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LYBS3000石油产品酸值测定仪概述
在电力系统及厂矿、企业都有大量的充油电气设备。绝缘油的酸值是必测的常规检验项目。BSC-6绝缘油酸值自动测定仪是我公司在原有的一系列绝缘油酸值自动测定仪的基础之上改进而成。具有以下特点:
以测试变压器油,同时也可以用于气轮机油和其它绝缘油酸值的测定。
BSC-6型测试仪采用触摸式键盘,极大程度上方便了您的使用。
一次测试6杯油样并且测试速度极大的提高,可以节省80%的时间。
二、LYBS3000石油产品酸值测定仪功能简介
BSC-6型绝缘油酸值自动测定仪采用中和法原理,用微机控制在常温下自动完成加液、快速滴定、搅拌、光电检测判断滴定终点、大屏幕液晶显示测定结果并可用打印机输出。每测定一个油样约耗时2分钟左右。本型号测试仪自动保存近12个测试结果,您可以随时读取或者打印。
用特制试剂瓶盛装萃取液和中和液,药液在使用过程中不与空气接触,避免了溶剂挥发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影响。使用者完全不用手接触试剂,减少了有机溶剂和化学药品对人体的危害。
该仪器操作简单,大屏幕液晶全中文菜单选择,屏幕提示,声音报警,使用者只需点击屏幕上您要选择的功能,仪器即可自动完成酸值测定的全过程。
三、LYBS3000石油产品酸值测定仪主要技术指标
电 源 电 压 :AC220V±10%
酸 值 测 定 范 围 :0.0001~1.0000mgKOH/g
分 辨 率 :0.0001mgKOH/g
示 值 重 复 性 :0.0020mgKOH/g
外形尺寸 :570×415×305(mm)
重量:14kg
四、LYBS3000石油产品酸值测定仪使用条件
环境温度 : 0℃ ~ +40℃
相对湿度 : ≤75%RH
五、LYBS3000石油产品酸值测定仪面板说明
前面板见图一
1、仓门
2、进出仓按钮
3、触摸屏显示器
侧面板见图二
顶面板见图三
1、观察窗
2、打印机
操作方法
1、实验前准备
1) 取下仪器背面中和液和萃取液进口处的胶帽(注意保存好),把随机附件中的带吸管的中和液和萃取液瓶盖旋紧在中和液和萃取液试剂瓶上代替原普通瓶盖,把吸管头分别套在萃取液和中和液进口处。
2) 在随机附带的洗气瓶中,注入约一半体积的40%浓度的KOH水溶液旋紧瓶盖(洗气瓶接法见下图)。再用一根双头吸管插在中和液瓶和洗气瓶盖的端口上,把试剂瓶和洗气瓶连接起来。使外界空气先通过洗气瓶吸管进入碱液,二氧化碳被吸收后再通过双头吸管进入中和液瓶。
3) 用随机附带电源线插头插入仪器侧板电源插座,并连接220V电源。
4) 打开电源开关,屏幕显示“酸值自动测定仪 保定建通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继而进入主菜单。
2、实验
1)主菜单显示如图五,点击“系统设置”,打开图六界面,然后选择“初始化”栏,按照屏幕提示操作,放好废液杯以后,按进出仓按钮,使仓门关闭后,仪器自动进行初始化,初始化完成后,屏幕显示返回主菜单。(**试验时须进行初始化,以后使用中可略去)
2)如需做空白值,只需放入空测试杯和搅拌子点击“开始试验”即可。
3)开始实验
点击主菜单上的“开始实验”,打开图七界面,按照您的需要选择要测试的油样种类。点击确定,托盘自动出仓以后将量取待测油样(8.30~8.50g)放到您选择的杯位(图八)。
4)按确认键,油样将自动进仓,然后按���您所选择的杯位逐个开始测试,当测试到某杯位的时候有相应的显示,屏幕显示“正在测试N#杯”。每一杯测试结束都将显示测试结果并自动保存、打印。
5)蜂鸣器鸣响,测试结束,油杯自动出仓,稍后屏幕显示返回主菜单。
“避雷设施完好,没有发现**隐患。”6月10日,在位于大山腹地的220千伏黄荆线沿线,济源供电公司组织人员对避雷设施精心检查,认真做好电网防雷各项工作,确保电网**稳定运行。
当前,随着气温上升,气候多变,因雷电天气导致的电网**运行的几率增大。济源供电公司坚持早谋划、早行动,精心做好防雷工作。
济源供电公司结合工作实际,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理念,组织运维管理人员对变电站和输配电线路的避雷设施**排查,精心做好预试工作,做到“全覆盖、无遗漏”,针对发现的避雷设施老化、避雷针损坏等问题逐项做好登记,明确具体区域和位置,纳入“电网防雷隐患信息库”,并通知有关人员及时处理,严格落实督办销号制度,保证发现一例、纠正一例,实现避雷设施性能完好、**可靠。结合以往防雷经验,精心制定电网防雷布局图,对易落雷区域予以标注,明确雷场分布及电力设施分布情况,有针对性地细化防控方案,积极落实**防范措施,提高防雷工作质量,增强电网抗风险能力,保障电力**畅通。
此外,济源供电公司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电力设施防雷装置的巡视检查,对易落雷和地理地貌复杂的区域实行特巡,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处理,为特殊天气条件下电网**稳定运行提供保证,服务济源地区城乡居民可靠用电、清凉度夏。
上海来扬电气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