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中国物品编码事业发展纪实(上)

认真履行职能 拓展物品编码应用

  截至2008年底,我国使用物品编码标识产品300多万种,其中绝大部分属于公众熟知的商品条码,还包括已逐步为公众熟知的产品电子代码、自行车编码和动物编码等,一个日趋完善的物品编码体系正在形成。

  据介绍,这个体系是在20年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物品编码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的背景下形成的。1988年12月28日,国务院同意成立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经过20年的努力,中国物品编码以及自动识别技术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0年前成立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直接原因是促进出口和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当时,我国的日用品出口到国外,很多都不能在超市销售,因为国外超市都比较普遍地使用商品条码进行结算,小小的商品条码已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国际贸易。国际通用的商品条码的前缀码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统一分配,只有进入全球统一的标识系统,商品才可以在全球销售。

  1991年4月,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正式加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物品编码工作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在机构建设、技术研发、标准制修订、推广应用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1998年7月,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商品条码管理办法》,我国的商品使用商品条码有了法律法规依据,越来越多的商品贴上商品条码,公众也开始逐渐熟悉、了解这种黑白相间的图形,代表的是数据统一标识作用。2001年,国家“十五”计划明确指出“要加强条码和代码信息标准化工作”,这期间,我国商品条码与自动识别技术事业进入了一个****的发展阶段。2003年至2008年,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圆满完成了由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条码推进工程”任务,实现了我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保有量5年翻一番的目标,使用商品条码的产品超过300万种,条码与自动识别技术在零售、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食品**追溯、医疗卫生、建材、特种设备管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2007年,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出台了《物品编码管理规定》,继续推进产品电子代码工作,启动了自行车编码和动物编码的注册管理工作,有效履行了国家赋予的国内物品编码管理职能,拓展了物品编码的应用。

  据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张成海介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自成立以来,在研究国内外物品编码与标识技术的基础上,密切跟踪国际技术发展动态,建立和健全了我国的物品编码与标识体系,并开拓了二维条码、产品电子代码、全球数据同步、产品质量追溯、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标准化等新的研究领域,有力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

  目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在国内设有46个分支机构,形成了覆盖国内的集编码管理、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应用推广以及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工作体系,为社会提供标准化解决方案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主要职责包括:统一组织、协调和管理我国物品编码、条码与射频等物品标识工作,对口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及相关国际组织,建立健国内家物品编码与标识体系,完善自动识别技术与应用质量保证体系,制定、维护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研发相关技术与产品,开展推广应用、质量检测、技术服务等工作,促进我国自动识别技术产业的发展,满足我国商品流通、对外贸易、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领域对物品编码与标识的需要,为国家信息化建设服务。

  4月20日,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将派专家出席国际自动识别制造商协会组织的《汉信码》国际标准答辩会,这是以我国《汉信码》国家标准为基础制定的国际标准。通常,答辩会后,该协会将发布这项标准并很快会提交ISO,而进入ISO后,由于标准的内容已不存在争议,成为国际标准只是个程序问题了。

  据介绍,《汉信码》是一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标准,是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取得的诸多科研成果之一。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成立20年以来,始终高度重视科研对物品编码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先后承担并完成了60多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标准化科研项目和条码推进工程项目,在物品编码、二维条码、食品**、现代物流等领域的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科研能力显著增强。

  在一系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该中心开拓了二维条码、电子数据交换、产品信息管理、食品**追溯、供应链管理、物流标准化、产品电子代码(EPC)等新技术领域。

  目前,该中心承担的重大项目包括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物品识别网络体系研究与关键标准研制、现代物流标准实施方案、“863计划”中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编码体系和标识规范等。还包括国家质检总局公益性科研项目国家物品编码标准化研究、二维条码上升国际标准可行性研究等6项***科研课题。此外,该中心还申请了“863计划”中《射频识别技术(RFID)编码标准研究与制定》研究课题的两个项目研究和条码阅读设备通用技术规范等23项国家标准的立项,为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0年来,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带动国内企业积极开展自主**和研发工作,在技术装备、利用国外先进技术、产品开发以及集成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自主**技术产品不断涌现,建立了一支从事编码、研发、制造、标准化推广和服务的产业队伍,形成了一个全新的自动识别技术产业,极大地推动和拓展了条码、射频等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以我国**个自主知识产权二维条码国家标准GB/T21049《汉信码》的发布为契机,启动了《汉信码》国际标准的制定程序,这是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次主导制定国际标准。汉信码两项成果已取得**,4项**进入实审阶段。还组织研发了汉信码生成控件、通用识读引擎和多种汉信码设备,其中包括多普达830手机、诺基亚N800可识读汉信码手机,促进了汉信码的广泛应用。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积极促成我国超高频射频频率的出台,解决了EPC发展应用的瓶颈问题,起草了《我国产品电子代码管理办法》,翻译了EPC相关的11个标准草案,并在食品**追溯、**物资管理等领域积极推广RFID。

  新筹建的射频识别产品国家质检中心,已通过国际权威实验室评审,形成了涵盖射频识别的电子标签、识读器等5类产品114个项目的检验能力,成为其授权的全球头个开展超高频和高频一致性测试和互操作性测试的实验室。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不断加大检测技术的研发力度,解决了在塑料薄膜和瓦楞纸上直接印刷商品条码等技术难题。该中心注重加大地方检测设备的投入,向国内46个编码分支机构、多个国家条码检测站配发了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国际标准的检测仪。2008年,自主研制的台式条码检测仪C42A获得国家使用新型**证书和发明**证书。此外,该中心还正在加紧研制激光便捷式检测仪,这将不断增强我国的条码检测能力,促使我国条码应用质量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