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蜂蜜横行市场背后

分享到:
点击量: 221338

  【节目导视】

  蜂蜜造假手法不断翻新(还是没有办法完全把所有的假蜜都鉴别出来);

  行业监管为何治标不治本(它现在就是因为国家的监管缺位,包括这个技术缺失,包括标准有这个缺位,所以它有空可钻)。

  敬请关注本期节目—《“假”蜂蜜横行市场背后》。

  【演播室主持人】养蜂采蜜曾被视为“甜蜜的事业”,不过近些年来频频曝光的蜂蜜造假新闻却让人“甜蜜”不起来。前不久一条网络微博更是将蜂蜜业推上了风口浪尖,微博称“**年销售蜂蜜50万吨。其中有40万吨是白糖加工而成”。那么现实情况究竟如何呢?一起来看记者进行的调查。

  【解说】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是世界养蜂大国、蜂产品生产大国和蜂蜜出口大国。国内养蜂大省主要包括四川、浙江、河南等地。以河南省为例,全省蜂群在74万群左右,从业人员近4万人。那么这里的蜂蜜质量如何呢?记者在郑州市的一些商场和超市看到,销售的蜂蜜种类繁多,有槐花蜜、枣花蜜、荆条等不同品牌的蜂蜜制品,包装各式各样,令人眼花缭乱。记者随机购买了几瓶不同品牌的蜂蜜。

  【同期】河南省郑州市某超市服务员:

  我们这都是公司统一进的货,(现在都说蜂蜜很多假的,能看出来真的假的么?)不知道,那是电视上教大家分辨。(你们这儿应该没问题吧?)这个您放心就行了。

  【解说】随后,记者将购买的蜂蜜样品送到郑州市一家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中心进行检测。从检测结果来看,记者送检的四瓶蜂样中,其中两瓶明显不符合国家标准。

  【同期】河南省郑州市检验检疫技术部门 负责人:

  (碳4 63 49这个有问题?)对对对,碳4植物糖实际上就是指掺假的,就是说,因为蜂蜜一般是碳酸植物糖,就是甘蔗呀玉米呀来源的糖了。有两个实际上看那个标准是不合格了,(不符合国家的标准了?)而且是差很远,不是差一点。

  【解说】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蜂蜜造假由来已久,手法多样,且不断翻新。截至目前,已知的造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将糖浆掺在蜂蜜里或者直接勾兑包装出售,二是用白糖水掺假;三是使用一些食品添加剂造假;四是把价格低的蜂蜜掺入价格高的当中,以次充好。而更具讽刺性的是,按现有国家规定的技术检测标准进行检测,有一些假蜂蜜,也能“蒙混过关”。

  【同期】河南省郑州市检验检疫技术部门 负责人:

  方法还是没有办法完全把所有的假蜜都鉴别出来。我们现在一般对外不做合格判定,就是对于标准,你看这个数据的话,在标准上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话,那么这种一般来讲正常应该基本可以肯定是假的。但是呢,如果合格也未必一定是真的,属于这样一个状态。

  【解说】据记者调查了解,蜂蜜造假已经成为业内潜规则,综合各方数据推算,国内每年蜂蜜造假数量在8至10万吨之间,占到每年消费量的20%左右。

  【同期】蜂蜜养殖及经营者 吴六明:

  很多地方的大商场,大超市里面,基本上,甚至不夸张地说,达到百分之七八十全部都是假的。

  【同期】中原蜂业协会副会长 何昕:

  生产这些假蜂蜜厂家,一般都不是蜂产品行业的人士,都是一般的食品作坊,其实严重影响蜂行业的利益,还扰乱蜂行业的市场,而且让蜂农其实在背这个黑锅。

  【解说】中原蜂业协会副会长何昕介绍说,现在的造假者已不是暗作坊小规模了,其中不乏一些**产品。

  【同期】中原蜂业协会副会长 何昕:

  现在的造假不像过去就是黑作坊啊,就是弄个,没有证件,现在的造假已经到达规模化、品牌化,甚至是有时候这个是当地的一个(明星企业),非常有名的,政府可能非常重视的。

  【解说】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假蜜泛滥,真蜂蜜的价格一直受到冲击,不但销售不畅,而且价格也难以回归蜂蜜本身的价值,有时甚至与白糖价格相当,由此在蜂蜜业内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效应。

