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不畏浮云遮望眼--上海经济冲出阴霾稳步回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上海经济冲出阴霾稳步回升

       这半年,是上海多年来战略性政策和改革举措出台*密集的半年;
       这半年,是上海广大干部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以特殊精神作特殊努力的半年……
       回眸刚刚走过的这半年,人们看到,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早、程度深的上海经济,如今正呈现逆势上扬、稳步回升的良好态势:整体经济运行明显好于年初预期,二季度各项经济指标明显好于一季度;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净增就业岗位等更是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佳绩。
       当屹立在上海世博园区的“东方之冠”开始披上“中国红”,当陆家嘴金融城的上海金融交易广场、中国金融信息大厦等鸣炮奠基,当总面积达600万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基地相继开工……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上海广大干部群众弘扬克难奋进的精神,发挥善于应变的睿智,努力为国内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贡献。

       特殊努力的答卷

       随着2009年上半年“半年报”的出炉,一系列核心数据表明,一度低迷的上海经济开始出现“拐点”,稳步回升的发展态势日趋明显。
       从5月份开始扭负为正的上海地方财政收入,6月份增长达14.9%,创下去年下半年以来增幅*高值。财政收入增速由负转正,反映了经济指标回升对财政增收的带动效应显现。
        二季度,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幅超过13%,其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以及从业人员的占比双双达到60%左右,创下历史新高。徘徊多年的服务经济终于从“半壁江山”向“三分天下有其二”挺进。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效益等也持续增长。
       就业压力也随经济上扬而减轻,农民工、大学生、白领三类重点人群的就业率逐步回升。1-6月,上海全市净增就业岗位6.7万个,为近年来罕见。其中,通过政府促进就业计划扶持创业小企业5540家,创造就业岗位2.5万个。同时,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双双同比增长7.6%以上,增幅大、差距小。
       三驾马车中,投资增速进一步加快。上半年,上海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9.6%,其中6月份增速达15.7%;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2.9%,6月份增速更是高达36.3%。随着逐渐增多的上海企业“走出去”,境外投资成倍增长,上半年上海共核准对外直接投资95个,投资额达7.2亿美元,同比增加两倍。
       在经济外向度高、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大的上海,短短半年交出如此答卷,出乎许多人预料。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总经济师翁建华博士认为,“这一轮调整中,上海见事早、应对早,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行动快,措施实”,所以虽然“掉得早”,但“起来也早”。
       见事早是眼光,应对早是作风。国际金融危机虽是一场遭遇战,上海却打了一场有准备之战。**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多次强调,“特殊时期要有特殊精神,也要尽特殊努力”,要善于在危机中抓住机遇,敢于采取特殊之策,打破常规,提高效率,解放思想,克难奋进。
       如同与风暴赛跑,上海接连出台了系列应对之策:年初,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的“1+3”就业计划实施;2月,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措施出台;3月,旨在利用政府采购推动企业**的《上海市自主**产品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发布;4月,规划面积逾26平方公里的虹桥交通枢纽建设**推进;5月,贯彻落实国务院“两个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细化明确160多项今年要推进的重点工作;6月,新能源等9大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推进,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居住证与户籍衔接政策的实施细则等正式出台……从事多年经济工作的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发改委主任周波说:上海的特殊努力表现在目标明确、措施到位,更得益于政策落地。
       为确保政策落地,上海组织了6个督察组下基层了解困难、诉求,逐条梳理、督办,条条要有回复。*近一年多来,上海市发改委收到的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件超过400条,几乎天天有督办。“这改变了原来落实难的状况。”周波说。

