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KC-F新款高压开关机械特性测试仪每台产品都强度的CPU一、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用电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高压断路器在电力系统中担负着控制和保护的双重任务,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运行。机械特性参数是判断断路器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GKC-F型高压开关机械特性测试仪,是我厂依据新的《高压交流断路器》GB1984-2003为设计蓝本,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高电压测试设备通用技术条件》第3部分,DL/T846.3-2004高压开关综合测试仪为设计依据,为进行各类断路器动态分析提供了方便,能够准确地测量出各种电压等级的少油、多油、真空、六氟化硫等高压断路器的机械动特性参数。
GKC-F新款高压开关机械特性测试仪每台产品都强度的CPU二、功能与特点
2.1测试功能
(1) 合(分)闸顺序 (12)超行程
(2) 合(分)闸时间 (13)过行程
(3) 三相不同期 (14)刚合(分)速度
(4) 同相不同期 (15)速度
(5) 合(分)闸时间 (16)平均速度
(6) 动作时间 (17)金短时间
(7) 弹跳时间 18)无流时间
(8) 弹跳次数 (19)电流波形曲线(动态)
(9) 弹跳幅度 (20) 时间行程速度动态曲线(ms)
(10)行程 (21) 时间速度行程动态曲线(mm)
(11)开距
单位均为: 时间ms 速度 m/s 距离 mm
2.2特点
(1)可做电动操作和手动操作;
(2)适应500KV电压等级以内各种高压断路器的机械动特性测试;
(3)可实测行程和自定义行程;
(4)能够实现断路器的单合、单分、合分、重合,重分操作;
(5)接线方便,操作简单,操作时只需一次合(分)动作便可得到合(分)全部数据,可选择保存50组数据,提供后期查询和上传电脑长久保存,也可现场调阅打印所有数据及运动曲线图;
(6)采用汉字提示以人机对话的方式操作;
(7)数据准确,抗干扰性强,体积小,重量轻,美观大方;
(8)机内配有时钟电路,可显示当前年、月、日、时、分、秒,即使断电,也能自动保存设置数据及测试数据;
(9)机内带有延时保护功能,断路器动作后能自动切断动作电源,很好的保护了断路器设备和高压开关测试仪;
(10)仪器内置直流电源,可选择范围:30-230V/10A),不存在常规整流电源输出瞬间的电压跌落,用以试验开关动作电压非常精准.
(11)能动态地为您分析出断路器每1ms时间内的、行程、速度之间的关系;
(12 可配置上传软件,实现电脑存档和网上查阅, 打印。
GKC-F新款高压开关机械特性测试仪每台产品都强度的CPU三.技术指标
环境组别:属GB6587.1-1986《电子测量仪器环境试验总纲》中的Ш组仪器.
型式:便携式 包装:铝合金箱
尺寸与重量::
主 机: 440×300×150(mm) 5 (kg)
附 件: 440×300× 80(mm) 3 (kg)
工作电源:AC220V ±10% 频率:50Hz ±5%
环境温度:-10°C~40°C 相对湿度:≤85%
绝缘电阻:≤2MΩ
介电强度:电源进线对机壳能承受1.5KV1分钟的耐压测试。
时间测试范围:1~499.9ms 分辩率:0.01ms 精度≤0.1%
速度测试范围:15m/s 分辩率:0.01m/s 精度±1%
行程测试范围:不限 分辩率:0.01mm 精度±1%
直流电源选择范围: 25-265V/10A 分辩率:1V: 精度≤±1%
GKC-F新款高压开关机械特性测试仪每台产品都强度的CPU四.术语定义
1.合.分时间:
从接到合(分)闸指令瞬间起到所有极触头都接触(分离)瞬间的时间间隔
2.合.分同期性:
各断口间的触头接触(分离)瞬间的时间差异。
3.弹跳时间:
开关动触头与静触头在合(分)闸操作中,从一次合上(分开)开始到稳定地合上(分开)为止的时间。
4. 动作时间: (触头动作时间)
从接到合(分)闸指令瞬间起到触头刚运动瞬间的时间.
5. 弹跳次数:
开关动触头与静触头在分(合)闸操作中,分开(合上)的次数。
6. 弹跳幅度:
开关动触头运动过程中,动触头的反弹值.
7. 行程:
分、合闸操作中,开关动触头起始位置到任一位置的距离。
8. 开距:
分位置时,开关一极的各触头之间或其连接的任何导电部分之间的总间隙。
9. 超行程:
合闸操作中,开关触头接触后动触头继续运动的距离。
10.过行程:
分、合闸操作中,开关动触头运动过程中的行程和稳定后行程的距离差.
11.刚合(分)速度:
开关合(分) 闸过程中,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分离)瞬间的运动速度
12.平均速度: 开关合(分)闸操作中,动触头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行程与时间的比值。
13.金短时间:
在合-分操作中,从所有极各触头都接触瞬间起到随后的分操作时在所有极中弧触头都分离瞬间的时间间隔。
GKC-F新款高压开关机械特性测试仪每台产品都强度的CPU五. 面板结构
1.面板结构(图一)
借鉴发展经济学研究成果,总结发展中经济体推动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可以发现,全要素生产率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效率。
产业结构优化带来的资源重新配置能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伴随经济增长发生的产业结构变化,是遵循生产率提高的目标和顺序演进的过程。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力从低生产率产业进入高生产率产业,可以提高整体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很多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的计量分析也表明,在劳动生产率或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中,产业结构优化带来的资源重新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1978—2015年整体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中,一产业、**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贡献合计为56%,而其余44%的贡献便来自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重新配置。
企业竞争带来的资源重新配置能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市场竞争机制下,有竞争力的企业生存壮大、没有竞争力的企业萎缩消亡能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会更多地从产业之间资源重新配置中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而发达国家则更多地从企业之间资源重新配置中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在一些发达国家,企业的进入、退出以及生存、消亡对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贡献可高达1/3到一半。
竞争带来的资源重新配置能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学研究发现,会带来规模收益递增,企业能否扩大规模进而获得更多的生产要素等资源,在根本上取决于其能力。这就意味着,竞争带来的资源重新配置能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用非市场竞争的方法扩大企业规模或者人为挑选赢家,都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要求相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