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至2007年,光阴荏苒,岁月如歌。
十五年春潮汹涌连天起,在阵阵发展浪潮中,宝鸡高新区乘风破浪,以其朝气蓬勃的发展步伐、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和谐优美的人文环境,已建设成为西部地区*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和*具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之一:
这里有亚太地区*大的真空断路器生产基地;
这里建成了世界*大的陆上石油钻机研发基地;
这里是亚洲*大的石油钢管、纺织电子仪器及设备生产基地;
这里是中国*大的钛及钛合金材料研发生产基地;
这里已成为西北*大的专用车辆生产基地、新型化学建材生产基地和氨基酸生产基地。
黄金时期——超常规发展
回首高新区的发展历程,从2003年到2007年,可谓是园区的“黄金期”。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高新区实现了超常规发展,发展空间由1.49平方公里拓展到目前的21平方公里,发展速度连续四年在国内54个***高新区中位居前列。经济总量在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三年内前移了10位。“十五”期间累计实现经营总收入472亿元,工业总产值488亿元,分别比“九五”期间增长近3倍。2007年预计实现经营总收入400亿元、生产总值130亿元、工业总产值390亿元、财税总收入5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6.5倍、4.8倍、6.2倍和15.2倍,宝鸡高新区已成为陕西乃至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快的区域之一。
在“黄金期”里,高新区以宝鸡优势工业资源为依托,坚持引进和培育并重,抢抓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机遇,加大招商引资,提升传统产业,壮大产业规模,集聚了一批成长性较好的工业企业,已形成了具有宝鸡高新区特点的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新材料、现代食品等五大主导产业。
产业入区——显集群效应
壮大产业规模,培育产业集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提升高新区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面对各地竞相发展的逼人态势,高新区紧紧抓住发达地区制造业和资本梯度转移的机遇,坚持引进和培育并重,不断做大产业规模,做高产业层次,做优产业结构,使以稀有金属、新型建材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以汽车制造、数控机床、石油钻探设备为主的先进制造业,以通讯设备及器材生产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以生物制品、新型医疗器械为主的生物医药工程产业,以乳畜制品、**业为主的现代食品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高新区围绕引进“大项目、外资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积极推进传统招商向科学招商转变,粗放招商向集约招商转变,盲目招商向有针对性的招商转变,以国内招商为主向国内外并举招商转变,先后引进了德国西门子、日本住友、法国施耐德等世界500强企业和金德发展、山东阜丰、蒙牛乳业等20余家国内知名企业。近三年引进项目128个,合同引资170.86亿元,到位资金63.89亿元。宝钛工业园、宝烟易地技改项目、长岭纺电工业园、中铁电气化工业园等40个项目正在建设,全部达产达效后,可新增产值200亿元以上。
按照“发展越快支持越多”的激励原则,高新区对“新材料、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现代食品、生物医药”五大优势产业,从项目用地、财政支持、跟踪服务等方面给予倾斜。对大项目、外资项目和带动能力强的高新技术项目,还实行了协调保障制度和分工联系制度,尽力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经过不懈努力,高新区的五大优势产业已迅速壮大,其中新材料产业占33%,先进制造业占38%,电子信息产业占14%,生物医药产业占4%,现代食品产业占3%,五大优势产业的工业产值已占到高新区经济总量的90%以上。
“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一直是全体员工牢固树立发展的理念。从2003年开始,园区提出要创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并制定了《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规划》。这几年,区内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积极推行项目评估制,实行“生态环境保护一票否决”,杜绝落后工艺和淘汰产品进入。在企业内部,大力支持和鼓励企业按照3R原则建立ISO14001环境质量管理体系,推广综合利用技术、源消减技术、再循环技术、无害化技术,扩大清洁生产的领域和范围,阜丰生物、蒙牛乳业、宝华车辆等19家企业已通过了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通过15年的发展,宝鸡高新区的产业规模已迅速壮大,产业特色日趋鲜明。在入区的2690家企业中,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有170多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39家。以宝钛集团为龙头的钛及钛合金材料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已达70%以上;以宝光集团为龙头的高压真空开关设备等制造技术处于国内同行业**水平;以秦川发展、宝鸡机床集团等企业为龙头的数控机床系列产品保持了行业**地位;以长岭纺电为龙头的程控纺织电子6大类30多个品种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亚洲*大的纺织电子生产基地。今年,宝鸡高新区“中国钛谷”产业集群还被科技部列入国家50个试点产业集群之一。
**体系——供发展源泉
技术**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和原动力。近年来,高新区立足实际,坚持企业自主**与产学研协作相结合,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相结合,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再**相结合,不断营造**环境,聚集**资源,完善**体系,较好的发挥了技术**在推动高新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近三年区内企业累计获准***、省级火炬计划项目、新产品项目244项,陕西省重点技术项目46项,区内企业申报**400余项,获准**授权290项。2006年,科技进步对高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8%。
根据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园区先后投资上亿元建成了宝鸡***创业中心、软件园、留博园,与秦明电子联合建立了“压力传感器实验中心”等孵化基地。在此基础上,园区还认定了宝桥科贸中心、先行大厦等企业孵化器,投资3.6亿元正在建设9万平方米的科技**园,部分孵化厂房已经竣工。管委会对这些孵化基地实行分类指导、统一管理,不断提高孵化质量和水平,形成了以创业中心为龙头,综合型与专业型相结合的多元化、网络化的大孵化器格局。近三年各类孵化器已累计孵化企业238家,孵化项目380多个,转化科技成果148项。
高新区在注重发挥政府职能作用,积极支持企业进行原始**的同时,努力开展集成**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健全**机制,建立研发机构,增加科技投入,申报、参与和实施***、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同时,还对企业建立的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等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对于采用高新技术的企业,高新区都为其提供发展空间,促使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2006年,区内企业19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和重点新产品开发项目,73个项目被列入陕西省重点技术**和重大科技**项目。
高新区与西安交通大学等11所高等院校签订《产业发展与科技合作协议》,积极推进高校与企业、高校与高新区在项目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同时,园区注意通过科技**基金扶持产学研项目,积极鼓励区内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和联合攻关。西安交大与宝光集团共同研发的“126kV单断口真空灭弧室”达到世界**水平。长岭纺电公司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西安工程科技学院签订合作协议,成功推出了波谱专家分析系统、模拟电子黑板评级、仿真织布等分析应用软件。2006年,高新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项目30多个,10多项科研成果得到转化和应用。
通过技术**,园区有力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近三年区内企业累计获准***、省级火炬计划项目、新产品项目244项,陕西省重点技术**项目46项,申报**400余项,获准**授权290项。2006年科技进步对高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8%。今年高新区创业中心承担的钛材料应用技术**孵育中心(钛专业孵化器)、高新区生产力促进中心承担的宝鸡汽车及零部件中小企业网络化**服务平台获国家科技部立项支持。区内企业12个项目列入陕西省“13115科技**工程”。
十五年前,宝鸡高新区建立在一片荒凉地里,凭着“开发建设、产业发展、技术**”三轮驱动,建设成为陕西乃至西部经济发展*快的区域。而今,高新区正朝着宝鸡乃至西部的自主**前沿区、高新技术密集区、生态工业示范区和现代化新城区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