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上海生化与细胞所等 发现调控细胞有丝分裂新机制

分享到:
点击量: 182364 来源: 上海拜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朱学良小组与美国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合作,发现锌指蛋白BuGZ通过结合并稳定Bub3调控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排列与分离。该成果在线发表于《发育细胞》上

 

有丝分裂是细胞将遗传物质染色体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的过程。有丝分裂异常会引起细胞病变甚至死亡,并在多细胞生物中导致遗传**或肿瘤发生。同时,有丝分裂过程受到复杂而精细的调控,以保证其既快速又准确。

 

为了保证染色体的均等分离,染色体上的动粒需要与来自纺锤体两极的微管建立“双极连接”,即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动粒分别结合来自一极的微管。只有当所有染色体都建立了双极连接并排列在赤道板上(即进入有丝分裂中期)后,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才会启动。

 

通常认为动粒结合微管后Bub3、BubR1等纺锤体检查点蛋白质在动粒上的定位会明显下降甚至消失,细胞因此能“感知”动粒与微管的结合情况。

 

在朱学良指导下,博士研究生姜昊和何骁男利用超高分辨率荧光显微术等技术证明,与微管侧面结合的动粒实际上比未结合微管或已稳定结合微管的动粒含有更多的检查点蛋白质。而且,研究人员还在利用小鼠胚胎干细胞所进行的筛选中发现一个能够影响有丝分裂的锌指蛋白BuGZ。

(来源:《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