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左铁镛:我国镁资源潜力亟待挖掘

     中国工程院院士左铁镛日前在博鳌参加中国工程院的学术会议时说,近十年来,我国原镁的产量及出口量得到快速发展,在镁的初级产品应用上已经有所突破,但高附加值的镁合金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却相对不足。我国镁业急需朝规模化、专业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充分挖掘我国镁资源潜力。 

    我国是镁资源大国,菱镁矿、白云石矿和盐湖镁资源等上等炼镁原料在我国的储量十分丰富,为我国的原镁工业及下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和不断进步提供了物质保证。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镁工业的发展突飞猛进。2003年,原镁产量达到35.4万吨,占全球产量的2/3,成为我国继铝、铜、铅、锌之后的第五大有色金属,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大镁生产国。左铁镛院士说,在镁的初级产品应用上,我国近几年有所突破。2003年消费5.12万吨,比上年增长近1/3,主要用途有:镁可作为铝合金的添加元素,镁粉用于钢铁脱硫,镁合金用于压铸件等。 

    我国镁合金的优势也已经被国内许多企业所认识,在汽车、摩托车和3C产业中镁合金产品或零部件开始获得应用。如,为上海大众生产的汽车配套的变速箱上下壳体,年消耗镁合金2500吨,青岛金谷镁业生产的手机、PDA外壳、CD机、MP3、便携DVD、对讲机外壳等8类3C产品的年产量达200万件等。除此之外,分布在广东、江苏等地的为3C产品配套的镁合金压铸厂,受香港、台湾两地从资金投入、技术支撑、市场开拓以及管理的介入等全方位的激发和拉动,发展很快。 

    在出口方面,我国镁产品的出口结构近年来已由单一的原镁锭向多种产品,特别是向镁合金产品方面转化。 

    在镁和镁合金的研究方面,我国也已初步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一直到产品开发的完整科研开发体系。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部门相继出台了\"镁合金开发应用及产业化\"的前期战略研究,国内共有4个研究所、7所高校、20多家企业直接参与了\"镁合金开发应用及产业化\"项目的实施。到2002年底,该项目已申请有关33项,其中发明15项。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也支持开发高性能镁合金材料及应用技术,其目标是开发未来5~10年内获得应用的关键技术。我国正从镁生产大国向镁研发和应用强国迈进。但是镁作为一种轻质工程材料,其潜力尚未充分挖掘出来,开发利用还远不如钢铁、铜、铝等成熟,普遍存在工艺简单,技术装备落后,环境恶劣,资源、能源浪费比较严重,产品质量不够稳定等问题。这必将给镁业良性发展带来严重后果。 

    在实施我国镁产业的发展战略上,左铁镛提出以下建议: 

    ——国家制定有关措施限制原镁企业的盲目发展。对已经建成的1万吨以下的生产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分别予以关停并转。 

    ——发展新型镁工业,走循环经济之路。如,皮江法炼镁厂可与镁非金属功能材料的生产组成��合企业,利用皮江法炼镁过程中的废弃物生产镁非金属功能材料,不仅解决皮江法炼镁的环保问题,还能降低金属镁与非金属镁的生产成本。 

    ——加强镁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加大镁深加工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力度。加快镁产品结构调整,改变目前我国镁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低的现状,生产高品质、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深加工产品,大力培育和创造自己的品牌、品牌产品,在更大范围、更大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竞争。利用国内外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及新的检测手段,使镁合金深加工企业上水平、上规模。 

    ——成立***的镁业开发应用研究中心。参照国外成功的经验,建议在北京成立***镁开发研究中心,以集中国内镁业优良人才,联合攻关,解决目前影响我国镁业发展的一些重大科技难题,尽快提高我国镁产业化水平。 

    ——扩大国内镁的应用。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拉动国内镁的应用。对交通领域提出减重、尾气排放要求,使国内汽车制造商不得不采用镁合金替代钢、锌合金、铝合金等铸件以减轻汽车的自重。 

    左铁镛院士建议,我国镁业的发展,应结合资源、能源和投资环境的优势,向规模化、专业化、集团化方向发展,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形成以镁为中心的产业群,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专做特,充分挖掘我国镁资源潜力,促进我国镁工业**、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