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争端转向中国企业内部 或暗战出口配额

分享到:
点击量: 199125 来源: 宝应苏旭电气设备厂
光伏争端转向中国企业内部 或暗战出口配额
中国光伏企业曾担心,8月6日欧委会将宣布47.6%的高额反倾销税率。如今,这一担心被对配额的争夺取代。

7月27日,机电商会等宣布,中国光伏产业与欧委会在中国输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方面,达成了价格承诺安排,意味着中方将以一个*低限价(即底价)对欧出口光伏组件,且可能出台的这一价格也是彼此基本认可的,各自利益都有所保障。

多位了解该谈判细节的消息人士《**财经日报》记者透露,这次确定的底价是0.56欧元每瓦左右,实施期为2年。当然,对于汇率、多晶硅价格今后的走势,也是各企业关注的焦点之一,毕竟这两大因素会影响到企业的*终利润多寡。

而在这起光伏贸易谈判中,中欧双方还锁定了一个出口量,即未来或被限制在7G瓦/年左右,意味着光伏产品未来或实行配额制。

限价0.56欧元高于预期

海润光伏(601401.SH)某高层告诉本报记者,若以0.56欧元/瓦(*终价格或在8月6日公布)来看,要比市场预期好很多。“该价格是双方都可接受的一个适中价格,而且以往也有悲观人士认为,欧委会将继续执行11.8%的暂行反倾销税率政策,更有甚者还认为47.6%的税率也有可能。显然现在这个价格化解了大家的疑虑。”

而另一家光伏公司的销售经理则表示,欧洲抛出的*初价格是0.6欧元以上,且以欧洲当地制造业的成本价为依据,“依据不准确,自然对方的价格也不被中方认可。当然,中方在确定自己的底价时,也经过了一番讨论。当时我记得机电商会开会后,每家企业都申报了一个自己认为合理的价格,要统一意见不容易。能有这样一个承诺,我感觉,中欧双方都做了很大的努力,非常不易。”

对于该价格是否能让中国企业挣到钱,大家的想法并不一样。中盛光电一位高层向记者表示,0.56欧元,与中国现有的在欧光伏产品均价再加上11.8%的税率总和,几乎是一样的。“而未来,11.8%的税率将取消。这就表明,假设有企业以0.56欧元向欧洲出口光伏的话,它是有利润的。这当然对很多企业来说是利好了。此外,欧洲本地企业的当地光伏报价也要高于0.56欧元,因而中方在欧洲仍还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而国泰君安一位分析师则表示,要说一家企业是否能赚到钱,取决于几个方面:先是要看0.56欧元的价格施行的时间表。假设拖延几个月执行,国内外市场的光伏价格或下跌,那么0.56欧元的定价可能就会显得有些高,中国企业将会亏本。“不过据我们所知,未来2年内,中欧双方会参考彭博公司的一个市场价格,按期调整底价。不过该说法尚未得到确认。”

其次,中国与欧美韩的多晶硅“双反”案在继续,若*终定论海外进口的多晶硅产品存在倾销,那么市场上的多晶硅供应量也将减少,多晶硅价必然会提高,组件价也会因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而同步提升,因此组件企业的利润也会减少。

阿特斯的一位管理层也表示,一些中概股企业通常会在光伏市场上以美元作为产品的报价,而中欧双方的出口底价确定后,各企业驻欧销售人员将以欧元报价,这其中就要考虑到欧元和美元之间的汇率变动情况,从而做出准确的定价及利润。 “我们的销售人员,从对欧报价到实际成交的整个过程通常要半年左右,所以长期看企业可能需要引入一些工具来锁定汇率,以保证*终收益。”

限定出口量或为7G瓦

而除了有一个0.56欧元左右的定价外,这轮谈判的另一大关键在于限定了出口量,目前市场一致认为限定量在7G瓦/年。

按去年中国出口欧洲光伏产品量9G瓦左右计算,这次确定的数量,可能占原来中国出口欧洲光伏产品量的63%左右。

“以往,中国出口欧洲的光伏电池及组件是没有限量的。现在的变化是,未来各大公司可能要拿到商务部的配额后,才能对外出口。”一位光伏企业对欧出口的贸易商刘先生对记者说,这个配额该如何分配,现在还不得而知。

他说,此前,他们与相关机构探讨过一种计算方式:用前一年企业的出口配额乘以0.63,作为今后配额的参考数,“假设我们出口欧洲是300兆瓦/年,那么今后我们就有每年189兆瓦的配额数。”该公司计划向中国国内、日本及印度等市场卖出更多的光伏组件,以弥补欧洲市场的损失量。

他也强调,商务部是否会采用上述方法,还很难说,“若是完全按上一年度的出口量来计算每家企业分多少羹,那么对一些从来没有对外出口的企业而言,可能会有一点问题,因为他们无法再获得任何配额。”

商务部如何来分配相应的光伏产品配额只是一方面,什么时候分,也是企业所关注的。前述刘先生称,“在欧洲,*佳的安装时节是春夏季,深秋之后因天气原因,电站项目通常会暂停一大半。假设一家公司拿到的配额是在9、10月份,且需要在当年完成出口,那么该企业拿到了配额后,还要考虑到存储费用及地点的问题。毕竟那时的安装量在减少,市场对光伏产品的消化会慢一些。”

记者获悉,目前,已有个别光伏企业在考虑招聘新的政府事务人员,增加与有关部门的互动,从而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