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理事、同济大学医学遗传研究所顾问邱维勤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谈起生殖,国人自古以来是“谈虎色变”,使生殖健康一直处于*隐秘的角落,生殖健康知识、生殖健康科学往往被忽视。其实,绝大部分人离不开生殖,但很多人可能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感到生殖健康问题羞于启齿,因此,也造成了健康生殖产品较少有人问津。不过,近几年来,新生代思想观念大为转变,国民自我保健意识更强,这将为生殖保健产品开辟光明的前景。
产业无序发展
专家认为,生殖健康问题除了要对人们进行科学普及教育外,还应重视与生殖健康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工作。
生殖健康产业融医药、医疗器械与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一体,全方位为人民群众提供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系列产品和技术服务。它主要包括5个方面:
一是满足育龄人群对避孕节育、生育调节、生殖系统**防治以及**孕产方面需求的计划生育药具器械类产品;二是**各种性功能障碍的药品与器械,**各种生殖道感染的药品,保证**性生活的用品(如避孕套)等;三是保证人们能有满意并且**的性生活以及拥有生育能力的性保健类产品;四是为保证母婴的健康而开发的包括母亲用的微量元素补充剂、婴儿用的奶粉等母婴保健品;五是有关生殖健康知识和产品的信息服务和提供政策、医学科学知识、心理健康以及避孕和性保健方法的咨询服务。
2007年,国内生殖健康产品的市场规模超过487亿元人民币,比2005年增长4.7%,而近年生殖健康产品支出增长速度达到15%~30%,已高出发达国家13%的增长率。目前我国内地**保健用品和避孕用品的年销售已达500亿元人民币,并以平均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我国生殖健康产业已从起步阶段步入增长期,成为现代社会的新兴产业。
据业内人士分析,我国生殖健康产品虽然在产量上已能满足用户需求,但是产业发展水平较低,提供的服务范围也较小。产业总体处于无序发展状态,企业各行其是,资金分散,技术封闭,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没有形成合力,从生产到销售都没有形成产业体系;企业缺乏**的动力,生殖健康高科技产品的商品化、产业化程度低,目前商品化率为25%,产业化率仅为7%;产品质量低下,大部分产品缺乏质量审核制度和生产检测手段,缺乏强有力的行业管理措施,产品五花八门,有药准字号、健字号、消字号、妆字号,牵涉到药品、保健品、消费品、化妆品,产品是否真的经过批准很难辨别,效果也无从得知。
另据专家介绍,国内有25%男性存在性功能障碍或性心理障碍,10%的夫妇患有不育症,45%以上的育龄妇女生殖道有不同程度的感染,每年有近2000万孕产妇需要进行非损伤性的出生缺陷筛选,但是,我国目前在性功能改善、更年期和老年期性生理及性心理保健、产前筛选和诊断、出生缺陷**、围产期护理、新生儿遗传**等方面的技术服务相对薄弱。
如此看来,生殖健康产业是一座有待深挖的“金矿”。
亟需“强身健体”
针对上述情况,业内人士认为,生殖健康产业本身也应该“强身健体”。
一是提高技术含量。企业应加强生殖产品新品开发的力度,尽量减少产品副反应,增强疗效。通过政府采购制度和质量认证体系的建立,淘汰市场需求不高的落后产品。鼓励和推动企业兼并重组,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及生殖健康产业基地,培育、扩大优势企业规模,打造品牌产品,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二是适应消费需求。与西方人相比,东方人比较含蓄,因此,生殖健康产品往往会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这也给产品的销售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要把生殖健康产品推向幕前,需要做大量的推广工作,而生殖健康产品又不能像其他产品那样靠广告扩大影响,这就需要在技术推广上下功夫。同时,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生理特点,推出不同需求的生殖保健产品;目前,男性用生殖保健产品开发相对较弱,可供选用的理想产品具有较大缺口,企业应加强这方面的科研开发工作,以填补市场的不足。
三是强化市场管理。目前,对生殖健康产品的市场管理较为分散,生殖健康产品涉及药品、保健品、食品及器械,长期以来,生殖健康器具由计生委管理,医疗用具、药品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管理,保健品、食品由卫生厅局管理,外用药水由卫生防疫站管理,照理说管理分工明确,可以各司其职。但是,由于生殖保健产品的功能逐步由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其产品属性重复交叉而难以界定,因此现有的管理格局很难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由计生、药品监管、卫生、防疫等部门齐抓共管的格局有时会造成管理职责、权限不清而重复管理或疏忽管理的现象,为此,有必要对市场实施统一管理,以便市场更加有序。
政策奠定生殖健康产业发展基础
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给生殖健康产业的拓展和提升提供了有利条件。故有专家认为,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外部条件,使我国生殖健康产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国策,政府十分重视人口问题,多年来积极制定了各项政策并采取各种措施。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人口计生委高度重视生殖健康促进工作,将生殖健康产业当成一个产业来加以支持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