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公司兰郑长成品油输油管道渭南支线2009年12月30日凌晨发生柴油泄漏,约100立方米柴油进入渭河支流赤水河。事故发生后,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做出批示,要求采取周密措施,处置泄漏和污染。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目前,此次泄漏未对黄河水质产生影响,赤水河和渭河沿岸的水质也符合饮用标准。
■事故油管投产不足**
据渭南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09年12月30日下午,中石油公司兰郑长成品油输油管道项目部报告称:30日凌晨,中石油公司兰郑长成品油输油管道渭南支线华县赤水段地下管道发现有柴油泄漏。接到报告后,渭南市环保局立即指派华县环保局赶赴现场调查处理。
据了解,中石油公司兰郑长成品油输油管道渭南支线建设完工于2009年6月,2009年12月29日晚上开始投产,12月30日凌晨2时15分就发现管线压力异常。经项目部排查,柴油管线渭南分输站出站约2.75公里处发生泄油,泄漏点位于华县赤水镇赤水村赤水河边,距河岸约40米,距地面6米深,距赤水河入渭口约3公里,赤水河入渭河口距离渭河入黄河口约70公里,泄漏点周围近20平方米的麦田受到柴油渗漏污染。
■约100立方米柴油泄漏
事件发生后,中石油兰郑长成品油管道项目部立即停止输油,并于2009年12月30日凌晨2时50分找到漏油点。当日下午1时许,漏油点被成功封堵。
调查人员经过走访赤水河沿岸渔民了解到,2009年12月30日至31日,赤水河河面未发现漂油现象,2010年1月1日,河面出现了柴油污染现象。渭南市环保局介入调查后,得知此次事件中泄漏柴油量为150立方米,仅50立方米得到回收,其余约100立方米泄漏。
据了解,泄漏事件发生后,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做出了“请环保部门协助、指导有关方面,采取周密措施,处置泄漏和污染,严防进入黄河,确保群众饮用水**”的重要批示,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也要求“严防死守,不能污染黄河”。
■20米河道将暂时改道
昨日下午5时许,记者赶到事发地华县赤水村赤水河边,在泄漏事件发生3日后,这里的空气中仍弥漫着浓烈的柴油味儿。
泄漏事件发生于赤水河东侧,现场可看见裸露的输油管道,管道下面,泄漏的柴油聚集成水坑,附近的村民拿着盆子、水壶等正在不断地舀着柴油,“舀了几盆子了,还有这么多柴油没有渗下去,不舀的话浪费不说,还会加重污染。”村民们说。
赤水河西侧,挖掘机已在河边开挖了一条便道,据现场工作人员说,因为事发地的河段附近土壤已被污染,为了不让污染继续,这里计划将赤水河这一段约20米河道暂时改道,让上游的水绕开这一段继续向下游流淌。记者从河里掬起一捧水,仍可闻见柴油味。
■12道隔油障收集泄漏油品
据介绍,事发当日,中石油兰郑长成品油管道项目部使用大型挖掘机及人工配合对受漏油污染的土壤进行开挖,将部分污染土壤拉运至华县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对其余土壤先晾晒,待油品挥发之后,再回填复垦。
中石油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副总经理梁鹏介绍说,事发后,中石油领导和专家已在**时间赶赴现场,紧急从各地调集多支专业队伍和大量应急物资、设备、机具和当地政府一起实施抢险,以减少和控制漏油,防止污染扩大。此外,还在赤水河及渭河下游设置了12道隔油障、围油栏等设施,收集处理泄漏油品,控制漏油扩散。
■尚未对黄河水质产生影响
与此同时,渭南市环保局立即启动环境监测应急预案,有700多人投入到抢险工作之中。2010年1月1日下午4时,省、市监测站在赤水河及渭河设置了7个断面开始进行每两小时一次的取样监测。据渭南市环保局总工王建忠介绍,昨日,每两小时一测已经变成了一小时一测。根据监测结果分析,赤水河泄漏点以下3公里河段、赤水河入渭口以下约3公里渭河段出现一定程度污染,目前尚未对黄河水质产生影响,赤水河、渭河沿岸的群众饮用水也在合格的范围之内,事故污染还控制在渭河河段内。
据悉,截至昨日,已回收大量油水和油浸泥沙,河面浮油量明显减少,已基本控制了油污扩散。昨晚,记者了解到,经对漏油点开挖检查,初步分析事故原因为第三方施工破坏所致。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5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