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教授介绍说据国家商务部统计,近几年每年从国外进口的先进仪器设备价值近6000亿人民币,其中**科学仪器和医疗器械总额约1000亿元,年增长率约30%。大多数领域的**测量仪器100%依赖进口,而涉及国家**的核心仪器则被禁运。国内**科学仪器产业基本丧失国际竞争力,对国家重大项目缺乏有力支撑。
胡小唐教授表示,目前国内仪器仪表行业产学研结合薄弱,国内仪器设备研发项目主要由各研究机构和大学承担,企业承担的比例较低,产学研合作研发项目比例更低,而且呈现下降趋势。仪器产业相对规模小,技术和积累不足,现行的机制不利于新产品研发;研究机构和高校中测量技术与仪器的自主**成果较少,转化率低。
科学仪器发展之路
我国科学仪器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如何发展才能把握机遇,王健博士指出目前我国中小规模的科学仪器企业较多,可以从差异化、专业化的细分市场取得突破,避开和通用化的大公司竞争,不进行同类产品恶性竞争,也可以给未来的产业整合提供较好的基础。
王健博士谈到便携式仪器的核心部件、数字化、集成化等相关技术发展历史不长、技术壁垒不高。而且傻瓜化、易用性强、高性价比的便携式仪器易于普及。开发面向特定细分市场的便携式仪器应该是国内仪器行业发展的一条可行之路。
此外,随着流程工业控制、环境监测领域的快速发展,以及物联网概念的提出加快了在线分析仪器的发展。与精密的实验室仪器相比,在线仪器主要在应用层进行集成**,市场较细,需要与客户良好的互动,本土企业有一定的优势。还有各行业的产业升级也推动在线仪器市场的迅速扩大,因此,发展在线仪器也是国产科学仪器发展的一条可选之路。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
天津大学胡小唐副校长指出,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目前面临着基础研究弱,原创思想欠缺,关键材料、零部件工艺研究不够深入,产学研结合薄弱、学科知识体系不合理、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等需要更新、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等问题。
目前高校培养的仪器仪表人才存在着通才多,拔尖领军人物少、学生缺乏**和批判精神的问题。胡小唐副校长指出高校在仪器仪表专业人才培养中面临的问题有:教师普遍缺乏工程知识和工程实践经历,没有从企业引进、聘请教师的体制保障;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中存在着**思维培养不够,培养模式单一,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死板,启发式、研究式、问题式、任务式教学引导不够,师生交流少;在学生的培养中学校只关心传授知识,在学生适应社会、终身学习能力培养方面投入少,而企业只关心使用,完全不参与学生培养。
据王雪教授介绍说,清华大学“**工程师”培养中以小班教学为特色,对优良学生培养实行导师制、系主任接待制、出国推荐制等;建设实习基地,与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进行工程人才培养;重视教学实验室建设,开设新的学科前沿专业课程,组织课外科技活动等。
哈工大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谭久彬教授介绍了哈尔滨工业大学采用了本硕博一体化的培养模式,研究生培养与科研攻关紧密结合。还有过硬的管理作风,如对学生采用高考核标准、要求每天10小时的实验室工作时间等。
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文玉梅教授指出,人才培养中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要“两者并重”;基础教材应浅显易懂,有必要指导学生学习科学发展史及仪器发展史;专业课程体系应根据各个学校的传统优势选择相关的专业课程;在教学中采用对仪器的典型样本进行解剖式教学;科研经历是仪器学科教授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
此外,徐可欣教授介绍天津大学**人才培养工作采用设立教学**教授、校企结合培养等方式。房建成教授指出目前国内高校导师与学生比例严重失调,优良人才的培养需要实行一对一的精品化培养。
对于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各个高校大都采用了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前沿科技,营建***研究平台,校企结合、开展国际合作等发展方式。此外,各位老师还特别强调要积极发展不同学校自身的优势领域,发展有各自特色的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提高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重要性,积极推动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