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本标准的编制按照GB/T 1.1—2000和GB/T 1.2—2002的要求进行。
本标准参照的技术标准主要有:GB/T 4942.2-93 《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GB 2423.37-89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L 砂尘试验方法》、QCT 413-2002《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等相关的标准以及Q/BYDQ-J01.101-2005《汽车**气囊模块检测规范》等相关企业标准,参考这些标准中的产品防尘试验参数。
在整理参考标准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方法描述的非常模糊,根据零部件在汽车上安装部位及相应结构特性对方法进行了整合,定出了本标准中的5种试验方法,并将汽车零部件根据不同的适应条件进行了分类,形成本试验方法。
汽车零部件防尘试验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暴露在砂尘大气环境中的机构、电气、电子和机电产品。
防尘试验对产品的主要影响有:侵入密封件和外壳;改变电气性能(如接触电阻和表面泄漏电流改变等);阻滞和磨损轴承等运动部件;磨蚀表面,污染润滑剂;阻塞通风口、管路、过滤器、操作孔等;积尘可以称为水汽凝聚的核心,促进腐蚀和霉菌生长。
本标准不适用于电器对机械损坏、易爆、腐蚀性气体或凝湿(例如由凝露所引起的)、霉菌、虫害等条件下使用的防护,选用适当的试验方法和严酷等级,以保证试验结果的模拟性和再现性。
2 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下面列出的是主要参考的部分标准。
GB 2423.37-89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L 砂尘试验方法
GB/T 4942.2-93 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
GB 8108-1999 车用电子警报器
GB 10485-1989 汽车和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基本环境试验
GB 14166-2003 机动车成年乘员用**带和约束系统
QC/T 413-2002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 417.1-2001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
Q-BYDQ-J01.004-2006 组合仪表分级检测规范
Q-BYDQ-J01.101-2005 汽车**气囊模块检测规范
3 术语
3.1
外壳 enclosure
能提供一个规定的防护等级,来防止一定的外部影响和防止接近、触及带电部分、运动部件以及防止固体异物进入外壳内部的部件。
注:对于为了防护外界固体异物进入壳内触及带电部分或运动部件而设置的栅栏(绝缘隔板)、孔洞形状以及其他设施不管是否附于外壳或是封闭设备组成部分,均被认为是外壳的一部分(那些不用钥匙或工具就能拆除的部件除外)。
3.2
A、B类外壳 the enclosure of A style 、 the enclosure of B style
A类外壳:样品在正常工作时壳内的气压低于周围大气压力。
B类外壳:样品在正常工作时壳内外的大气压力相同。
3.3 IP 符号 IP code
表示防护等级的标志符号,由表征字母“IP”和附加在后的两个表征数字及补充字母所组成。“IP”后**个数字为防异物等级表征数字,**个数字为防水等级表征数字。
**位特征数字 |
防护等级 |
试验条件参见章条 |
|
简要说明 |
含义 |
||
0 |
无防护 |
/ |
|
1 |
防止直径不小于50mm的固体异物 |
直径50mm球形物体试具不得完全进入壳内 |
|
2 |
防止直径不小于12.5mm的固体异物 |
直径12.5mm球形物体试具不���完全进入壳内 |
|
3 |
防止直径不小于2.5mm的固体异物 |
直径2.5mm球形物体试具不得完全进入壳内 |
|
4 |
防止直径不小于1.0mm的固体异物 |
直径1.0mm球形物体试具不得完全进入壳内 |
|
5 |
防尘 |
不能完全防止尘埃进入,但进入的灰尘量不得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不得影响** |
|
6 |
尘密 |
无灰尘进入 |
|
4 防尘试验吹尘方式的比较
根据标准的对比,防尘试验可分为连续吹尘和间隙吹尘2种吹尘方式,2种方式的区别在于:
1) 连续吹尘:适用于检测产品的外壳密封性能、检测置于户外有强气流和大量砂尘的场所及类似场
所中产品的工作能力的试验方法。
