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文件详细资料
  文件名称:  LYSDF系列多倍频感应耐压装置
  公司名称:  上海来扬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下载次数:   0
  文件详细说明:
 

SDF.png

一、LYSDF系列多倍频感应耐压装置特点及性能介绍

1.1概述

电压互感器(PT)是电力系统中的关键设备,感应耐压试验是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一项重要试验。PT绕组的匝间、层间、段间及相间的纵绝缘感应耐压试验,则是PT绝缘试验中的重要项目,纵绝缘试验需通过变频电源装置施加试验电压,进行耐压试验。对PT进行感应耐压试验可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发现问题,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我公司生产的多倍频耐压试验仪采用微机控制,结合先进的变频及高速采样技术设计制造,比传统的三倍频发生器效率高,输出电压稳定,测量精度高,重复性好,并且可以实现自动升压、升压至设定值后自动计时、计时完成后自动降压的功能,操作极其简单。仪器采用背光式大屏幕液晶显示,全中文操作界面,带实时时钟和微型打印机。仪器采用一体化结构,重量轻,便于携带。

LYSDF系列多倍频感应耐压装置主要特点:

■ 防止容升配合高阻抗电容分压器,能直接监测一次侧的高压自动完成感应耐压试验。

■ 操作简单加压可分全自动加压和手动加压,可选30Hz200Hz频率范围恒压输出。

■ 保护**仪器具有完善的过压和过流保护功能,且均可由用户设定。

■ 显示清新采用背光式大屏幕液晶屏,显示清晰,操作界面简单明了。

■ 打印快速仪器内装微型高速热敏打印机,可快速打印显示内容。

■ 实时时钟能记录测量的日期和时间,并在液晶屏上显示当前时间。

■ 数据存储可存储92组数据,存满后还可覆盖。

■ 抗震性能采用抗震设计,长途运输中的颠簸不会损坏仪器。

1.2主要技术指标

工作条件 :环境温度:-10℃~50     相对湿度:30%90%

供电电源三相AC380V±10%AC220±10%    50 Hz±5 Hz如用AC220供电,功率减半

输出频率:30Hz200Hz   调节细度0.1 Hz

输出电压0350V正弦波

输出功率20KW

*大输出电压350V(加升压变压器后电压可变高,另配)

*大输出电流50A

电压*小分辨率0.01V

电流*小分辨率0.001A

电压电流精度±1%

外形尺寸(mm570(长)×400(宽)×350(高)

仪器重量44kg

1.3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


如图1所示,仪器主机由四大部分组成:主板、变频电源、采样器件及开关电源。主板以单片机为核心,变频电源运用了数字波形合成技术以及大功率SPWM脉宽调制技术,从而实现30Hz200Hz0400V的调频调幅电源输出,输出电源的频率及幅度由主板通过485接口控制,采样部分在单片机的控制下,对输出电压电流信号通过PTCT的二次侧高速采集,计算,并将实时的电压及电流值显示在液晶屏上。当电压升到设定值后,单片机控制时钟芯片计时,计时完成后,单片机通过485控制变频电源自动将电压降为零。


二、LYSDF系列多倍频感应耐压装置接线方法

2.1 仪器与互感器及分压器试验接线方法


注意事项:

由于分压器为选配件,用户如没购买分压器,做感应耐压试验时,不接分压器的相关连接线即可,同时将设置菜单中的检测电压选择低压侧。

测量前务必检查被试品、仪器及分压器是否均可靠接地!

2.2分级电压互感器感应耐压加压表

电压

等级(KV

额定电压(V)

变比

试验电压(KV

施加电压(V

AX

a x

ad xd

AX/ ax

AX/ ad xd

试验

电压

容升

减容升电压

a x

ad xd

6.6

3810

57.7

33.3

66.03

114.4

24



363.4

209.7

10

5773

100

173.4

33



330

190.3

35

20207

350.2

606.8

76

3%

73.73

210.5

121.5

66

38106

660.4

1144.3

148

4%

142.1

215.2

124.2

110

63510

100

1100.7

635.1

184

5%

174.8

158.8

275.2

220

127020

2201.3

1270.2

368

10%

331.2

150.5

260.7
















三、LYSDF系列多倍频感应耐压装置面板功能介绍


1、电源输入:输入电源为3380时,接ABC三相;输入为交流220V时,接AC两相,此时容量减半;

2、总电源开关:三相空气开关;

3、输出电流设定: 设定范围;

4、紧急复位按钮:当仪器出现异常时按下此按钮,仪器输出立刻为零;

5、复位按钮:用于系统复位,同时停止变频源输出;

6、旋转鼠标:用于人机界面各项功能操作;

7、液晶屏:用于显示人机界面的各项内容;

8、高速热敏打印机:打印测量数据;

9、接地桩:仪器测试前必须接地!

