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从制度上探索内外销对接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制度上探索内外销对接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中国来说,经济一体化的本质要**: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性成本要尽可能*小,唯有如此总的交易费用才会明显降低,并大量增加市场转换空间和互利性商机。内外贸的一体化亦同此理,而“外转内”能否持续也面临着多个层面的制度性问题:

   (1)政策导向和税制设计。虽然政府同时鼓励出口和内销,但在实际政策上更偏重支持前者,如出口可获退税,国内销售则无任何税收减免,同样产品出口的比较效益一般要高于在国内销售,这必然使出口企业更看重海外市场,产品不愿销到国内。


   (2)内外贸不同的经营模式。产品内销要自找销售渠道,开展营销和售后服务,而出口厂商许多是定单贴牌生产,只需控制好成本、质量,按时交货,产品装船出港即可,经营模式要简单得多。出口企业大多既缺乏国内销售渠道,也不会营销,对开拓国内市场既使有意愿也难以独自涉足。

   (3)零售业行业惯利。出口销售有信用证、信用保险等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结算制度,购货方的情况有信用评级和信用报告,交易风险和财务风险相对较低。而与国内商业做交易并无上述制度保障,且付款多实行帐期制,加上由零售“通道”衍生的各种收费,资金风险和财务成本都比出口要高。有意内销的许多出口厂商表示,对国内零售业的一些“行规”,如账期长,“进场费”多,“流水扣点”高,规则透明度差等深感担心。

   (4)品牌创造与保护。贴牌生产的国内出口企业缺少自有品牌,也没有独立的设计研发能力,很多出口产品由于消费习惯上的国内外差异,也并非转身就可以畅销于国内。此外,拥有自有品牌的出口企业还担心内销后产品被它人仿冒,毕竟国内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和诚信文化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5)地区封锁和物流体系落后。此两项也加大了产品在国内销售的流通成本。

     以上是“外转内”面临的主要制度性障碍,也是今年大部分出口厂家尽管出口受阻在内销问题上仍踌躇观望,将出路寄望于国际市场复苏的原因。对此,一些开明的零售商已主动做出一些改变,如福建永辉超市表示:“只要产品好,受欢迎,国内商家甘愿自担风险,与国际方式接轨,全部现货现款”。专家期待明年有更多零售企业接受这一理念,并希望政府的扶持政策更多从制度和技术层面有效引导内外贸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