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1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高了6.9个百分点,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位居世界第1,绿色日益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从供给侧看,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从客户侧看,发用电一体“产消者”大量涌现;从电网侧看,以大电网为主导、多种电网形态相融并存的格局正在形成;从系统整体看,运行机理和平衡模式出现深刻变化。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迫切需要,是顺应能源技术进步趋势、促进系统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为电力系统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电网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环节。公司强化顶层设计,组织专班深入研究并提出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原则、实施路径和技术框架;制定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发布《新型电力系统数字技术支撑体系白皮书》,打造新型电力系统省级、地区级示范区。
一、功能特点(WBTQS-3000双向台区分析识别仪性能稳定,售后有保障)
大功率FSK电力载波通讯方式,理论通讯距离满足任意的台区供电范围。
特殊的脉冲电流发射及检测方式,保证不会因共高压的临近台区会发生串信号的错误。
快速、方便的台区识别功能,分机发起,测试时间不超过6秒钟,结果准确率100%;结果显示内容描述简单、清晰、明确,显示内容包括被测用户所在的变压器台区编号及被测电表所在的相别(A相、B相、C相)情况,显示结果直观。
分支识别功能,准确判别被测用户所在台区供电线路的分支,单台主机可以同时检测3个分支,多台主机同时工作可扩展至18个分支。
具备台变互测功能,多台主机同时工作,可准确判定各被测试变台的独立性,有无电气连接关系。
具备零火线判别功能,可以显示零火线接线是否正确,有无反接。
具备相序判别功能,可判别ABC各相的相序是“正相序”还是“逆相序”。
电流检测采用柔性钳(可选配50A钳表、100A钳表、250A钳表和500A钳表)。
多种工作模式任意选择,组合方便,设置灵活;具有独立的电力载波、独立的电流脉冲发送和电力载波与电流脉冲综合方式等多种通讯方式。
多机工作模式,仪器不分主、分机,每台设备都可以设置为主机或分机;支持一主多分、多主一分、多主多分三种模式,方便用户使用,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精准测量三相电压、电流、有功功率、相角、功率因数、频率、总功率等多种电参量,可做为电参量测试仪使用。
WBTQS-3000双向台区分析识别仪性能稳定,售后有保障能显示出电压缺相的情况,自动在液晶屏给出提示。
低压电网电能质量分析。仪器可对三相电压2-51次谐波、三相电流2-51次谐波进行精密测量,同时还可以测量各相电压、电流的总谐波失真度。
矢量图显示功能。仪器可将三相电压、三相电流的矢量关系图显示出来,方便检查低压用户计量装置的错接线情况。
简单的示波器功能。仪器可以将三相电压、三相电流的实际波形图显示出来,使用者可对被测用户的波形情况一目了然。
仪器具备自检功能,对因过压、冲击等原因导致部器件损坏情况出现时,仪器要对故障部分进行诊断并正确提示。
仪器具备零火线自动识别功能,分机在进行台区或分支测试时,会自动识别零火线是否接对,并在屏幕上加以提示
采用大屏幕真彩色全透液晶屏,阳光下依然清晰。中文及图形化显示,界面友好,显示直观,操作简单。
导电硅胶按键操作模式,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其寿命长、灵敏度高,避免了触摸屏方式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发生故障导致无法操作,或操作灵敏度差而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
WBTQS-3000双向台区分析识别仪性能稳定,售后有保障可将台区归属测试结果以记录的形式保存下来,包括:测试日期、测试时间、台变编号、电表编号、所属相别。
测试记录可以通过U盘等移动存储设备拷贝到后台管理计算机,进行集中管理,能对数据记录进行分类统计,便于营销部门真实掌握各户的台区归属、相别归属、分支归属等信息;正确统计负荷分配情况、线损率等信息。
为了保障操作的可靠性,仪器具备多重保护。电源回路具备独立且可快速更换的保护元件。设备应用中当接线时误接入线电压后,仪器确保无损坏并对误接线情况进行提示,并且仪器不能执行测试操作。
二、指标(WBTQS-3000双向台区分析识别仪性能稳定,售后有保障)
1、台区测试部分
通讯方式:特种负荷信号传输,距离:≥5km
电流测试距离:≥5km
识别周期:≤6秒
测试成功率:100%
分支识别数量:单主机3路(多主机方式可扩展18路)
钳型电流互感器:750A/1500A柔性电流钳50mm卡钳(50A/100A/250A/500A)(选配)
2、电参量测量部分
电压:±0.2% 电流:±0.5%
功率:±0.5% 频率:±0.02Hz
相位:±0.2°
3、电能质量部分
电压谐波测量次数:2-51
电流谐波测量次数:2-51
谐波电压含有率测量误差:≤0.1%
谐波电流含有率测量误差:≤0.2%
