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随时监测工程质量
记者昨天从南京大学获悉,4月24日,该校工程管理学院张旭苹教授发明的*新技术“基于布里渊效应的连续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鉴定会。该发明可解决上述问题,可为大型工程配备24小时“私人医生”。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庄松林院士为组长的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这项技术**性强,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上达到了国内**、******,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建筑出问题24小时可报警
张旭苹教授的“连续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属于目前*热门的“物联网概念”。所谓“物联网概念”,就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传感器是物联网的核心。“从技术角度来讲,物联网就是传感网。”物联网是很大的概念,她发明的“连续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可以将任何一项大型建筑工程与互联网连接起来,通过温度和应力的检测,24小时监测工程的“健康状况”,稍有异常就及时报警,且能**定位隐患部位,可谓大型建筑工程*贴心的24小时健康“私人医生”。
张旭苹说,建筑工程好比人每年做**的身体检查,如果查出的毛病比较严重,已经到了晚期,**就较为困难。但如果有个灵敏度很高的健康监测仪器安装在身上,各项指标一有异常就及时报警,进行诊治,那么很多慢性病和不治之症都可避免。如能在基础工程内部设置一个贴身小闹钟,将整个工程都设置在闹钟的感知范围内,出现问题就报警,那么老百姓就安心多了。
张旭苹的“连续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就可充当大型工程的贴身闹钟。
未来楼房都可装监测设备
光纤线路的应用范围很广,铁路栅栏、隧道、山体、海底光缆、水坝(表面)、机场(跑道、周界)、油罐、输油管道、桥梁、船体、大楼等整体建筑、总线路(连接总控室)、飞机机翼、机体等都可铺设光纤,如果将光纤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就可以将监测信息传给任意设定的终端,进行远程控制。
近两年来,该项技术在国外推进极其迅速,应用越来越多。在国内也已逐渐开始得到应用。如我们熟悉的苏通大桥、玄武湖隧道、动车组防护栅栏等,都埋入了光纤,只要通过张旭苹研发的感应设备,就能随时掌握这些建筑工程的“健康资料”。相信随着张旭苹“基于布里渊效应的连续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鉴定通过和推广应用,这项技术会有一个更加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为每项工程配备24小时健康“私人医生”,将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