《我国地下水污染图谱:75个大中城市污染较严重》的报道,该文在**75个大中城市的名字里提到了桂林。

  在这篇报道中,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下水室主任高存荣称,在2000年至2002年间,中国地质调查局启动了**地下水资源评价,详细地对中国地下水资源进行了一次摸底,并绘制了《中国地下水污染状况图》。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南方地区地下水局部污染严重,桂林与武汉、襄樊、昆明等地则被“点名”为污染较重地区。

  让记者感到疑惑的是,包括这张图谱在内的调查结果,并未完全对外公布过。为了进一步了解文章所称“桂林地下水污染”的有关情况,记者走访了涉及地下水资源管理的政府部门。

  “我们没有做过系统的地下水污染监测,并不了解你说的这个情况。”市水利局水政水资源科的一位负责人表示,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桂林降雨量大,河流密集,地下水资源丰富,是农村地区生活饮用水的重要水源之一。但由于桂林地区对地下水的依赖程度不强,水利部门并未对地下水资源做详细的调研工作。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环城南一路的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怎么会是较严重呢?”看到报道中桂林被点名称“地下水污染较严重”,副总工程师黄国彬表示很费解。

  黄国彬说,该站对桂林市区的地下水污染状况监测已经持续了20来年,从抽检的结果来看,受污染区域仅成点状分布,总体上水质是较好的。

  水质不合格有何影响?

  据了解,与地质环境监测部门同样涉及地下水水质监测工作的,还有**预防控制部门。

  曾在市**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科任职多年、发表过多篇关于桂林地下水污染问题及饮用水**论文的李文智告诉记者,桂林农村地区绝大部分人口以浅层地下水为生活饮用水源。多年来,市疾控中心根据《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等条例规定的检测指标对农村地区饮用水进行检测。这一检测指标包含30多项,可分为包含氟化物、砷、硝酸盐氮等在内的理化指标和包含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等在内的微生物指标。

  但很显然,市疾控中心对于地下水的监测是从生活饮用水**的角度出发,受监测范围和检测指标的限制,其检测结果只是反映受监测地下水水质的某些方面。

  从这个意义上说,网传的“桂林地下水污染较重”的提法显然令人费解。但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市疾控部门根据监测范围和检测指标进行检测的结果却也存在不很乐观的情况。

  据了解,2011年,市疾控中心对七星、叠彩和雁山三个城区的农村25个集中式供水监测点进行水样检测,结果显示丰水期(7月)水质合格率为26%;枯水期(3月)水质合格率为42%。

  问题出在哪?

  据市疾控中心《2011年桂林市农村生活饮水水质卫生监测工作总结》报告显示,此次监测的25个监测点,理化指标合格率为88%,而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为39%。

  如此看来,微生物指标超标,是桂林部分区域地下水水质不合格的主因。

  但记者也注意到,农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超标的问题事实上由来已久。

  记者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2008年,22个监测点中,枯水期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为12.5%,丰水期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仅为15.6%。

  2008年和2009年,李文智曾和同事对182份农村生活饮用水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微生物指标不合格率高达89%。“有的水样**总数指标达250万个/ml,超过标准的5000多倍。”

  水质不合格给当地村民的生活会带来怎样的影响?记者走访了2011年市疾控部门的几个监测点。

  监测点之一的周家村位于环城南一路南侧,是七星区和平村委下属的一个自然村,约有180户村民。村民的生活饮用水除了一些零散的手摇井,主要来自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一个水塔。电泵从一口浅井中抽水,输进10来米高的水塔,再凭着落差的压力,通过管道通往村民家中。这种供水模式,也被称为小型集中式供水。

  不过,村长周八弟告诉记者,从四五年前开始,村民们开始喝桶装水,“因为这里的水质不好”。记者取水来看,并不清亮,喝起来还有淡淡的异味。“手摇井出来的水还要差些,只用来洗衣、做饭。”

