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下午,新疆巴音郭楞州,**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宣布,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新疆—西北主网联网750千伏**通道工程正式开工。两项工程的开工,标志着“疆电外送”战略实施迈出了关键一步。
工程示意图
当天,开工仪式在新疆巴州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主会场及新疆哈密换流站、青海柴达木换流变电站、甘肃沙州变电站、河南郑州换流站分会场同时举行。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规划,哈密南—郑州特高压直流工程起点哈密南部能源基地,落点河南郑州,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六省(区),线路全长2210公里,工程投资233.9亿元;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750千伏**通道工程途经新疆、甘肃、青海三省(区),线路全长2180公里,工程投资95.6亿元。
疆电外送**展开 重点建设3条特高压能源大通道
记者还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将投资1264亿元发展新疆电网,重点建设哈密南—郑州、哈密北—重庆、准东—四川三回特高压直流,新疆—西北联网750千伏**通道工程和新疆送端电网。
周永康强调:要加大“疆电外送”工作力度,“十二五”期间外送规模达到3000万千瓦,确保“疆电外送”特高压工程等重大项目早投产、早见效,尽快把新疆的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解决中、东部地区的缺电问题。
3000万千瓦,年外送电量超过1950亿千瓦时,可以就地转化原煤6800万吨,相当于2011年全年新疆原煤产量的半数以上。
根据测算,哈密南—郑州、哈密北—重庆、准东—四川工程送到河南、重庆和四川的落地电价仍低于目前三省(市)煤电标杆上网电价,将有效抑制受端地区电价增长。新疆煤炭就地转化为电力后,每年可外送电量1650亿千瓦时,利用煤炭8000万吨。与运煤相比,产业链得到进一步延伸,资源附加值更高,可直接拉动投资达3000亿元,可提高新疆GDP约1.5个百分点,增加就业岗位6万个,间接可解决30万人的就业,增加地方政府税收超过20亿元/年。
特高压输电工程**落户大西北
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提出了又一个十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目标。其中包括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在四大基地之中,能源开发被摆在首位。特高压**落户大西北,将煤炭、风能和太阳能就地转化为电能,新疆能源“走出去”有了大通道。
维语中意为“大门”的哈密,成为新疆能源外送之门,成为中国能源版图上的战略要塞,也成为边疆与中原新的枢纽。随着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开工,新疆将建设3条特高压,两条750千伏线路,风火水热在哈密打捆外销,形成了东西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局面。“未来中国内地能源主要从西部来。”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说。
助力西部风电资源开发
新疆哈密是一个风能充足的地方,风力发电潜力十分巨大,被国家确定为7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之一。全疆规划的9大风电场中,哈密地区占3个。哈密地区规划总装机规模到2015年达600万千瓦,到2020年达1180万千瓦。
风电厂出力受当地风力大小的影响,稳定性较差,只有并入电网,与其它可调控的发电资源相互协调才能使电力供应与使用做到实时平衡,保证用户的可靠的电力供应。在我国西部地区,由于受自然条件限制,工业企业不能大量的落户于此,当地用电负荷较低,电能消纳能力较差,由于电力的发、供、用的同时性,如何消化如此巨大的风电资源是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