10、仪器输出端

11、分压器接线端:用于连接电容分压器,取分压器信号测量;

四、LYSDF系列多倍频感应耐压装置使用和操作

4.1 开机界面

界面如图3所示,有4个菜单用户可操作,分别为校时、查询、测量、设置。


4.2 参数设置

参数设置界面如图4,将手型光标移至试验频率后,垂直按下鼠标,出现频率设置界面,如图5


在图5中,既有固定频率可选,也有固定频率外的其他频率可设,将手型光标移至另选试验频率后,垂直按下鼠标,出现图6界面,在图6界面下,右旋后垂直按鼠标为增加频率,左转后垂直按鼠标为减小频率,步进调节为0.1 Hz

其它设置项目及范围如下表:


注意:当设置菜单中的试验低压低于50V时,请将升降幅度设为1V

4.3 测量、打印及保存

设置完成并保存后,仪器返回开机界面,在开机界面下选择测量,仪器进入测量准备界面,如图7,在图7界面下任意操作鼠标,仪器主板通过485控制变频源开始升压,并将输出的电压和电流采样计算后显示在液晶屏上,如图8


在图8自动升压界面下,旋转鼠标即可由自动升压转为手动升压。当电压升到设定值后,仪器开始自动计时,计时界面如图9


耐压计时完成后,仪器开始自动降压,降压界面如图10,当电压降为零伏时,仪器显示耐压计时结果,如图11


在图11界面下,旋转鼠标,出现四个字菜单:

浏览:相当于移行,由于屏幕只能显示12行,当记录的数据大于12行时,要查看其他行的数据时,必须使用浏览,右旋鼠标按确认数据上移,左转鼠标按确认数据下移;

退出:选中后,出现图13界面;

保存:选中后,出现图14的保存界面;

打印:打印屏幕显示内容。


在图13界面下,选择否认,仪器返回图11界面;选择确认,仪器退至开机界面。

在图14界面下:

退出:退出保存界面,选中后出现图13界面;

1和加1:将数据通过加减存入想要存的组里;

确认:将数据存入选中的组里。

4.4 数据查询

在开机界面下选择查询,出现图15界面:


在图15界面中:

退出:选中后退至开机界面;

1和加1:通过加减数查询想要查询的组;

确认:进入选定的组里查看数据。

在图16界面下旋转鼠标,出现图17界面:

浏览:图12中已详细介绍;

下组:图17界面显示的是**组数据,选中后仪器就显示**组数据,可循环查询;

退出:选中后出现图13界面,在13界面下选择否认,仪器退回上一屏,选择确认,退至开机界面;

打印:打印界面显示内容。

4.5 校时操作

在开机界面下选中校时,出现图18界面,在此界面下,垂直按鼠标为换项,右旋鼠标为增加数值,左转鼠标为减小数值。

4.6 校正操作

仅供生产厂家使用,用户没有密码无法进入,用户无需操作此项,仪器出厂时已校准。

SDF.png

我国西南地区首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国网新源重庆蟠龙抽水蓄能电站**投产发电,对保障西南电网**稳定运行、促进清洁电量消纳具有重要意义。

流域多、水库多、梯级多是西南水电*显著的特点。国网西南分部立足以水为主的资源根基,**建立了具有西南电网的特色的“清洁能源电量库”运行机制,推动建立川渝一体化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形成了多方协调、资源互补、绿色发展、合作共赢的电力交易模式。截至目前,国网西南分部累计完成跨区清洁能源电量外送超1万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准煤燃烧36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亿吨,为国内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和大气污染防治作出贡献。

国内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的提档加速,让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加凸显。国网西南分部不断**市场化交易机制,在扩大清洁能源外送规模等方面持续探索。

西藏地区清洁能源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国网西南分部依托国内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按照“保供应、稳消纳、促转型”思路,全力服务西藏电力供应保障和清洁能源发展。截至2023年年底,国网西南分部先后推动签订了16.3亿千瓦时藏电入渝、61亿千瓦时西藏清洁能源消纳,藏电已外送至国内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交易总电量突破132亿千瓦时,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36亿元。至此,具有西南电网的特色的“政策+市场”藏电外送市场模式基本形成。

国网西南分部还统筹西南区域电网企业、科研院所优势资源,建成西南水电智慧服务平台。该平台不仅接入了水电站的流量、水位等关键数据,还从日前、日内、月度和年度等不同时间维度出发,推算出水电出力的变化情况。该平台将升级为长江中上游水能优化利用平台,做到**跟踪每一滴水、用好每一滴水,为西南电网区域内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和消纳提供支撑。


上海来扬电气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件下载(右键文件另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