2) 间隙吹尘:用于检测产品在灰尘自由沉降、无明显空气流动的环境中工作能力的试验方法。
5 防尘试验方法的确定
根据标准的对比,定出了5种试验方法,如表1所示。
表1 防尘试验方法分类
防尘试验方法名称 |
试验用尘 |
灰尘浓度 g/ m3 |
气流速度 m/s |
试验方法及要求 |
试验时间 |
适合部位 |
适合的试验产品 |
连续吹尘1 |
|
10.6±7 |
≥7.5~9.5 |
1.试验时将产品与真空泵相连接,保持壳内压力低于大气压力,压差值不超过1.98kPa。 2.当试验产品无孔时,应根据产品标准决定是否开一连接孔。 3.当试验产品有多个孔时,除与真空泵相连接的孔外,其余孔试验时应封闭。 |
当抽气速度为每小时抽40倍~60倍的壳内容积气体时,为2h。 |
A类外壳的产品 |
真空执行器、真空电磁阀、碳罐阀 |
但抽气速度为每小时抽气少于40倍壳内容积气体时,则应连续抽足80倍体积,若抽不足80倍体积则应抽至8h为止。 |
|||||||
连续吹尘2 |
将样品直接放入试验箱中,试验时,各部件上易受灰尘影响的零件(接触端子、集电环等)应安装就位。 |
8h |
B类外壳的产品(安装在发动机罩下或外露的产品) |
冷凝风扇电机、玻璃升降器电机、起动机、发动机、ABS电机、洗涤器电机、雨刮电机等、外后视镜、ABS总成 、电喇叭、倒车雷达、报警器 |
|||
间隙吹尘1 |
滑石粉 |
在24小时内为6±1 |
2 |
将样品直接放入试验箱中,试验时,各部件上易受灰尘影响的零件(接触端子、集电环等)应安装就位。 |
每间隔59min吹尘1min,共24h。 |
B类外壳的产品(安装在驾驶室、乘员室及行李舱内的产品) |
鼓风机电机、门锁电机、天窗电机等、组合仪表、车速传感器、开关类、继电器盒、车速投影仪、侧门锁体、遥控器、音响类、ECU类、电线束插接器 |
防尘试验方法名称 |
试验用尘 |
灰尘浓度 g/ m3 |
气流速度 m/s |
试验方法及要求 |
试验时间 |
适合部位 |
适合的试验产品 |
间隙吹尘2 |
白水泥 |
在24小时内为6±1 |
2 |
将样品直接放入试验箱中,试验时,各部件上易受灰尘影响的零件(接触端子、集电环等)应安装就位。 |
每间隔10min吹尘5s,共5h。 |
A类外壳的产品(适用于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及汽车灯具外壳防护) |
灯类(间隙点灯:在试验电压下点灯15min,熄灯15min) |
间隙吹尘3 |
滑石粉 |
/ |
/ |
每间隔20min吹尘5s,共5h。 |
B类外壳的产品(特殊产品) |
**气囊模块、**带 |
|
注1:间隙吹尘3用图2设备(这是由直径为(1.5±0.1)mm的喷嘴喷出压强为(550±50)kPa的无油无水压缩空气来实现的;其它吹尘方法用图1设备即可实现。 注2:滑石粉的要求,能通过筛孔为75μm、金属丝直径为50μm的方孔筛的干燥滑石粉。 |
1-样品;2-玻璃窗;3-压力计;4-滤尘器;5-空气流量表;6-阀门;
7-真空泵;8-筛网;9-滑石粉;10-振动器;11-循环泵
图1 防尘试验设备
图2 防尘试验设备
6 试验方法
6.1 试验的一般条件
6.1.1 试验前后检测环境条件
温 度 相对湿度 气 压
18℃~28℃ 45%~75% 86kPa~106kPa
6.1.2 试验用仪表
试验时所用电压表、电流表应不低于0.5级,转速表精度应不低于l%。
6.1.3 试验用设备
试验用直流电源应选用汽车蓄电池或波纹系数不大于0.1%的整流稳压电源,或上述两种电源并联工作。
6.1.4 对试验设备及工具有特殊要求时,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6.1.5 试验产品
产品在做试验前应进行清洁,样品上不能有油污、灰尘等杂物,样品在试验过程中的放置、取样方式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6.2 试验前检测
按产品相关规范规定对试验产品进行外观检查及电气和机械性能的检测:
a) 产品外形用通用或专用量具检测,外观和标志用目测观察法检查。
b) 电气性能参数的检测方法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c) 产品档位转换力、机械紧固件的拧紧力矩宜采用扭力扳手测量。
6.3 试验参数
6.3.1 产品的试验方法选择参见表1。
6.3.2 本试验方法中所涉及到的产品方法是参考比亚迪F3车型为母本确定的,其他车型的产品可参考此车型来定试验参数。
6.4 试验时间
6.4.1 产品的试验时间参见表1。
6.4.2 当以上所给的时间对试验产品不适宜时,相关规范可规定其他试验时间。
1.5 试验后恢复及检测
6.5.1 试验结束后样品不应拿出试验箱,须在灰尘完全沉降后方可取出试验产品,将产品从箱内取出放在6.1.1条件下恢复1h~2h,然后立即进行检测。
6.5.2 当以上所给的标准条件对试验产品不适宜时,相关规范可规定其他恢复条件和完成检测时间。
6.5.3 试验后检测与6.2检测项目一样,用来做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