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仪器仪表行业深陷进出口逆差困局

分享到:
点击量: 214350 来源: 东莞市科迪仪器有限公司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深陷进出口逆差困局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深陷进出口逆差困局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深陷进出口逆差困局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2011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论坛上,北京一家大型分析仪器企业的总经理谈起卫生部几天前刚刚重新汇总发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时如是说。这份“黑名单”上,47种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中,有25种尚无检测方法;22种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中,也有12种的检测方法一栏是空白或干脆填着“无”。
  
  “那你们公司怎么样?”论坛的女主持人问一家日本分析仪器公司的负责人。
  
  她得到的回答是:“我们的技术人员经过努力,已经基本实现全部项目的检测。”
  
  “一半”和“全部”,真实体现了仪器行业国内企业与国外公司在技术水平方面的差距。
  
  逆差再**高
  
  在亚洲,我国是除日本外*大的科学测试仪器生产国。
  
  此次年会上,中国仪器仪表行业秘书长闫增序介绍了2010年国内科学测试仪器行业的发展状况。与相对萎靡的2009年相比,2010年整个仪器仪表行业的总产值达到1899亿元,同比增加27%。出口呈现强劲的复苏势头,达143亿美元,同比增幅34%。
  
  但是该行业进口总额更大,达到290亿美元;增长也更快,同比增幅为39%。
  
  “仪器行业进出口逆差继续扩大,达到147亿美元,再创纪录!”闫增序说。
  
  其中,科学仪器是逆差“大户”,数额达94亿美元,占全行业逆差的64%。而且,进口仪器基本垄断了**产品市场,并向中低端产品扩张。
  
  所谓**产品,价位自然也不会低。
  
  上周的一个会上,记者听安捷伦的一位客户经理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坐飞机时遇到一位养鸡场的老板,谈及越来越繁杂的食品**检测项目,他热心地向这位老板介绍安捷伦的仪器性能如何优越,检测速度如何快捷。
  
  养鸡场老板对他们的产品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问买这样一台仪器要多少钱。他回答说一两百万吧。
  
  结果,这位老板瞠目结舌,一拍大腿叹道:“啊?我得卖多少只鸡才能买回这样一台机器呀。”
  
  他的故事讲完,许多人不禁莞尔一笑。
  
  但是,在国内仪器仪表行业的研发人员听来,却是另一番滋味。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学院教授范世福告诉《科学时报》:“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对科学检测、分析技术与仪器提出迫切要求,而中外产品的性能、质量现状的明显差距,使用户不得不花大价钱忍痛购置进口仪器以敷急用。”
  
  范世福从事仪器仪表研发工作已经几十年,他形容国内从事仪器研发和生产的人员“几十年来都为此憋着一口气”。
文章链接: 东莞市科迪仪器有限公司 HTTP;//WWW.DGKEDI.COM
“嫦娥”虽强商用却弱
  
  闫增序这样总结我国科学测试仪器行业目前面临的挑战:“**能力提升缓慢,技术来源仍是发展瓶颈,企业规模和素质制约行业的发展,**技术仍是发达国家保持优势的重要阵地。”
  
  “我们今天已经能够成功发射嫦娥二号近月探测卫星,卫星上携带有CCD立体相机、激光高度计、X射线谱仪、γ射线谱仪、微波探测器、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太阳风离子探测器,每一样都是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检测分析设备。可我国商业科学仪器的档次、水平为什么上不去?
  
  “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依赖进口的窘境?”范世福不止一次发出这样的提问。
  
  范世福对于仪器行业多年来的不被重视感受颇深。他说:过去,一些人认为“仪器仪表行业产值那么小,用户也不多,实在要用就进口买一点好了”,甚至于将仪器仪表归入与螺钉螺帽同类的管理发展体系。无论在产业政策扶植、经费投入、人才培养、市场管理等大方面,还是在进口管理、税收率确定、企业布点、媒体宣传等具体事务上,仪器仪表行业都“基本上是无人关心的‘丑小鸭’,只能由业内人士孤军奋斗、自行挣扎”。
  
  “实际上,仪器仪表事业发展具有‘四两拨千斤’的特点。”范世福说。
  
  一个简单的例子可以说明科学仪器的重要性。人类基因组计划执行初期,受分析测试技术的制约,科学家估计测序需30年才能完成。因此人们将计划的战略重点转移到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的研发,并研发出96道毛细管电泳测序仪,将测序速度提高了近两个数量级,*终使测序任务的完成时间缩短到3年。
  
