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市南星渎绿能e站完成扩建并投运。该站采用了基于大模型的微电网运行控制技术,成为江苏省首座人工智能智慧调控光储充换一体化站,可智能优化光伏发电系统、储能装置、充电桩等运行方式,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大幅增加,充电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苏州供电公司以南星渎绿能e站为试点,打造光储充换一体化示范站,并探索微电网运行控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扩建以后,南星渎绿能e站配有18台快速充电桩、2台车网交互充电桩、2台公交充电桩、两组600千瓦超充堆和一座换电站,能够满足58台新能源汽车同时充电的需求。此外,该站还配置了容量为352千瓦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1套100千瓦/215千瓦时的储能装置和1套能源管理系统,并第1次应用了基于大模型的微电网运行控制技术。
基于大模型的微电网运行控制技术由苏州供电公司联合江苏省电力科学研究院研发,可通过掌握当天气象数据、光伏发电数据、充电负荷及第2天的气象预报数据,预测第2天光伏发电出力和充电负荷数据。根据预测数据结果,站内的能源管理系统能自动计算出储能装置的启动时间和功率大小,并灵活调节储能装置的充放电时间段和功率,实现源网荷储协同运行。
产品概述(WBND-2000油倾点分析仪设计精巧,结构简单)
本仪器采用先进的16位MCU作为中央处理器,显示采用大屏幕液晶显示,具有测试速度快、测定准确、重复性好、稳定可靠、操作简便、易于维护的优点。其制冷系统为半导体制冷,可连续注油测试,测量结果可以通过微型打印机打印出来。
本品适用于变压器厂、供电部门、炼油厂、铁路、航运、贮油站及商业部门对石油产品凝点倾点进行监测和控制,进行快速分析的必要仪器。测量结果符合GB510-83方法规范。
技术指标(WBND-2000油倾点分析仪设计精巧,结构简单)
适用油品:对于凝点在+10℃~―60℃范围内的石油产品可直接进行测试。
测试准确度:±1℃
所有各种测量结果均在GB510-83方法中规定的范围内。
仪表显示分辨率:0.1℃
制冷极限深度:温差≥65℃(出水温度与仪器显示温度之差)
制冷速度:15分钟温差≥60℃
冷却水压力要求 压力:4.9×10~49×105Pa
流量:1.5升/分
电源电压:~220V±0.5V
*大功耗:≤250W
试油用量:每次20ml
使用环境:温度25±10℃
湿度<85%RH
外型尺寸:360×280×386(mm3)
重量:26公斤
工作原理及结构(WBND-2000油倾点分析仪设计精巧,结构简单)
工作原理
物质的凝固分为结晶性凝固和粘性凝固两种。对于石油产品中结晶凝固的物质,其凝固温度与溶化温度是非常接近的,因此可以看成是同一温度。我们在冷芯管的容积上经过计算与实际验证,使之当油溶化时从管路的末端排油处排出第1滴油时所示的温度恰好为油的凝点温度,我们将这一滴油通过光电回路检测出来,作为凝点检测信号,此信号控制仪器温度显示部分,并将温度数值保留下来。
仪器结构
仪器分两大部分,制冷和温度控制。
制冷部分
水冷系统,本仪器采用半导体制冷,其热端必须用水进行冷却,为保护半导体冷板,我们加了水压开关,只有当水压达到水压开关闭合时,才能使半导体冷板正常工作。否则将没有制冷电流。
B.制冷系统:由冷包和制冷变压器、整流二极管等组成,当启动制冷时,制冷变压器、整流管开始工作。冷包内冷芯开始降温,当制冷停止时,冷芯温度开始上升。
温度控制部分
“新技术应用后,南星渎绿能e站光伏发电电量的消纳率可从96.0%提升至99.7%,储能装置日均放电量可提升到48.12千瓦时,综合收益也提升了14.07%。”
江苏电科院专家介绍,微电网运行控制技术为微电网的高效运营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不仅能指导充电站内的光储充换资源协同运行,还能应用到工业园区、农场、鱼塘等新型微电网场景,将新能源与工业、农业生产负荷结合,优化设备运行方式,提高生产运营收益。
“目前,苏州全市充电站总装机容量近200万千伏安。该技术在苏州全方位推广后,苏州市公共充电站不但能节省运营成本,还可提升清洁能源利用效率,更好助力节能降碳。”
南星渎绿能e站实现人工智能智慧调控后,不仅可缩短储能装置投资回报周期,还能促进充电站内光伏发电电量的就地消纳,为区域微电网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扬州万宝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