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静电的介绍
静电(Electrostatic)就是物体表面过剩或不足的静止电荷。静电是一种电能,它留存于物体表面: 静电是正电荷和负电荷在局部范围内失去平衡的结果:静电是通过电子或离子的转移而形成的。
静电现象已为人们所熟悉,当天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时会产生放电声;用毛皮磨擦后的钢笔杆可 吸引小纸屑(当电荷密度达到106C/m2);脱下合成纤维衣服时产生的劈啪声;夜间还可以看到火花(空气 的击穿场强为30KV/cm);日光灯、电视机屏幕、录音机磁头等易附着灰尘现象,这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体 验到静电现象。
静电本来是人们对于电的*基本认识,也是电学入门的**概念。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人就发 现磨擦过的琥珀及其他几种东西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能力,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磨擦起电现象。1600年前后, 英国人吉尔伯特(Gilbert)发现许多普通物质在磨擦之后都具有吸引力,他用拉丁语把这种作用命名为 Viseisctica,到1650年活尔特?查尔顿才开始使用现在人们所使用的英语Electricity这个名称。利用人 工的方法使琥珀和硫磺磨擦产生静电,开始以学术的角度去研究静电静电的性质,可追溯到16世纪,但是 自从发明了电池和发电机之后,人们对电的研究便逐渐的离开了静电的方向,直到19世纪伴随着纤维工业 的发展中静电引起的生产灾害,静电才又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关心。
事实上,两个不同的物体若彼此互相接触时,在这两者之间就存在着一个电位差,这个电位差称为接 触电位。由于有了接触电位,电子就会从一种物体“跑”向另一种物体,因而在每一种物体的体身原有的 电性平衡就遭到了破坏。推动电子的一方带上了正电荷,得到电子的一方则带上了负电荷。后来人们又发 现了同种电荷具有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物理特性。由于接受电位只存在于相互接触的分子之间, 因此两物体所产生的电子移动是很少的,磨擦的作用在于使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了,同时使分子的 热运动也骤然加剧,因而引起的电效果也就非常明显。因为���缘体不能导电,所以绝缘体就更容易显现出 带电现象。总之,所谓带电现象是由于电子的重新分配所产生的一种物理现象。
意大利自然哲学教授伏打(Alessandro Voltal745-1827)在1796年发表了磨擦带电序列,在该序列 事的物质中如果使其中的任何两种物质相互磨擦,那么在带电序列中位置靠前的总是带正电,位置靠后的 总是带负电。如+Zn Pb Sn Fe Cu Ag Au石墨一。后来还出现了许多带电序列学说,为静电起电的实际应 用开辟了道路。与此同时,许多天才的科学家,如安培、欧姆、亨利、法拉第及楞次等都为电学理论的丰 富和建立做出了杰出贡献,使人类对电的认识和研究前进了一大步,但是各种学说的出现,也使对静电产 生机理的的争论持续到今天。
静电现象是电荷的产生和消失过程中产生的电现象的总称。 静电具有以下特点:
1、 从防静电危害的角度考虑,当材料的体积电阻率超过1010Ω.m时,材料耗散静电的能力明显减 弱。从消除静电角度考虑,材料的体积电阻率不应高于1010Ω.m;
2、 在一般工业生产中,静电具有高电位、低电量、小电流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设备或人体上的静 电位*高可达数万伏以至数十万伏;在正常操作条件下也常达数百伏至数千伏;这要比市用低电压220V, 380V高得多,但积累的静电量却很低,通常为毫微库仑(nC,10-9C)级;静电电流多为微安(μA,10-6A) 级,作用时间多为微秒(μS,10-6S)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