  宁波永新光学公司曾参与“嫦娥二号”四台相机的光学镜头的研制,该公司总经理毛磊谈起其中的研发过程和*终成果非常自豪。但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毛磊坦承,与上世纪80年代比,我国仪器行业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目前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所拉大。
  
  业内人士认为,这是由于改革开放后,我国仪器仪表企业发展经历了一个低潮期,运行机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整个行业甚至一度萎缩。
  
  中国仪器仪表协会的王家龙和邓爱群总结说: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原有科研体系被打破,但新的体系和渠道却没有建立起来。老企业技术人员流失,产品老化,虽然经营方向有所改善,但科技**能力仍然不够。而一批已经改制、运行灵活的民营企业虽然正在成为新的亮点,但多半尚未掌握先进核心技术,科研力量薄弱,**成果鲜有能与国外大公司抗衡的。
  
  与国外在分析测试仪器领域的高投入和高回报相比,我国仪器行业研发力量薄弱,大多数企业投入科研力量和经费不足,人力和财力都无法支持足够的长期的技术**投入。
  
  王家龙和邓爱群指出,以我国实验室仪器生产企业为例,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仅有5家,缺乏综合实力超过10亿元的旗舰企业。外国科学仪器公司的开发投入约占销售的10%,而我国仅占2%到3%。总体上企业自主**成果与应用结合不多。高等院校关于仪器的科研成果不少,但实用性较差,特别是研究深度和力度都不够,所以二次开发工作量大,费用也高,造成仪器科技成果转化比较低。
如何发展
  
  “中国科学仪器的大发展,是我们期盼了几十年的事情。”80多岁的中科院院士陆婉珍在此次年会上动情地说。
  
  范世福认为,要彻底改变国产科学仪器的落后状况,首先要从“人”做起。他指出:“人才缺失问题对于**比重高、多学科交叉的仪器仪表界来说特别突出。”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公司总经理樊志强则强调企业要重视挖掘现有员工的潜力,因为体制可能掩盖员工的才能。该公司历史悠久,曾经被誉为我国仪器行业在南边的“黄埔军校”。“很多员工,在我们的体制内看不到闪光点,出去以后生龙活虎。所以还是得先‘挖地三尺’在内部找人。”樊志强说。
  
  陆婉珍建议行业协会采取措施,促进建成一到两个专门培养科学仪器制造中等专业人才的机构。
  
  陆婉珍还建议国内企业应该注重既有市场的保证和发展,不要太快转移市场方向,“这是累积实力的重要办法”。
  
  北京纳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宏斌对此深表赞同,“我们公司长期专注于金属材料检测领域,有一批高素质人才坚持留在了公司”。
  
  闫增序认为,要在业内倡导科学的**理念,打破在中低端技术和产品上的重复开发和生产以及低价竞争的**局面,多参与中**产品市场竞争。
  
  范世福也呼吁,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建立鼓励**的相应政策和法规,实施有监控的市场经营条例,规范市场运作,鼓励**优价,压制削价竞争。
  
  范世福还建议国家调整仪器仪表事业布局,加快中西部仪器仪表事业建设。目前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布局不合理,沿海地区密集拥挤,中西部稀落凋零,时时发生研发或产品重复,形不成合力,反而互相抵消。而我国中西部过去有过仪器仪表事业发展的辉煌历史。
  
  范世福认为首先可从西安、成都、兰州、重庆、银川、昆明等地着手。“各地都有基础,也都有发展高新仪器仪表事业的需求和人力物力以及科技条件。”
  
  而近年来,仪器仪表行业多年的呼吁也初步得到了政府的回应。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韩行在会上发言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重点发展的**装备制造业锁定航空、航天、高速铁路、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五大领域,会陆续出台很多政策予以倾斜,“其中智能制造装备领域,主要就是包括仪器仪表行业”。
  
  去年,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战略联盟正式获批,成为国家六部委试点产业技术**战略联盟。这是以长三角地区11家龙头企业、8家高校和6家科研院所和2个行业学会为核心所形成的新兴技术**合作组织。范世福认为,从“七八条枪各打各的”到集合队伍,取长补短,合力攻关,本身就是科技发展途径的**,应得到支持和推广。
  
  此外,我国在今年4月启动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试点工作,也将鼓励和培育具有原创性思想的探索性科研仪器研制,着力支持原创性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工作。
  
  在与年会同期举行的第九届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上,有的国产厂商在醒目位置打出了豪言壮语——“做世界**的分析检测解决方案的提供者”。
  
  范世福也对仪器行业的未来表示乐观。他认为只要支持到位,加强引导,不需要太长的时间,“业者和用户都可扬眉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