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汇总数据,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通报了2012年第三季度**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情况。目前,**已有642个城市建有污水处理厂,占设市城市总数的97.7%,比二季度增长0.3%。
根据通报,截至2012年9月底,**设市城市、县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3272座,处理能力达到1.40亿立方米/日。在657个设市城市中,已有642个城市建有污水处理厂,占设市城市总数的97.7%;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1928座,形成处理能力1.16亿立方米/日。在1627个县中,已有1215个县建有污水处理厂,占县城总数的74.6%;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1344座,形成处理能力2381万立方米/日。**城镇污水处理厂累计处理水量109.2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4%;运行负荷率达到85.09%,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累计削减化学需氧量(COD)总量259.84万吨,同比增长4.4%;平均削减化学需氧量(COD)浓度236.8毫克/升。尚有363座投入运行1年以上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没有达到国家有关要求,平均运行负荷率不足60%,处理能力约为1016万立方米/日,占总处理能力的7.3%。
国产污水处理成套设备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是产需矛盾突出,我国污水处理设备的综合生产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
二是品种结构落后、品种少、开发能力弱。在众多产品中,一般机械产品和初级产品所占比重大,具有现代化水平的机、电、仪一体化装备较少或处于起步阶段。除大型环保骨干企业外,大多数企业缺乏新产品的自我开发能力。
三是产品质量差、技术水平低。35%~40%的产品相当于国际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平。现行的国产污水处理设备中,约有l/5属于限制生产或限期淘汰产品,约有2/5属于需要改进的产品。
四是产品创汇不稳定。尽管国产污水处理设备有出口,但总的来说,出口设备技术含量不高,出口的类别、品种和地区较窄,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
五是相关企业综合效益普遍偏低。除少数企业外,多数污水处理设备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较差。
六是设备成套和工程承包能力弱。能够承担污水处理工程承包和设备成套的企业很少,大多数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比较适应的开发、制造成品领域,从事单机生产和销售,从而使国产污水处理成套能力和工程总承包能力较弱。
七是操作培训、售后服务等工作亟待加强。
目前,我国污水处理正在经历由规模小、水平低、品种单一、严重不能满足需求到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品种质量显着提高和初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的深刻转变,污水处理需求将逐步实现自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