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为单螺杆泵特性试验的试验台原理图。试验介质为清水、室温。试验用单螺杆泵结构参数如下:螺杆直径φ42mm,衬套导程241mm,螺杆偏心距7.1mm,额定扬程500mm。试验分两种情况,一是将吸入口阀门12全部开启,改变排出口阀门7的开启度,同时测试出口压力、流量、泵轴力矩、转速和吸入口真空度这些参数,测试数据如表1;二是将吸入口阀门12全部开启,然后关小排出口阀门7,待出口压力增至7.0MPa,排出口阀门7开启度固定不动,再逐渐关小吸入口阀门12,使吸入口真空度不断增加,同时测试泵出口压力、泵轴力矩、泵轴转速及排出流量这些参数,测试数据如表2。分别以泵出口压力和吸入口真空度为横坐标,以流量、轴功率、效率为纵坐标绘制泵特性曲线,如图2、图3所示。
1—电机;2—扭矩仪;3—轴承箱;4—三通;5—单螺杆泵;6—排出口压力表;7—排出阀门;8—排出管线;9—计量罐;10—放水阀门;11—水箱;12—泵吸入阀门;13—吸入管线;14—吸入口真空表
表1 改变单螺杆泵出口压力的特性试验数据
表2 改变单螺杆泵吸入口真空度的特性试验数据
p—N曲线:出口压力与泵轴功率关系曲线p—Q曲线:出口压力与实际流量关系曲线p—η曲线:出口压力与泵效率关系曲线图2 改变泵出口压力的特性试验
Hs—N曲线:真空度与泵轴功率关系曲线Hs—Q曲线:真空度与实际流量关系曲线Hs—η曲线:真空度与泵效率关系曲线图3 改变泵吸入口真空度的特性试验
2 试验分析
a) 单螺杆泵理论流量、泵效率、体积效率和机械效率分别采用以下各式计算:
η=103ΔpQp/(1.44Ma.n) (1)
Qt=1440×4eDTn (2)
ηv=Qp/Qt (3)
ηm=103QtΔp/(1.44Ma.n) (4)
式中,Qt为泵理论流量,m3/d;η为泵效率;ηv为泵体积效率;ηm为泵机械效率;Qp为泵实际流量,m3/d;Δp为泵出口与吸入口压差,MPa;D为螺杆断面直径,m;T为衬套导程,m;Ma为泵轴力矩,N.m;n为泵轴转速,r.min-1;e为螺杆偏心距,m。
依据以上各式及表1、表2测试数据,计算泵在不同工况下的泵轴功率、有效功率、泵效率、体积效率及机械效率。其计算值亦列于表1、表2中。
b) 由表1、图2可以看出,随着泵出口压力的增加,泵的流量逐渐减小,泵效率变化呈抛物线形,有一*高效率点。泵体积效率呈递减趋势,机械效率呈递增趋势(如图4),这说明随出口压力的增加,螺杆与衬套之间的间隙加大,螺杆在衬套内转动时的摩擦阻力矩减小,导致机械效率增加;同时,高压液体沿螺杆-衬套副密封线的窜流现象加剧,导致泵体积效率的降低。由表1数据还可以看出,出口压力在3.2~8.4MPa范围内变化时,效率*大差值为6.73%。参考离心泵的高效工作范围[1],也可以认为该范围即属于螺杆泵高效工作范围。当然,具体的高效工作范围应视具体的泵而定。
c) 关小吸入口阀门相当于人为降低泵的充满度,这必将导致泵流量减小、泵吸入口真空度增加,这一点亦被试验所证实。由表2、图3和图5可以看出,随着泵吸入口真空度的增加,泵的流量、轴功率、效率、体积效率和机械效率均呈下降趋势。但当吸入口真空度在0.1~0.015MPa之间变化时,以上各参数均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较小。这说明,一定范围内吸入口真空度的变化对泵特性影响较小;而一旦超出该范围,则各参数呈直线下降趋势,泵的工作状况大大恶化。因此,当泵吸入口真空度大于某一规定的值时,虽然泵的特性参数能得以大幅度提高,但由于泵机械效率、体积效率及总效率大大降低,因此应禁止泵在此工况下长期工作。
图4 出口压力与机械效率、体积效率的关系曲线
图5 真空度与机械效率、体积效率的关系曲线
3 结论
1) 无论改变泵出口管线结构还是改变泵吸入口管线结构,都会对单螺杆泵的特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2) 改变泵排出口阀门开启度,在一定范围内达到改变泵特性参数的目的,而且泵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
3) 改变单螺杆泵吸入口阀门开启度,当吸入口真空度较小时,泵特性参数变化不大,而当吸入口真空度较大时,泵的工作状况急剧恶化。因此,这种方法不宜作为单螺杆泵调整参数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