  村民李大姐家中9人,天热时一桶水只能喝两三天,即使挑便宜的品牌,一桶水也要8元钱。“一个月下来,光喝水就要花去百把块钱。”

  和平村村委的秦主任告诉记者,四五年前,有***的部门派工作人员抽取村里10多份地下水水样进行检测,“我没有看到检测报告,但听工作人员说,水样里除了大肠杆菌,几项重金属指标也超标。”

  作为监测点之一,叠彩区新民村委董家巷采取的也是小型集中式供水模式,而这里的水同样被检出微生物超标。

  对这样的检测结果,村民们并不陌生。

  新民村村委副主任李孑兑发告诉记者,董家巷的小型集中式供水也是上世纪80年代建立,使用几年后,他送水样到当时的防疫站进行检测,“工作人员告诉我,水样的大肠杆菌数量超过饮用标准几十倍。”

  因为经济条件限制,这里大多数村民为了喝上“放心水”,只能每隔几天便前往几公里外的岭头村灌泉水。还有些村民不辞辛苦,去15里外的尧山天赐泉装山泉水,来回一趟,骑摩托车也得两个小时。

  李文智说,饮用微生物超标的水,易造**体的肠胃炎、传染病以及一些慢性**如肿瘤的出现。即使只将其作为生活用水,也会间接影响人体健康。

  缘何微生物超标?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地方地下水的微生物超标?

  李文智认为,作为农村生活饮用水主要水源的浅层地下水,水质依赖地面渗水的水质和渗透土层的过滤能力,很不稳定。“根据我10余年的工作经验分析,郊区农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超标主要是因为人畜粪便和各种生活污水回渗造成。比如大肠杆菌,便主要源于人畜粪便。”

  走近贯穿和平村的樟木江,恶臭扑鼻,水中满是黑绿的漂浮物。当地村民认为,附近工厂的污水排放直接导致樟木江水质恶化。而记者也了解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村里的养猪户越来越多,至今有大小养猪场上百个,其产生的粪便污水很多通过沟渠排进樟木江。

  “地表河流与地下水有相互补充的循环,水质也是会互相影响的。”李文智指出。

  董家巷的取水井位于村中一片洼地,井周围的水泥硬化面在岁月的侵蚀下已支离破碎,而距井两三米的高地就堆放着几百斤猪粪。“雨天,这些猪粪随着雨水下渗至地下,水质肯定会受影响。”李孑兑发无奈地说。

  如果说粪便、污水未经专门处理便堆积排放导致井水微生物超标,那么,乏力的**环节也未能把好*后一关。

  和平村的李家、染坊和周家三个自然村都是小型集中供水模式,**方式是往水塔里直投漂白粉。“每个季度,上面会配发两小瓶漂白粉,一次投放完。”管水员李挑顺说。

  村民李续文是董家巷管水员,每年雨季,他便买一包50斤装的漂白粉,一次性倾入取水井。“一年就一次,每逢这时候,我就得通知村里几个村民不要用井里的水养鱼,因为鱼一进这水就死了。”

  “漂白粉中的氯具有**作用,但正确的投放方式是始终保持水中一定的余氯含量。简单地一次性投放,无法起到长期**作用,还会因为氯过量而损害人体健康。”李文智说。

  不过,要实施这种科学**方法,除了观念、设备等现存问题亟待解决,管水员这一实施主体的处境也同样值得关注。

  董家巷的小型集中式供水采取承包模式,村民按用水量向管水员支付费用。李续文说,每个季度能收水费2000元,电费就要花去1200元左右,此外,还有抽水机更换、管道维修等成本支出,“一年都赚不到钱,还要贴人工。”

  今年9月,已经当了6年管水员的李续文在村里张贴通告,想辞去管水员一职,可至今无人接替。

  管水员李挑顺需每天晨午两次拉闸抽水,并肩负设备日常维护工作,每月工资却仅有80元。对他来说,复杂的漂白粉投放方式显然“太麻烦了”。

  如何守护农村饮水**?

