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让老百姓看懂水质指标 完善措施提高公信力

      年初的自来水**事件引得全社会密切关注,也许正是因为事态发展形成了舆论对政府完善建设公信力制度的倒逼压力,住建部于110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供水企业于2013年年底前建立水质信息公布制度,加快水质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15日北京率先公布却遭公众质疑。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饮水**也越来越重视,面临着****的质疑和猜测,115日北京率先向社会公布自来水水质的106项指标数据,而北京的水质数据全部达标。水质全部达标固然让人安心,但不少市民**反应就是“看不懂”,因为106项指标里充满了诸如“总放射性、挥发酚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等专业的词汇,让普通老百姓看不懂,也不知道其中的含义。

  水质信息公开却遭质疑主要还是公信力不够。相比于复杂的水质数据,市民看重的更是直观感受。此外,民众的怀疑情绪还源于对官方单方面公开数据的不信任。“全部达标”这一近乎**的水质数据,让公众受宠若惊到难以置信。其实,客观的数据因与民众主观的感受不相匹配而被无端质疑,这样类似的情形并不鲜见。此前的空气质量指标,就因与公众的切身感受有很大的差距,而难以获得公众的信赖。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张晓健则表示,北京在进行水质信息公开上仍有三方面需要完善,首先是增加检测频次,现在的每季度一报完全可以分解为每月、每周甚至针对经常检测的项目每日一报;**是应当将城区划分为更小的区域,具体到有代表性的监测点,同时对水质指标情况进行简化和整合,提高水质信息的针对性和可读性;第三是要单列一个栏目,把不合格的指标项目专门列出,并且说明原因、解决措施等。

  水质检测报告是个新事物,需要一个认识过程。相关部门需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渠道,加大对公众宣传解读的频率和力度,让大家慢慢明白水质指标的含义,以后能像看空气一样看懂水质指标。

 以上就是有关“让老百姓看懂水质指标 完善措施提高公信力”介绍,有什么问题可以在线咨询,或者拨打专线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