              痛下决心调结构

       “十字路口”、“双重考验”——这是去年以来上海市干部们谈经济时用得较多的词汇。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上海走到了十字路口:是为了眼前的GDP而放任那些附加值不高、**能力不强、市场**度和独特性较低的产品和高能耗、高危险、高污染的行业继续发展,还是当机立断提高产业能级、淘汰落后产能,形成新的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上海面临着双重考验: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外部冲击是短期的,事关上海当前,而自身发展的调整转型是长期的,维系上海的未来;当前和长远之间孰轻孰重,如何调处?
       紧紧围绕“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确保民生持续得到改善、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确保世博会筹办有序进行”这一总体目标任务,立足扩内需、全力保增长,坚持调结构——这,就是上海作出的战略抉择。
       尽管,淘汰劣势产能会减少200亿元以上的生产总值,上海还是结合世博会环境整治,全年要淘汰600项落后产能;尽管,经济调整期的政府财政增收压力较大,上海还是挤出100亿元设立专项资金,资助**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尽管,保增长压力不小,上海还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通过实施“批项目、核能耗”制度,把一批不符合节能要求的项目拒之门外,通过推进工业节能技术改造,形成80万吨的节能量,还在国内率先实行节能空调补贴。调整难免痛苦,但付出总有回报。
       结构调整需要“破”的勇气,更需要“立”的眼光。闸北是上海老工业区,发展现代服务业没有比较优势,但闸北紧紧抓住上海被纳入国内20个服务外包城市的契机,依托“中国上海人才市场”,做大人才服务文章。“无论是国际金融中心还是国际航运中心,无一能离开人才。”闸北区长周平说,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人才服务集聚区。他和区委书记方惠萍一起北上南下当起“猎头”。如今,该区“不夜城”商圈的一幢4万多平方米的人才大楼里已经入驻11家国内外知名的人才公司。国际人力资源外包与派遣巨头任仕达,新近将其中国区总部也设到这里。
       在宝山,去年以来先后有10多个不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被婉言谢绝,一批产学研结合的合作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却如鱼得水,快速扎根。今年一季度,宝山科技小巨人企业的订单平均增幅在25%以上。在杨浦,“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和“公共社区”的“三区联动”,使“传统工业杨浦”转身为“知识**杨浦”。依托“三区”孵化,设在杨浦的国内头个大学生创业基金,1年多来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登高望远天地阔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虽然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还不明朗,上海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但上海已在为打基础、利长远而布局谋篇,**远瞩而脚踏实地。
       上海及时提出了今年要抓好的包括全力筹办世博会,加快推进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等“四个中心”等6件大事,强调要切实抓好重大项目的推进落地、重大改革措施的落实和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
       与此同时,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一系列关乎上海未来的重大战略举措陆续推出。原南汇区并入浦东新区后的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推进。作为我国综合配套改革的实验区,1210平方公里的“大浦东”有望成为上海未来20年的经济发展新引擎。
       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业等9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进展顺利,预计到201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化总产值可达到1.1万亿元,比2008年增加4500亿元。
       规划面积超过26万平方公里的上海虹桥商务区已具雏形。建成后将成为上海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的重要商务集聚区,成为上海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国内的新平台。
       尽管距世博会开幕还有200多天,但上海的决策者已经在研究世博会后上海的经济发展课题,千方百计做好世博文章,放大世博效应,应用世博科技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旅游、物流、创意等服务业发展。
       **是活力之源。上海市委要求各级干部有改革的勇气、**的锐气和“动脑筋”、“想办法”的胆气,基层的开创精神在应对挑战中迸发。普陀区委书记周国雄说:千难万难,开动脑筋就不难。上海置辰公司是一家IT企业,亿元订单到手却苦于资质等级不够,这在过去就泡汤了。今年普陀区创建了一个企业信息交流合作平台,这家企业通过平台联系到业内龙头企业延华智能,两家合作接单,实现双赢。今年,嘉定区利用地处沪苏浙交界地的优势,从市区引进瑞金医院、东方肝胆医院两家有名的**医院落户。区委书记金建忠说:医疗资源是生产力,也是投资环境。果然,多家跨国公司和周边的企业总部随之而来。
       将应对危机与破解长远发展的瓶颈结合起来,把应对危机冲击与调整转型结合起来,以放大政策效应提振市场信心、有效应对外部冲击,以促进转型升级支撑经济的持续回升,这,就是上海的启示。
       危机必将过去,信心不可动摇。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必将在风暴洗礼之后更加豪迈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