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前正式宣布合并的安塞乐-米塔尔公司,深深地刺激了中国钢铁业,一些关心中国钢铁业前途的人士建议迅速组建国内大型钢铁集团,以抵御外资钢铁巨头频频的进攻。
据本报记者*新获悉,这些建议获得了决策层相当的认可和批复,并已开始产生影响。
7月底,一份名为《安塞乐-米塔尔合并的启示》的报告由国内有名钢铁专家石启荣起草完毕,上报至国家发改委,7月24日、25日,发改委主任**与副主任张国宝先后对报告做出批复;8月,相关部门明确拒绝了安塞乐(Arcelor,又译阿塞洛)对莱钢股份的收购要求;同时,涉于稀土资源问题,米塔尔收购包钢的难度也正在加大。
9月14日,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冶金处的官员告诉本报,中国坚持利用外资的方向不变,但钢铁业目前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一些新特点,对于限制外资并购的具体政策,发改委正在研究和细化中。
**肯
现年77岁的石启荣是中国钢铁业内德高望重的专家,现任国家发改委顾问、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在7月22日完成《安塞乐-米塔尔合并的启示》报告后,石一直在外出差,其办公室同事拒绝了本报的采访要求。
这份报告称,安塞乐和米塔尔合并之后,将形成一个横跨五大洲,钢产能约1.2亿吨,约占全球市场份额10%的巨无霸型钢铁企业,各国钢铁业已纷纷准备应对,俄罗斯拟整合国内资源打造一个钢铁巨头;日本新日铁加快了与住友金属和神户钢铁的防御性联合重组,日本政府在研究修改《反垄断法》,不排除*终整合为一家产能1亿吨的钢铁企业的可能;巴西几家大型钢铁企业也正在加紧磋商联合重组事宜。
据本报了解,世界排名**和第三的日本新日铁和韩国浦项也正在酝酿更紧密的合作计划,仿效安塞乐-米塔尔模式以应对未来的寡头竞争局面。
目前中国钢铁产量虽然是世界,但庞大的产能分散在4000多家国内钢铁企业上,2005年钢产量在500万吨以上的只有18家,国内前三位的宝钢、鞍钢和武钢加在一起的钢产量只有4768万吨,仅是安塞乐-米塔尔的三分之一。
石启荣在报告中指出,中国钢铁产业**“已经亮起了红灯”,当其他区域的钢铁行业整合快速完成时,中国将成为国际钢铁巨头*后的一块大蛋糕。
米塔尔2005年收购了湖南华菱管线36.673%的股份,处于**大股东地位;安塞乐正在计划收购莱钢股份38.41%的股份,将与莱钢集团并列成为大股东。这两家产能2000万吨,仅次于宝钢,居国内**位。
除此之外,米塔尔已同中国包钢、昆钢等企业紧密洽谈,韩国浦项与太钢的洽谈已经进入深层次,并与沙钢关系密切,其合资的不锈钢项目是浦项**控股。
如何应对这种局面?石启荣在报告中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国内钢铁企业应快速重组成几个5000万吨,乃至1亿吨的大型钢铁集团。
按其建议,宝钢可能发展成为1亿吨的集团,鞍本钢铁、武钢以及钢-唐钢,则可能发展成为5000万吨的钢铁企业。届时,四大集团产能将达到2.5亿吨钢,占国内的60%左右。
据国家发改委相关司局的领导透露,这份报告已经获得了多位发改委领导的重视。
7月24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在《安赛乐-米塔尔合并的启示》批示:启荣同志反映的情况与建议都很重要,许多看法与思路都是一致的。请工业司、外资司在前一阶段工作基础上再深入研究,加大推进国内钢铁生产联合重组的工作力度,同时要避免“联而不合,行规模扩张之实”的问题,对外资并购国内钢铁企业亦应明确政策。
7月25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也做出了相关批示,“同意启荣同志反映的意见”,并指出为了应对国际钢铁兼并重组的压力,我国也应尽快推进组建5000万至1亿吨钢产量的大公司。
防线一触即溃
除了上述报告中所提及的企业,外资巨头在中国实际接触的企业要多得多。
早在米塔尔收购华菱管线之前,米塔尔曾洽购过广钢与辽宁本钢等,河北省的中型企业也是一家家都拜访过,并和宝钢激烈地争夺过远在新疆的八一钢铁;在和莱钢达成协议前,安塞乐已和青钢有过接触。