  【同期】蜂蜜养殖及经营者 吴六明:

  我原来就是说也是在超市里设专柜,但是我卖的全部都是天然的就是没有经过加工的,也就让顾客直接可以看到尝到的这些产品。但是就因为这假蜂蜜冲击的让我全部撤了。

  【解说】通常1斤蜂蜜的成本在15元以上,除去加工厂和商家的利润,零售价格应该在40元以上才合理,但是由于假蜂蜜制造成本低,现在不少超市卖场的蜂蜜都低于这个价格,有的仅卖十几块钱。在这种情况下,真蜂蜜进到商场,价格上根本无法与假蜜竞争,*后只能撤柜。

  【同期】中原蜂业协会副会长 何昕:

  所以这样的话(假蜂蜜)就大量充斥了市场,影响了消费者的健康也严重损害了蜂农的利益。

  【解说】从事蜂蜜养殖的农户也深有同感,2011年虽然是蜂蜜的丰收年,但对于养蜂人来说,却是喜忧参半。郑州北部郊区的李喜成已经养了40多年的蜂,老人告诉记者,养蜂行业基本上是靠天吃饭,每年要根据季节追花夺蜜,再加上这几年来蜂蜜越来越不好卖,有的时候连去南方放蜂的钱都凑不齐。

  【同期】郑州蜂农 李喜成:

  这几年市场价格也不好,假蜂蜜也多,没赚啥钱,就是从去年到今年一直都是赔钱。

  【解说】由于收益欠佳,加上蜜源减少,年轻一代从事养蜂的人越来越少,这个“甜蜜的事业”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

  【同期】郑州蜂农 李喜成:

  现在养蜂太困难了,再一个其它(畜牧养殖)国家都有补贴,想向政府要求,这蜂也属于养殖业,每年给点补贴。养蜂年轻人人家都不干了。

  【解说】农业部颁布的《**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计,到2015年,仅国内的蜂产品消费量将达到每年50万吨。但在不断扩张的市场需求背后,蜂蜜生产供应却在萎缩。业内专家认为,和养猪养鸡相比,养蜂周期较长,出了问题想短期解决肯定来不及,这些供需缺口不仅给造假留下空间,对我国农作物的生产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同期】中原蜂业协会副会长 何昕:

  假如说中国养蜂的后代都放弃养蜂,没有人再去养蜂了,这个一定会重创中国的养蜂业。全世界报道16万种昆虫,有蜜蜂给农作物授粉这个比例百分之八十五是由蜜蜂来完成的,这个意义是对农业增产增收包括保障粮食**,其实是客观上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解说】层出不穷的造假手段、青黄不接的养蜂业,人们不禁要问,伤痕累累的蜂蜜行业为何屡屡陷入监管乏力的尴尬境地呢?

  【同期】中原蜂业协会副会长 何昕:

  它现在就是因为国家的监管缺位,包括这个技术缺失,包括标准有这个缺位,所以它有空可钻。

  【解说】据了解,目前蜂蜜国标涉及两大体系,一是卫生部制定的GB-14963-2011《蜂蜜卫生标准》,另一个是国家质检总局的GB-18796-2005《蜂蜜》。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新实施的卫生部制定的这个标准还不够完善。

  【同期】中原蜂业协会副会长 何昕:

  我认为,它这个新标准要如果真正执行起来,会更加纵容这个假蜂蜜的市场,将来假蜂蜜会更加猖獗。(因为什么?)因为假蜂蜜完全可以达到这个标准。它只是卫生标准,没有蜂蜜真假的检验。

  【演播室主持人】早在几年前,揭露假蜂蜜的消息就屡见报端,然而几年过去了,数量不少的假蜂蜜却依然在市场畅行无阻,而且种类繁多、花样翻新,这着实令人痛心。要彻底挽救蜂蜜市场,必须要加强生产流程的监管力度,提高产品的产出质量,同时加快新标准的制定以及检测技术的更新。好的,感谢关注本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