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信贷实质性扩张 中国经济拐点临近

     信贷实质性扩张 中国经济拐点临近

1.62万亿元!1月份人民币新增贷款**高
     中国人民银行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长迅速,达到1.62万亿元,同比多增8141亿元。据了解,这一数字创出我国月度新增贷款的历史新高。专家据此认为,实质性信贷扩张预着我国宏观经济或将呈现“V”形走势。

    数据显示,1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33.6万亿元,同比增长19.78%。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1.99万亿元,同比增长21.33%,增幅比上年末高2.6个百分点。其中1月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62万亿元,同比多增8141亿元。

    数据显示,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9.61万亿元,同比增长18.79%,增幅比上年末高0.9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6.52万亿元,同比增长6.68%,增幅比上年末低2.38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4.11万亿元,同比增长12.02%。

    数据还显示,人民币存款快速增长。1月份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1.51万亿元,同比多增1.28万亿元。

    信贷扩张夯实经济“V”形走势底部

    央行于周四公布了1月份的金融数据:M2同比增长18.79%,较上月17.8%的增幅加快;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62万亿元人民币,大大高于去年12月增加的7718亿元。这些数据以及此前公布的CPI、PPI和进出口数据透露出的一些积极变化,预示着经济运行拐点的临近,也证明了中国经济运行极有可能走出大家期盼的“V”形。

    对于新增贷款的猛烈增加,业界专家们认为,中国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潮中,率先实现实质性信贷扩张,这或许是中国经济下行速度减缓,形成一个拐点的*新证据。

    此前公布的PPI、CPI和进出口数据也显露出经济运行的一些积极因素。

    记者从银行界人士了解到,1月份中长期贷款比例显著增加,但这部分贷款基本流向各类政府基建项目。工行披露的新增贷款构成数据有一定的代表性,该行1月新增贷款2521亿元,除去1350亿元票据融资,1171亿元新增贷款主要流向各种类型的基建项目。

    一位国内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人士告诉记者,在当前的形势下,尽可能选择政府背景的中长期基建项目或者国企中长期信贷项目介入,在风险和收益上实现平衡,是现在银行追求的目标。

    对居民户的中长期贷款也在显著增加。在1月份贷款的构成中,居民户贷款增加121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62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93亿元。

    专家认为,1月M2增幅加速,贷款也激增至创纪录高位,更为重要的是,银行资金开始进入企业和家庭,显示政府鼓励银行投放信贷支持经济增长已见成效,这将对经济复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中国经济的走势,中国银行(3.27,-0.04,-1.21%)副行长朱民认为,在全球金融危机仍在继续发展,实体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开始下滑的背景下,美、欧、日经济将陷入“L形”衰退,中国则可能会出现“V”形调整。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也同意这种判断。

    申银万国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则指出,从1月份的整个贷款结构看,主要投向票据融资和短期贷款,而由于固定资产项目尚未到位,可能导致一部分闲置资金定期化。同时,相当一部分资金流入股市。他预计,在2月份数据公布后,央行或采取一些价格调整工具,比如降低利率,或者通过准备金率下调做数量的调控。

    华夏银行(9.29,-0.27,-2.82%)的相关人士则认为,由于前期大项目大客户都被大银行瓜分完毕,后期银行体系整体的信贷持续增长受到一定考验。由于部分行业以及一些中小企业积累的风险在逐步释放,再加上外部需求缺失的影响逐步显现,四月份之后银行可能难以寻觅更为稳定可靠的项目来源,因此银行业整体的信贷增速将会放缓。

    央行同日公布的其他数据显示,1月末金融机构外汇贷款余额为2351亿美元,同比增长0.09%。当月外汇各项贷款减少85亿美元,同比多减256亿美元(去年同期增加171亿美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9.47万亿元,同比增长22.9%。当月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1.51万亿元,同比多增1.28万亿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