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产品分类
企业信息
17
  • 入驻时间: 2004-07-05
  • 联系人:张小姐
  • 电话:021-69585611
  • 联系时,请说明易展网看到的
  • Email:450214082@qq.com
文章详情

可燃冰搅动未来能源格局 商业化开采尚需时日

日期:2024-07-12 14:24
浏览次数:299
摘要: *近,能源圈正在被一个词霸屏,那就是“可燃冰”。原因很简单,中国可燃冰已经试采获得成功,这一消息如同深水炸弹般在全球能源领域炸裂开来。 近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南海宣布,我国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这也标志着我国成为****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在可燃冰试采成功之际,**中央、国务院也向参加这次任务的全体参研参试单位和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 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表示,能够成功实现这种有益矿物质开采的事实证明,在理论基础和...

*近,能源圈正在被一个词霸屏,那就是“可燃冰”。原因很简单,中国可燃冰已经试采获得成功,这一消息如同深水炸弹般在全球能源领域炸裂开来。

近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南海宣布,我国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这也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在可燃冰试采成功之际,**中央、国务院也向参加这次任务的全体参研参试单位和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

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表示,能够成功实现这种有益矿物质开采的事实证明,在理论基础和相关技术方面中国取得了****的成功。

中国技术****

据了解,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简称Gas Hydrate),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长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或者“固体瓦斯”和“气冰”。

在燃烧后,可燃冰仅会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小很多,但能量高出十倍。此外,可燃冰储量巨大,所含有机碳资源总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两倍,被国际公认为石油、天然气的接替能源。

正是由于可燃冰有着常规能源无法比拟的优势,全球大国竞相研究开采手段。就在5月份,几个大国都发出了有关可燃冰的消息。除了中国18日宣布在南海试采可燃冰成功以外,美国于12日宣布正在墨西哥湾开展可燃冰钻探研究,日本也于4日宣布从近海可燃冰中提取出了甲烷。

据悉,世界上至少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进行“可燃冰”的研究与调查勘探。其中,美国、日本每年可燃冰开发投资额分别约10亿、6亿美元,已占据先机。中国可燃冰勘察研究较发达国家晚近20年,但近年来已取得长足进步,就目前来看,中国开采实力已处在世界前列。

“这一次天然气水合物的试开采成功,我们是优先抢占了领跑和技术高地,实现了我国在天然气水合物开发上的领跑。它将会是继美国**页岩气**之后的,由我国**的天然气水合物**,将会推动整个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变。”李金发说道。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副研究员袁岚峰指出,从科学到技术**要经历知其然(发现现象)、知其所以然(理论理解)、造其然(技术上可行)、利其然(经济上可行)的4个阶段。中国这次可燃冰突破的意义,就是让利用可燃冰达到了“造其然”的阶段。

“可燃冰作为潜在的可能改变人类能源利用格局的产品,长期以来,以日本和加拿大为代表的国外科研团队一直走在勘探开发的前列,本次试采成功可谓举一国之力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卓创资讯天然气分析师刘广彬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能源经济专家、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中心特约研究员张良福指出,此次我国连续稳定试开采可燃冰成功,表明我国在可燃冰的勘探、开发、利用上,走在了世界前列。

能源格局将产生巨变

中国一直是个“多煤、贫油、少气”的国家,在如今环保形势趋严的环境下,煤资源利用的局限性太大,而可燃冰很有可能改变这个现状。

有分析指出,此次中国可燃冰的试采成功,对于破解中国能源困局意义重大。这意味着中国的可燃冰采集技术已经过关,在能源利用上又多了一条新途径,有助于在高速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较少环境的污染。