4、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温度:-30℃~60℃
工作环境湿度:≤95%RH
工作电压:AC220V±10%
5、绝缘
⑴、电压、电流输入端对机壳的绝缘电阻≥100M?。
⑵、工作电源输入端对外壳之间承受工频1.5KV(有效值),历时1分钟实验。
6、重量
重量:1Kg
7、单机体积
体积:25cm×16cm×6cm
三、结构外观(WBTQS-3000双向台区分析识别仪性能稳定,售后有保障)
1、外型尺寸及面板布置
仪器外形正视如图一:
仪器上方是液晶显示器,下方是按键区,顶端为接线部分,包括:电压输入端子UA、UB、UC、UN;钳形电流互感器接口(A相钳、B相钳、C相钳);保险座。
打开支架后右侧下部为其他接口部分,包括:232串行口(用于上传保存的数据至计算机);充电器接口为预留口(本机不带电池),用于连接充电器;USB接口,通过U盘,可将仪器内存储的数据文件拷贝到电脑。侧面图见左侧图二。
仪器的外包装及配件箱尺寸,如图三所示:
2、键盘操作
键盘共有30个键,分别为:存储、查询、设置、切换、↑、↓、←、→、Ã、退出、自检、帮助、数字1、数字2(ABC)、数字3(DEF)、数字4(GHI)、数字5(JKL)、数字6(MNO)、数字7(PQRS)、数字8(TUV)、数字9(WXYZ)、数字0、小数点、#、辅助功能建F1、F2、F3、F4、F5。
各键功能如下:
↑、↓、←、→键:光标移动键;在主菜单中用来移动光标,使其指向某个功能菜单,按确认键即可进入相应的功能;在参数设置功能屏下上下键用来切换当前选项,左右键改变数值。
Ã键:确认键;在主菜单下,按此键显示菜单子目录,在子目录下,按下此键即进入被选中的功能,另外,在输入某些参数时,开始输入和结束输入。
退出键:返回键,非参数输入状态时,按下此键均直接返回到主菜单。
存储键:用来将测试结果存储为记录的形式。
查询键:用来浏览已存储的记录内容。
设置键:在主菜单按下此键,直接进入参数设置屏。
切换键:出厂调试时生产厂家使用,用户不需用到此键。
自检键:出厂调试时生产厂家使用,用户不需用到此键。
帮助键:用来显示帮助信息。
数字(字符)键:用来进行参数设置的输入(可输入数字或字符)。
小数点键:用来在设置参数时输入小数点。
#键:保留功能,暂不用。
F1、F2、F3、F4、F5:其中F1在台区识别、分支识别、台变互测功能中做为发起方开始测试的确认键;在电测矢量、波形显示、频谱分析功能中做为锁定功能键(测试数据锁定为当前值,便于用户观察);F2在电测矢量、波形显示、频谱分析功能中做为解除锁定功能键;其它键为保留功能键,暂无用。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一些技术领域进入“无人区”,需要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更新体系。今年4月22日,公司发起成立新型电力系统技术更新联盟,围绕新型电力系统重大技术需求,开展联合攻关、标准制定、经验交流和成果共享。新型电力系统技术更新联盟成立以来,推动合作不断深化,成员单位从31家扩充至52家,拉动研发及产业投入超过1000亿元,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各项工作开创了新局面、取得了新成效。
不仅当好新型电力系统技术联盟“领头雁”,公司也聚焦打造能源电力原创技术策源地,努力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主力军”。
实施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行动计划,科学设置重大科技项目和重点示范工程,研究构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需求的公司技术标准新体系框架,完成一批重要国家标准研究制定……公司系统布局、持续发力,顶层设计更加清晰、电力市场设计逐步完善、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突破。
围绕新能源并网、多能转换、先进储能、能源系统控制等领域,公司相关单位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加快技术研发和成果应用,着力增强系统灵活性、适应性,推动能源系统更智慧、更开放、更高效、更友好。
西藏山南市森布日智慧能源小镇是西藏第1个以清洁能源就地消纳满足内需负荷的示范基地。国网西藏电力通过智慧能源管控系统,实现小镇全域源网荷储能源系统实时监控、全景分析、智能运维及协同服务,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智慧管控水平。在青海海南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世界很大规模新能源分布式调相机群稳定运行,对于推动青海新能源出力及促进新能源消纳具有重要作用。国网冀北电力持续在“双高”电力系统运行控制、柔性直流电网可靠运行、源网荷储协调互动等领域开展重大技术攻关,支撑带领张家口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和各地市特色示范工程建设。
公司以数字技术为电网赋能,在电力系统广泛应用“大云物移智链”等现代数字技术,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型升级。目前,公司建成全球规模很大的新能源云平台,为新能源规划建设、并网消纳、交易结算等提供一站式服务;依托“网上国网”、新能源云等线上平台,打造户用光伏建站并网结算全流程一站式服务,构建分布式光伏服务生态圈。
扬州万宝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