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天津东疆保税港区首期建设纪实

天津东疆保税港区首期建设纪实
2008-2-9 9:37:42
    简要内容:人民网·天津视窗2月9日电:由市委宣传部调研组采写的长篇通讯《拓荒东疆的奇迹》读了令人回肠荡气。东疆保税港区的建设者们,不仅创造了“东疆速度”,也创造了“东疆精神”。在天津抓住宝贵机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今天,尤其需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这种宝贵的精神。

  人民网·天津视窗2月9日电:由市委宣传部调研组采写的长篇通讯《拓荒东疆的奇迹》读了令人回肠荡气。东疆保税港区的建设者们,不仅创造了“东疆速度”,也创造了“东疆精神”。在天津抓住宝贵机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今天,尤其需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这种宝贵的精神。

  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大事记”上,2007年12月11日是华章绚烂的一页。这**,我国规划面积较大的保税港区——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实现首期4平方公里封关运作。东疆保税港区的横空出世,标志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取得了新的进展。可有谁能想到,这里3年前还是一片**,2年前还是一片泥沼,1年前还是一片荒芜之地。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创造了我国港口建设的一大奇迹。它不仅体现着党中央、国务院的**远瞩和市委、市政府的超前决策,也凝结着广大东疆建设者的使命意识、**精神、团结协作和坚韧不拔的拼搏奉献,是对天津精神的又一次深刻诠释。

  背水一战 饮酒东疆

  天津港是我国较大的人工港口,是天津较大的比较优势和核心战略资源。1952年重新开港以来,几经扩建,港区规模逐年扩大,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港区建设日新月异,港口生产突飞猛进,服务功能日臻完善。1986年8月,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到天津视察,看到天津港的巨变,高兴地说:“人还是这些人,地还是这块地,一改革,效益就上来了。”这不仅指明了天津港发展的方向,也极大地鼓舞了天津港人的士气。天津港以此为契机,着眼港口的长远发展,及时编制总体规划,利用疏浚航道挖出的淤泥吹填成陆,逐步形成北疆、南疆、东疆三大港区,实现港口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中魄力较大的要算东疆港区,在浅海滩涂上造一个30平方公里的人工港岛,相当于一个澳门的面积,进而再建设成东疆保税港区,成为天津港人对这片热土的美好憧憬和梦想。

  进入新的世纪,天津港呈现出加速度发展的态势。2001年港口吞吐量突破1亿吨,此后又用了两个3年,实现了2亿吨和3亿吨的新突破,成为世界第六大港。在此期间,天津港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宝贵机遇,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天津滨海新区,将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成为又一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机遇稍纵即逝,责任重于泰山。2005年5月,天津港起草的建设东疆保税港区的方案报送到市政府。市政府认真研究后作了一处至关重要的修改,将“2007年建设集装箱码头及其辅助仓储物流区”改为“2007年建成集装箱码头及其辅助仓储物流区”。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差,整个工程进度提前了两年。显然,这是决策层出于对工期可行性的判断、对日益激烈竞争态势的判断,也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的体现。2005年12月16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东疆保税港区的请示》正式上报国务院。2006年8月3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天津东疆保税港区。

  这是一场背水之战,但成功总是青睐准备充分的人。实际上,从2002年6月天津港就启动了防波堤工程,到2005年5月,东疆港区具备施工条件的陆地已有1平方公里。但仅首期封关工程就4平方公里,包括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的联检服务中心、全长11公里的主干路、6个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总占地40万平方米的物流仓库、集装箱堆站以及卡口围网等配套设施。这么多建设项目能不能在2007年底如期完成,成为时任天津港集团公司总裁于汝民心中的一个结。从2005年6月起,天津港从国内外聘请港口建设专家,从内部选调优良专业技术人员,对交通、电力、给排水、供热、燃气、通信、绿地系统、环境保护等10个方面进行专项规划,运用专业工程管理技术和软件,模拟施工进度,研究论证工程实施方案,同时开展了共同沟、风暴潮影响、地震**评估等专项研究。近半年的时间,专家和技术人员实地勘察、反复计算和科学论证,形成的文案足有上吨重。*后得出结论:如果没有不可抗力的干扰,可如期完工。这对于汝民来说,如同吃了一颗“定心丸”。2005年11月,于汝民满怀信心地向市委、市政府作出承诺:2007年底饮酒东疆!

  这是一个庄严的承诺,豪迈甚至有点悲壮。承诺体现一种信心,论证毕竟是在纸上,要把它变成事实,时间紧迫是较大的考验。在广大参建者的脑海里,时间,时间,还是时间!为保证工期,天津港集团与承包方签订具有经济约束力的《项目责任书》,约定“关门工期”,细化到以“天”为进度节点。工程指挥部每天晚上召开协调会,随时解决各施工单位遇到的问题,任务日清日结。在工程建设指挥部工程项目协调员张炜杰的电脑中,存储了各种工程的进度表,当日完成的标个勾,如果完不成就标个叉。张炜杰说,直至整个工程完成,他都没有找到一个画叉的机会。2007年11月底,东疆保税港区封关验收在即,联检服务中心内正在进行*后的地面装饰工程。突然,指挥部接到施工单位求助,请求协调海关部门协助提取从海上运来的地面装饰石材。指挥部马上派专人联系,海关工作人员加班“掏箱”,提前**将石材运到了施工现场。虽然时间紧,但建设者对工程质量**不马虎。质量一、好中求快,是他们共同的信念。就这样,时间像海绵里的水,被他们一点一滴地挤出来。北港池三期码头比设计要求提前一年建成;联检服务中心比合同规定提前3天交付使用;美洲路工程提前10个月竣工;围网铺设比预计工程缩短10天……在调研中我们问一位工程指挥部的负责同志,你感触*深的是什么?他出人意料地说,天道酬勤,感谢老天爷2006年赐给我们一个暖冬,使我们抢出了10多天的工期。

