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容易被忽视的几个问题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容易被忽视的几个问题


     我们常说,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这句话当中就蕴含着文化问题。开个夫妻老婆店,夫妻俩既是老板也是员工,事必躬亲,老板得亲自做事,老板的工作对象主要是物。但如果企业规模大了,老板只能指挥调动员工做事。这时的老板,他打交道的对象不再是物,因为他已经无暇做事,他必须设法管理人、调动人,他的工作对象变成了人。而人是文化的动物,只要有人聚集的地方就有文化的存在。企业里有人,自然存在文化,而和企业的生存发展关系密切的那部分文化,我们称之为企业文化。每个企业的特定文化构成了该企业的软实力。

     软实力要求企业按照一定的文化理念把相关资源要素(包括硬实力)整合起来,形成核心能力,因而直接关系到企业生存力的强弱和生命力的持续。具体而言,企业的软实力就是企业文化彰显出的实力和竞争力。上面说了,有人聚集的地方就有文化现象的存在,所以企业文化就是和企业内部的人有关的。人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人才能显现出来。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我们常常注意的是一些浅表层的东西。如果对文化没有较深刻的理解,就不可能有效开展文化建设工作。

  一、企业文化建设之前,企业文化就是空白吗?

     有的企业沉闷、压抑,员工小心翼翼,互相提防,员工、部门之间内耗不止,彼此勾心斗角,协调难度大,员工流失较大;有的企业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感情,从而在企业中造成了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气氛,强化了团体意识,使企业员工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的价值观念形成了共同的目标和理想,员工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把本职工作看成是实现共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企业步调一致,形成统一的整体,这时,"厂兴我荣,厂衰我耻"成为员工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爱厂如家"就会变成他们的实际行动。这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很可能是由不同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所造就的,哪怕是企业负责人、经营者并无明确的企业文化的经营意识。

     我们说,一张白纸,才好画上*美的图画。但我们不可能找到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因为如上所述,只要有人群存在的地方,就有文化的存在,所以,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不论企业自身是否意识到。文化就像空气,我们每时每秒都在呼吸,但我们未必就都能清醒意识到它的存在。

     如果企业经营者对"文化"的这种与人如影随形的特点没有了解,并有意识地培育诱导,以期形成一种有利于企业和员工一同成长的好的文化,那么企业内部也许会自发形成一种不好的文化,这种文化就一定会把企业拖入深渊。

   二、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

     企业文化对于搞企业经营的人来说,是如此的不可回避,以至于如今搞企业如果不谈企业文化,似乎已很落伍了。企业文化流行起来了,大家嘴上时时挂上"建设企业文化"。但是,建设企业文化,犹如将一块铁锻打成钢,需要耐心、需要千锤百炼,把碳元素一点点地锤打进铁块里,直到铁块成精钢。这需要对员工进行持之以恒的教育,更需要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言传身教,带头奉行。如果不能融入精神深处,不能融入潜意识的深处,不能成为一种举手投足之间就不知不觉体现出来的本能,这就不能算作成功的企业文化的建设。

     但企业的生存时间似乎很有限。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美国大约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超过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一般的跨国公司平均寿命为10到12年,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为40到42年。所以我们常常挂在嘴上的"百年老店"其实是难得一见的。《日本企业百强》一书中记录了日本企业变迁史,在百年中,始终列入百强的只有一家。2005年7月,据中国首部《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蓝皮书统计,国内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同时每年又有十万多家企业死亡,有60%的民企在5年内破产,有85%在10年内死亡。企业的平均生存周期如此短暂,这意味着多数企业都还没有形成自身的有意识的精神特质就已经寿终正寝了。也可以说,仅仅从绝大多数企业的生存周期来说,多数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将会是没有结果的。

     企业平均寿命之短暂,与企业文化建立时间要求相比,使人感到异常绝望。看来,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多数企业可以跟着进行鼓噪,但不要指望真的能有所建树,难怪在教科书中,企业文化建设的案例都往往来自百年老店,或者准百年老店。