  据了解,除了市郊农村,桂林十二县农村的饮用水水质也不容乐观。

  记者从市疾控中心拿到一份“2009年桂林市十二县农村饮水监测情况”报告。报告显示,检测合格率*高的是临桂县,抽检41份水样,合格份数26,合格率为63.4%;检测合格率*低的是永福县,抽检56份水样中仅4份合格,合格率仅为7.14%。

  这一问题,早已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

  记者从市水利局了解到,早在2005年,桂林市就开始推进农村饮水**工程。

  市农水站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农村饮水**工程项目,主要是通过接入自来水管网、建设小型集中式供水并安装**设施等方式,来解决农村地区的饮水**问题。从2005年至2010年,政府对该项目共投入5亿元,解决了近90万人的饮水**问题。

  不过,这位负责人也表示,据2009年的粗略统计,桂林农村地区仍有180万饮水不**人口。

  由此看,桂林农村饮水**工程依旧任重道远。而且,已经实施农村饮水**工程项目的一些地域还暴露出一些问题。

  雁山区大埠乡草底村,是农村饮水**工程项目一个实施点。村支书刘桥弟告诉记者,2009年,政府投资40余万打井、建水箱、配**设备,建起了现在的集中式供水。走进水房,刘桥弟指着紫外线**仪器上的绿灯,“绿灯表示**器正常运转,水质当然就没问题。”

  但市疾控中心2011年的检测结果显示,这里的水在丰水期也存在微生物超标。

  市疾控中心《在2011年桂林市农村生活饮水水质卫生监测工作总结》中提及:丰水期,雁山区紫外线**的三个监测点水质均不合格,经调查,紫外线灯管有效期只有一年,而三个监测点的紫外线灯管从去年枯水期安装以来未更换,因此影响了**效果。

  2009年,在农村饮水**工程推进下,雁山区大埠乡陶家村也建成了小型集中式供水。管水员龚长元说,**环节采用的是投放二氧化氯,“每隔几个月,上面就会配发**剂,我就一次性直接倒进水箱里。”

  据市疾控中心2011年检测结果,这里的水也微生物超标。

  “事关群众身体健康,农村地区的饮水**问题不容小视。”李文智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需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工程,并落实人员、经费,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另一方面,应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进行改水、改厕、兴建沼气池,做好人畜粪便及生活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和有序排放,尽可能地保证水源卫生。

  短评 保护桂林的明天

  陆汝安

  桂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这使得自然降雨很容易渗透地下,形成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清澈的漓江,给市区居民提供了水质良好的饮用水,但不是所有的桂林人都能享受到这种便利。在还没有自来水���城郊、农村地区,人们的生活用水都直接取用地下水,就连毗邻市区的临桂县城,居民饮用地下水的历史都曾延续过很多年。因此,保护好地下水,避免受到污染,事关这些地区百万计民众的身心健康

  和地表水不同,地下水如果真受到污染,治理起来要困难得多。

  工业化时代,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曾经深受地下水污染之困,为了防止地下水污染,都做出了诸多努力。比如在生活用水深度依赖地下水的美国,为了保护地下水,制定了很多不厌其详的法规,举凡水源保护、有害废弃物的处理、杀虫剂和除草剂的使用、私有水井的保护及垃圾填埋防渗漏,都有详细的法则。比如对于水井,法律就规定了水井必须离开化粪池系统、动物饲养场和地下储物罐等污染源一定距离,而且必须对水井水质进行定期地检测。

  当下的桂林,正处于城市扩张、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历史阶段,随着人口规模和工业规模的扩大,用水压力越来越大。与此同时,预防地下水污染的压力毫无疑问也与日俱增。从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桂林地下水虽然没有被证实如网传那样“污染较重”,但微生物超标情况却也并不乐观,如此,有关方面理应未雨绸缪、有所作为。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地下水不光涉及公众饮水**,还是一种涉及地区长远发展的战略资源。可以说,保护好地下水,也是保护城市明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