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静电接地工程检测指标胜利通过
静电对电子行业影响众所诸知,以往大家对人体静电防护会重视一些,认为加上生产车间地板、运输产品的容器达标就可以,被很多人忽视的设备独立接地,设备在生产运行或检测产品时,如果会产生很高的静电压,对产品会造成威胁,目前发现有不少客户已经发现了问题所在,马上行动起来,做好设备的静电接地,前段时间给深圳本土客户做2组设备接地工程,没想到负责技术对接的工程师做细非常细心,做的静电指标检测报告里还要把现场测试结果的照片放在检测报告里面,为他细心、专业、专注精神点赞。
二组(同一公司,不同施工地点)静电接地工程检测报告:
从上表可以看出客户对真实情况多么的重视,任何手填参数都不如把当时检测时仪器留下精准数据的照片放上去,让别人一看就清楚,信誉度完全上一个档次,任何手写的数据都有可能人为出现,而用照片替代的精实性可想而知。
施工现场图片:
国际先进的静电防护方法和理念是:技术+管理。双管齐下,两种方法等同重要。
技术方面分为四个技术方向,
一是,静电危害评价技术,如何定量地表述静电的危害,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评价方法,对易燃易爆物质的静电危害评价采用静电感度来表述,静电感度是静电能量触发爆炸的阈值,可用静电能量和静电电压两种参数表述;评价电子元器件的静电危害,采用静电敏感度来表述,静电敏感度是导致电子元器件失效的较低静电电压,同一种元器件对应HBM、MM、CDM模型,有各自的静电敏感度,目前对潜在失效的测量依据和测量方法正在研究之中;电磁兼容EMC测试中,用静电抗扰度来描述电子设备和产品对静电放电的防护能力,在人体-金属模型下,用直接接触放电和不接触的空气放电两种状况下测试。静电敏感度和静电抗扰度两个概念出现在不同的标准中,使用的放电模型是不同的。静电危害评价技术是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做大量试验,积累大量数据,才能得到具有指导意义的静电防护数据,是静电防护技术较为困难的环节,也是静电防护技术的基础。
二是,静电防护工程技术。静电防护工程技术是针对接触分离起电和感应起电以及静电放电的特点,从静电源和静电危害途径两方面进行静电防护的技术,主要依靠对电阻特性有要求的特殊材料和复合材料,采用泄放、屏蔽、静电中和以及抑制起电的方法,达到静电防护的目的。如接地、防静电地面、工作台、防静电椅子、工具、人体防静电用品、离子风机、防静电涂料、静电放电屏蔽包装等静电防护设备设施和防护用品,这些工程技术已经有相应的技术标准支撑,已经在工业化生产、应用、检测、认证等方面,形成了静电防护产业。
三是,静电防护测试技术。静电防护设备设施和产品是否合格,要用数据说话,测量仪器及其计量校准方法也是静电防护的关键技术。目前可测量的参数有静电电荷、静电电压、表面电阻、体电阻、接地电阻、静电衰变时间、静电放电的电流波形,和静电放电的能量等,这些仪器是依据技术标准中的指标要求设计的。由于静电现象可观测性和重复性较差,受环境影响大,受材料影响大,受测试人员自身影响也很大,现有的静电防护测量仪器不是以静电现象为被测对象,而是以静电防护产品和工程为被测对象。
四是,静电防护设计技术。电子产品的静电防护设计分为芯片级、PCB板级和整体结构级。早期的理念是不断提高单个电子元器件的静电敏感度电压,通过串联保护电阻、并联瞬态抑制二极管、增厚加宽内部结构等方法。然而,这与电子产品要求小型化、高速、宽带的发展方向相矛盾。现在已经不再追求提高单个电子元器件的静电敏感度电压,转而强调生产过程中满足静电防护要求,而将静电防护功能设计到整体结构上。用机电一体化的设计的设计思路解决静电防护设计问题。
管理是静电防护的重要手段。人能感知到3kV以上的静电电压,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很多电子产品已经被破坏了,所以提高人们的静电防护意识是管理的关键环节。管理上要加强培训,做到“心里有静电,才能看到静电”、“心理有所畏惧,才能自我约束”的境地。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候,人们对自然界的理解往往是唯心的,只有科学技术发展后,科学才能战胜唯心。宗教与科学正是这样共存,又共同发展的。在管理上“教义”比“道理”更重要,两者冠以“真理”之名,但是“教义”比“道理”更有效率。管理的主要工具是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以讲道理为目的呢?还是以规范约束人的行为为目的呢?人们对静电现象和静电危害的认识仍在发展之中,在完善的理论尚未建立起来之前,静电防护的管理手段越发重要了。
人是较大的静电源,人的操作也是较危险的静电放电途径,所以管理好人是静电放电的关键。标准化的管理体系是当今较先进的管理方式,如质量管理体系依据了ISO9000系列标准,PDCA循环的持续改进已经成为流行管理理念。静电防护管理也需要这种标准化的模式,便于电子产品的上游、下游企业之间建立相互认同的静电防护管理模式,使技术标准和管理模式实现统一,便于产品流通,增强对产品质量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