 三、企业领导的个性气质才是形成企业文化的主要因素。

     在现代社会里,公司常常被称作是"民主大海之中专制的孤岛"。这说明企业这种组织形式的主要运作方法仍是专制的因素居多,企业的这个特点决定了其主要负责人,无论是否有清醒的意识,他的理念、作风,在润物细无声中不断主导了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塑造。这决定了公司的主要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为重要的

     由于企业家或者企业领导在企业中的特殊地位,因此一个企业的文化将不可避免地深深打上企业家或企业领导个人的烙印。企业领导的个人气质在企业经营中会被放大到整个企业,久之,就会在无形之中成为了企业的精神气质。

     所以,"企业文化"是不可能照搬过来的,也不是随便找几个文化人关起门来想几句口号,树几条标语,设计企业徽标,统一员工的穿着就可称之为"企业文化"。这些,是对企业文化流于浅表层的理解。如果不对什么是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的产生或建立的规律有所了解,那么轰轰烈烈的建设企业文化的工作一定会成为一个过场,不会有实际的效果。

  四、注意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资源。

     树无根不活,企业文化无根不立。

     任何一种文化模式都不可能是凭空全新产生的,企业文化也不例外,企业文化的形式及其内容一定有其历史渊源和路径依赖性。世界上大凡有生命力的管理思想,都是基于本土文化之上的,所以各个民族的企业都会有因根植于自身文化之上而拥有的共性。如:

     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这决定了美国民族文化的个人主义特点:以个人主义为核心,强调个人的独立性、能动性、个性和个人成就。在这种个人主义思想的支配下,美国的企业管理以个人的能动主义为基础,鼓励员工个人奋斗,实行个人负责、个人决策。因此,在美国企业中个人英雄主义比较突出。企业对员工的评价也是基于能力主义原则,加薪和提职也只看能力和工作业绩,不考虑年龄、资历和学历等因素。以个人主义为特点的企业文化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企业的价值目标和个人的价值目标是不一致的,企业以严密的组织结构、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员工,以追求企业目标的实现。员工仅把企业看成是实现个人目标和自我价值的场所和手段。欧洲文化是受基督教影响的,基督教给欧洲提供了理想价格的道德楷模。基督教信仰上帝,认为上帝是仁慈的,上帝要求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爱。受这一观念的影响,欧洲文化祟尚个人的价值观,强调个人高层次的需求。欧洲人还注重理性和科学,强调逻辑推理和理性的分析。但由于欧洲各个国家民族文化的不同,欧洲各个国家的企业文化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由于传统的不可割离,所以,我们企业文化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传统企业文化中优良内容的继承和发扬。我们必须记取:作为一个文明发展古国,历史文化传统有益于今天文化建设之处多矣,把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的优良部分与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从而为企业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日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日本民族受中国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侧重"和"、"信"、"诚"等伦理观念,使日本高度重视人际关系的处理。这些决定了日本企业文化以和亲一致的团队精神为其特点。"和"被日本企业作为运用到管理中的哲学观念,是企业行动的指南。

     以团队精神为特点的日本企业文化,使企业上下一致地维护和谐,互相谦让,强调合作,反对个人主义和内部竞争。企业是一利益共同体,共同的价值观念使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具有一致性。企业像一个家庭一样,成员和睦相处,上级关心下级,权利和责任划分并不那么明确,集体决策,取得一致意见后才做出决定,一旦出了问题不归咎个人责任,而是各自多作自我批评。企业对员工实行终身雇用,年功序列工资制。也许正是根植于东方传统的文化精神,在上世纪七十、八十年代,日本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给管理学发源地的美国学者和企业管理人员予巨大的冲击。

     作为东方文化中心之一的中国,拥有丰富的传统精神资源,如在儒、释、道思想中,就有万古恒青的瑰宝。如:儒学就有"六术"--仁(爱)义(杀);礼(外)乐(内);圣(行)智(明)后来变成了"五行"。其实管理哲学说到头不外乎这"六术"。仁,福利、自我实现;义,忠诚纪律;礼,组织、形象;乐,和谐、交流、舒服;圣,知行合一;智,正确决策,用人得当,开发培训。

     儒家文化不仅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美国学者彼得·伯格教授认为:"儒家文化展现出了经济的动力。中国移民在世界各地都很成功,尤其是在东南亚,便是个例证。"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大大得益于儒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