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饮用水**
常州市环保局局长周斌表示,近年来,一些地方饮用水源地污染事件频发,为确保百万常州人民喝上“放心水”,该市在常规理化监测的基础上,为饮用水源再加设一道“生态屏障”,*大程度地降低饮用水源的环境风险。
“生物预警是目前国际先进的饮用水源预警技术,国内才刚刚兴起。”据具体负责这一项目的常州市环境监测站生态室主任徐东炯介绍,这套系统由鱼类、发光**和大型溞等指示生物构成。通过分析这些生物在水中的反应,可以判别水体受污染的情况。一旦出现污染事故,预警系统会在**时间报警。
“之所以选择3种,目的是相互印证,提高监控的精准度。”为了这个项目,常州精心筹备了3年,*终确定陆续上马这3种生物预警方式。
三种指示生物各有所长
鱼类监测仪设在自动监测站的墙壁上,就像一个“挂壁式鱼箱”,里面有大约20条红色的鲫鱼在欢快地游动。
“长江水抽进来以后,首先进入这个鱼箱。鱼游来游去的过程中,会不断挡住背后射过来的光线,形成不同的光谱。我们根据这个光谱,就可以推断鱼的活跃程度,从而判断水质有无异常。”徐东炯还透露,选择红色鲫鱼,主要是看中该鱼种对水质的敏感程度与人相似。
与鲫鱼的直观相比,发光**的监测更为精准。发光**是一种特殊的**,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能发出波长在450-490纳米的蓝绿色可见光。当碰到有机毒物后,它的发光强度即会受到抑制,变化的程度与毒性大小有关。“因此,我们*关心‘光损率’指数,正常值应在0上下,如果超标20%就证明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超标了。”
旁边一个更小的柜体,则是大型溞监测仪了。大型溞,其实是一种鱼虫,根据这种虫的跳跃高度、游泳速度等各类参数,仪器会自动生成一个综合指数,当指数达到电脑设定的红线时,仪器就会报警——说明水体毒性超标了。这是世界有名生物预警企业德国BBE进入中国的**台大型溞监测设备。
生物预警更直观敏感
我国目前的环境管理采用的基本都是理化指标,没有生化指标。而在国际上,通常还有生化指标的考量。
“用理化数据来判断水质,不一定跟人们的实际感受吻合。”周斌解释说,有时候水看上去黑,但显示的数据可能却是达标的;而有时候水蛮清的,实际上却可能是劣V类水。都说春江水暖鸭先知,生物更为敏感,用来预警水质,可以弥补惟理化数据是瞻的缺陷。
徐东炯还介绍了美国环保署曾在俄亥俄州实施的一个经典试验:对同一目标同时开展理化手段和生物手段的评价,两者结论相一致的不到50%、有36%属于“生物学评价有问题而理化评价没问题”,而与之相反的情形只有5%。“从某种意义上说,生物预警更加敏感,更加直接,可信度也高。”
去年9月,常州市环保部门在关河上建立了以鱼苗、河蚌、螺蛳、水草等水生物为监测因子的水质生物预警系统,使城市景观河道也拥有了更直观的水质判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