  2007年12月11日,东疆港区已吹填可开发土地16平方公里,天津东疆保税港区一期4平方公里正式开港,“饮酒东疆”的承诺变成了现实。

  尊重科学 勇于**

  整个东疆保税港区建设投资70多亿元,涉及十几个局和主管单位,5家业主单位、8家代建单位、10多家分包公司,而且工期紧、环节多、工序相互交叉。如何又好又快地实现预定目标?科学的指挥协调体系是关键。为此,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东疆保税港区筹建领导小组,确定了“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多元投资”的建设原则,明确了天津港集团为开发主体。要把这些决策部署和方针原则落到实处,还需要有一个一线工程指挥部。这个担子压给谁呢?天津港集团的领导开始选帅调将,*终把目光落在了年轻的女副总工程师张丽丽身上。张丽丽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港口建设,年富力强,经验丰富。总裁于汝民找到她说:“丽丽,公司决定叫你担任东疆港区建设的总指挥,有困难吗?”张丽丽面露难色地说:“儿子今年高考。”于汝民说:“能克服吗?”张丽丽回答:“没问题。”晚上回到家,她对儿子说:“公司派妈妈到东疆港区工地作总指挥,这一年多会很忙,可能顾不上你了。”儿子痛快地说:“您放心吧,我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张丽丽满怀着领导的信任、亲人的理解和支持,担起了总指挥的重任。

  这是一个轻型高效的指挥架构。整个指挥部由1名总指挥、3名副总指挥和5名精通项目招标、物资采购、码头建设的协调员组成,分别负责各个建设项目的协调和督促实施。一般情况下,各位指挥直接到所负责的项目现场,出现情况即在一时间处理。

  指挥部采取“矩阵式”管理方法,科学地占满空间,用好时间。东疆保税港区建设工程**启动后,一条20米宽、10公里长的土路成为上岛的**陆路通道。为了解决这条“动脉”的梗阻问题,指挥部统筹安排,科学调度,较大限度地利用好有限的道路资源,确保工程急需的物资及时进场。海边作业受天气影响很大,指挥部根据天气预报及时调整进度。2007年10月30日,天气预报说转天有大风。当时物流仓库的80%的屋顶已经完工,如果刮起大风,不仅无法施工,而且容易发生意外。负责此工程的左强当即找到分包商经理邵继军,要求连夜把剩余的1万平方米干完。邵经理火了,“再加班人受得了吗?告诉你,我家里有两辆宝马、一处别墅,这活我不干了行吗?”闻讯赶来的张丽丽连忙做他的工作,“屋顶实现不了全封闭,明天的大风一刮,不仅可能造成‘掀盖’使你们前功尽弃,还会影响后续工程。你们咬咬牙把活干完,事后放两天假补觉。”邵继军理解了,接受了,奋战一宿,终于把活赶完。正是这种矩阵式的管理,省略了工程决策和管理中的不必要环节,促进了各个节点工程的进度。从2007年2月至12月初,道路、码头、仓库、联检服务中心等项目**开工,几十家施工单位的近万人同时在4平方公里的地域作业。在指挥部的统一协调下,整个工程忙而不乱,按预定时间顺利推进。在港区建设中,没有发生过一起火灾、高空坠落、工伤死亡等重大**事故。

  在东疆保税港区的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解决科学指挥的难题,也遇到许多技术难题,建设者们同样以科学态度和**精神一一破解。东疆港区一个集装箱码头,是我国较大的单体集装箱码头工程,按照常规至少需要3年,而实际工期却只有一年半。负责工程建设的中交一航局一公司,抓住生产组织、施工工艺和生产效率三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在施工工艺上下了一番大功夫。在开工前,项目部的骨干人员与设计师、业主、监理进行反复讨论研究,对整个工艺流程进行精准计算,对29个工序点认真审定,在把握工艺原则性的前提下,寻找契合点、关键点和攻坚点,并到现场进行求证。项目部常务副经理、总工孟凡利带领员工跑遍工程的每片海域,掌握了软基处理与挖泥施工的一手数据。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总体计划时,他们大胆**工艺,从*初的港池挖泥到陆域软基加固,从码头沉桩施工到码头岸坡位移观测,从码头结构施工到码头面层施工,从码头引桥施工到码头岸坡施工,等等,环环相扣,形成了流畅高效的作业秩序。测量被称为水上作业的眼睛,一般采取GPS卫星定位仪器勘测。由于东疆港区附近没有高大建筑物作参考,误差要达到2—3厘米。测量班长吴玉平想出了个“油桶定位”的特殊办法,利用海水平潮时机,在岛侧水面放置2个有钻孔的废油桶,用���台水准仪同一时间观测油桶里的水面高程,并引测到岛上。这个办法经水科所和监理公司测量人员检测,误差仅有2-3毫米,保证了引测的**性。东疆保税港区的建设者们就是这样以自己的聪明智慧和勇于**的精神,一次次挫败困难、攻克难关,先后研发出靠船件直角改圆角等19项技术**成果,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有效地保证了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