“几乎家家钢厂都在和外资谈,并都很有热情”,9月15日,中国冶金规划院院长,前冶金部规划司司长单尚华告诉记者,虽然目前外资得手的大中型企业只有华菱管线一家,其余的就是香港中信泰富收购的几家特钢企业,但整体上中国钢铁业面对外资并购的形势相当严峻。
单尚华对石启荣的报告有所耳闻,他认为依靠国内重组来���抗外资没有错,但关键是国内钢铁企业难以快速联合,*大的拦路虎就是国有资产出资人的收益问题。
据他介绍,目前国内钢铁企业,尤其是除宝钢、武钢、鞍钢三巨头以外的大中型钢铁企业之所以倾向卖给外资,归根结底就是一个“钱”字:卖给外资,马上获得真金白银,资产立即套现,所获资金马上可以投入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规模扩张等等。
而国内企业的联合重组大部分是资产无偿划拨,比如鞍本重组,宝钢重组八钢等。
石启荣在报告中也指出:国内很多钢铁企业的重组,事实上是联而不合,有的是以重组之名,行扩大自己规模之实。另外,一些地区和企业为外资并购大开绿灯,对国内重组设置障碍、消极抵制。
单尚华说,出资人收益的问题不解决,企业来谈重组只能是务虚,只能是联而不合,而现在企业已经很清楚,如果国内不重组就会被外资收购,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掌握世界钢铁市场的话语权,而目前国内很多钢厂只能生产二流产品,质量上站不住。
目前,中国每年还需要进口大量**钢材,而这些产品的用户大多是合资企业,单尚华说,外资在慢慢控制**产品市场后,我们就会很被动,合资不合资就由不得我们了。
此前,钢铁业维护产业**的惟一防线,是去年公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中所规定的“原则上外资不得控股”的条款,但这个定义模糊的规定,留下了巨大的解释空间。
政策趋紧
外资并购的重压之下,一些中小型国有钢企甚至提出了组建中国国有钢铁控股公司的设想。
据河北冶金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大勇介绍,一些业内专家*早提出了这个想法。理由很简单,米塔尔依靠资本纽带,以控股的办法组建了世界的钢铁集团,我们的钢铁企业中大部分是国有控股,为什么不能把国有股放到一起,组建国有控股集团来抵御外资呢?
据本报了解,目前该设想已不了了之。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说,上次钢协的会长联席会议上,有中小型的钢厂提出来过,希望依靠大钢厂发展,但宝钢、武钢、鞍钢三个巨头都没有表态,实际上是不愿意。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中国国有钢铁控股公司和原来的冶金部没有什么区别,是个保守而退步的做法。
其实,不只是中小型国企,大企业和政府也感到了外资的压力。在得知米塔尔洽购新建八一钢铁之后,宝钢迅速出手,将八钢抢入怀中,同时酝酿组建八钢-酒钢-包钢的西北战线,以抗衡米塔尔包钢-营口一线的产业布局。
单尚华说,现在的态度是,外资要来的话必须有新的技术进来,否则很难获得批准。
上述发改委工业司冶金处的人士说,钢铁新政中确实只是规定了原则上不准外资控股,至于是否明确500万吨以上的企业不准外资控股,发改委还在研究。
有未经证实的消息说,此次酝酿的钢铁业限制外资并购的政策已经非常详细,具体到哪家企业不能被并购,都有明确规定,而且对港资是否属于外资并购限制范畴,也有了明确说法。
在今年7月份召开的**季度钢协信息发布会上,钢协副会长罗冰生曾表示:“要严格控制外资进入中国钢铁企业,特别是进入中国的特大型钢铁企业。要提高准入的门槛,保证中国钢铁企业的主流是中国人的企业”。
但也有批评者认为,这样的保护是以产业**之名,行保护国企垄断地位、保护落后生产力之实。
一位钢铁企业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说:目前世界*先进的钢厂是千人产钢1300万吨,而中国宝钢股份是800万吨,唐钢股份是300万吨,八一钢铁是100万吨,差距这么大,竞争力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