对于可燃冰可以缓解我国能源使用压力,这是基于我国可燃冰丰富的储量。

“我国是可燃冰资源储量*多的国家之一,可燃冰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海海域和青藏高原冻土带,通过先后15年的调查和评级,南海海域预计有740多亿吨油当量的可燃冰,青藏地区又发现了350亿吨油当量的可燃冰,未来探明的可燃冰可能还很多。”金联创市场分析师苗莹莹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据研究表明,中国可燃冰资源储存量约相当于1000亿吨油当量,而南海海域是中国可燃冰*主要的分布区,其中有近800亿吨就在南海海底。随着中国对于南海的把控能力不断增强,南海地区很可能成为中国的主要可燃冰来源。

有专家认为,储量巨大以及可燃冰的高能,可以有效降低中国对于海外能源的依赖。同时由于南海到中国大陆的距离远比中东等产油地近得多,在未来局势紧张之时外部势力难以阻断。因此,可燃冰的成功试采对中国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刘广彬指出,全球可燃冰储量约为2100万亿立方米,按照目前的能源消耗水平来看,可供全球使用1000年,远超目前的常规与非常规天然气储量。可燃冰在全球分布较为广泛,基本全球靠近海岸的海域均有分布,一些高原冻土带也有资源分布。

“分布广泛,储量巨大。正是这两大基础优势使得可燃冰备受大国追捧。此前,美国凭借‘页岩油**’领跑全球。现在,谁会领跑‘可燃冰**’无疑将推动整个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变。从目前的可燃冰开采技术层面来看,中国已经处在领跑位置。” 中国建筑(9.000, -0.07, -0.77%)西北设计研究院新能源设计研究中心运营部经理杨超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有分析指出,“蓝鲸1号”在南海成功试采可燃冰,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为可燃冰的商业化开发铺路,将对我国能源结构产生重大影响,提高能源自给率,保障国家能源**,同时缓解煤炭、石油等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可燃冰全球储量惊人,如果能够实现商业化开采,将深刻改变全球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

商业化尚需时日

客观地说,可燃冰作为一种可能**未来的能源,我国能在其开采上实现重大突破,是可喜可贺的大好事。但话说回来,可燃冰要真正实现商业开发,产生经济效益,估计还尚待时日。

阻挡可燃冰商业化的**个“拦路虎”便是其成本。

“可燃冰开采成本高昂。当前中国南海可燃冰开采费用达200美元/立方米,折合成天然气达6元/立方米,而常规天然气本身开采只有不到1元/立方米,整整相差6倍。当然未来随着技术成熟改进,可燃冰的开采成本可降至0.77元/立方米,但是要有较长的等待时间。”苗莹莹指出。

从技术的发展路径来看,此次试采其实更多是一种技术上的储备,说明我们可以做到了。按有关部门的说法,可能在三五年内将安排**次试采,之后再考虑商业化路径。而且,从开采的成本来看,如要实现商业化开采,成本也需要不断下移。

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刘科认为,天然气气田在有气的地方钻井之后就会因为压力差自动喷出来。但是,可燃冰是种蕴藏在海底或冰山下的固体,并不能采用自喷的方式开采,而需要采用其他成本更高的方式让天然气从固体的可燃冰中释放出来,这需要能量的加持,因此成本较高。

除了成本之外,此次试采做到了**生产和环境友好,而**和环境问题通常被认为是可燃冰开采的重大挑战。“我们这次试采成功只能算是初步成功,按照每天一万立方米以上的产能是成功的。如果是每天2万立方米或者更高的的目标,是否还能做到**生产和环境友好,还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林伯强分析指出。

刘广彬表示,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本次连续开采成功只是可燃冰勘探开发过程中的一小步,距离真正的商业化开采还有很远的道路要走。可燃冰开发过程中面临的地质**、可靠运输、环境冲击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从目前来看,可燃冰商用化仍需要大量的时间。按照我国可燃冰的开发时间表,可燃冰预计2020年前后完成勘探调研和技术准备,2030年前后完成海上商业化试采,而到大规模海上商业化试采的时间则可能要到2050年前后。

对此,李金发透露,下一步,试开采团队将继续在附近海域进行2-3个不同矿区和类别的试开采工作,积累经验,为在2030年前进行可燃冰商业开发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