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能源发展方式 推进电力科学发展

分享到:
点击量: 199368 来源: 扬州市科发电气有限公司
转变能源发展方式 推进电力科学发展
      记者:进入“十二五”,特别是自党的***以来,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在电力能源发展战略规划上,我国有何调整或布局?

  史玉波:能源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构建**、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对于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电力是能源发展的重要领域。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了《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对我国电力能源发展战略作出了重大部署。总的原则是,高效清洁发展煤电;有序发展天然气发电;积极有序发展水电;**高效发展核电;加快发展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强化电力战略通道和骨干网络建设,推进智能电网建设。

  高效清洁发展煤电,到“十二五”末,淘汰落后煤电机组2000万千瓦。“十二五”时期,**新增煤电机组3亿千瓦。有序发展天然气发电,“十二五”时期,**新增燃气电站3000万千瓦。积极有序发展水电,到2015年,**常规水电、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分别达到2.6亿千瓦和3000万千瓦。**高效发展核电,到2015年,运行核电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在建规模1800万千瓦。加快发展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到2015年,风能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达到2100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太阳能发电达到1000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300万千瓦,其中,城市生活垃圾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00万千瓦。

  强化电力战略通道和骨干网络建设,推进智能电网建设。结合大型能源基地建设,采用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稳步推进西南能源基地向华东、华中地区和广东省输电,鄂尔多斯盆地、山西、锡林郭勒盟能源基地向华北、华中、华东地区输电。加快区域和省级超高压主网架建设,重点实施电力送出地区和受端地区骨干网架及省域间联网工程,完善输、配电网结构,提高分区、分层供电能力。加快实施城乡配电网建设和改造工程,**提高综合供电能力和可靠性。到2015年,建成33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20万千米,跨省区输电容量达到2亿千瓦。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增强电网对新能源发电、分布式能源、电动汽车等能源利用方式的承载和适应能力,提升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水平,提高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并网输送能力,提高电力系统**水平和综合效率。

  记者:加快新能源发展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国家电网公司日前推出了服务分布式电源并网等支持新能源发展举措,您如何评价其作用?

  史玉波:分布式能源对于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具有重要意义。分布式电源是分布式能源的重要形式,国家《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要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

  2012年10月,国家电网公司发布《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有力促进了分布式发电的发展,相关工作得到包括光伏产业上下游企业在内的各方面积极评价。2013年2月底,国家电网公司又发布了《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将服务范围由分布式光伏发电扩大到所有类型的分布式电源,在为分布式电源提供优惠并网条件、加强配套电网建设、优化并网流程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为并网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优惠条件。

  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的这些工作,说明电网企业在认真落实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将促进新能源、分布式电源发展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在全力推动我国分布式电源**健康发展。希望国家电网公司继续努力,在分布式电源并网运行工作中,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并网服务,为促进分布式电源科学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您对大电网在保障电力**方面的作用如何评价?

  史玉波: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和社会公用事业,直接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在**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电力工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电力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近年来电力行业的共同努力,电力**生产保持了总体平稳的态势,实现了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为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生产保障。

  大电网在保障**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电力行业坚持把电网**作为重中之重,始终坚持电网的统一调度、分级管理,持续强化电力**各项工作,从管理上确保不发生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严格执行《电力系统**稳定导则》,从技术上确保不发生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坚持有序用电和需求侧管理,加强负荷预测和运行方式的管理,使电力系统保持供需平衡的态势;强化电网**监督管理,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电网风险管控水平不断提高;注重应急能力建设,加强和政府、社会客户的协调沟通,联合处置应对电力**突发事件,维护了社会生产生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