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红外体温检测仪现状分析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
〔提要〕本文简要阐述了非接触红外人体测温用于排查SARS病人的重要作用和市场需求,介绍了国内*新研制红外体温计和红外图像仪的基本情况,并就仪器的生产制造、使用操作、研究开发以及再回收利用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供参考。
〔关键词〕 红外体温计 红外图像仪 SARS 建议
当国内*精锐的科学家和医务工作者,在为了保卫人民生命**夜以继日、忘我工作的时候,一支仪器仪表科研队伍也在向“非典”发起“进攻”,主动承担起为病毒分离、观察、分析、检测、诊断、**提供先进、高效的技术手段和装备的重大使命。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们辛勤工作、刻苦攻关,共研制出40余种规格的用于“非典”病人筛检的红外体温检测仪,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这不仅是他们夜以继日拚搏奋战的结果,更是我国仪器仪表工业综合科技实力的充分体现!
一、非接触红外体温检测技术用于快速排查高温症状人员作用明显,产品市场需求量很大
面对猖獗的“非典”病毒,如何在大量的人流中筛检发烧“非典”疑似病人,成为确保人群流动**、控制预防“非典”的当务之急。红外体温检测仪在这场抗击“非典”战役中起着不可小窥的作用。例如,安设在北京各大交通口岸的156台红外体温监测仪,4月30日至5月17日接受检测的旅客共127.36万名,发现高体温旅客664名,其中确诊非典病例9人,疑似非典病例33人,隔离67人。红外体温检测仪大显神威,极大地控制了疫情的扩散。
红外体温检测仪已由*初在一些医院、出入境口岸、车站和机场等人员流动较大的公共场向机关办公楼、商务写字楼、宾馆饭店、商场、学校、公共娱乐场所、居民小区等延伸,纷纷配备红外体温检测仪,市场需求猛增,产品供不应求。尽管红外体温检测仪制造企业已加班加点生产,但是用户仍需排队等候购买。广州市五成以上的娱乐场所因买不到红外体温检测仪而使“顾客入场前需登记健康状况”的制度无法执行。另一方面,同类产品进口急剧加速。从国家质检总局获悉,近一段时期以来,我国进口红外辐射温度计等红外体温检测仪已有数十万台。
二、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共研制出40余种规格的专门用于“非典”病人快速筛检的红外体温检测仪,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
截止5月底,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仪器仪表科技工作者辛勤工作、刻苦攻关,共研制出40余种规格的用于“非典”病人快速筛检的红外体温检测仪,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附表中汇总列出了我们调查掌握的部分抗击“非典”专用红外体温检测仪科研成果名称和研制单位。这些成果有如下一些特点:
1.参与单位多,投入人力大,研发周期短。据不完全统计,有30家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150余名科研人员,以主人翁的精神,主动承担了红外体温检测仪的科技攻关和研发工作。高效、快速地完成了产品研制任务并投入抗击“非典”一线使用。如: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的红外体温检测仪,从研发到成品仅用了7天时间。
2.开发的产品品种比较齐全。既有量大面广、价格在1000~2000元的便携式,又有1~5万元的壁挂式、通道式,也有10~40万元的红外图像系统;既有适用于单人测量的仪器,又有能对大规模流动人群监测的系统。产品品种多样、性能特点各异,较好地满足了不同用户在不同场合使用的需要。
3.成果商品化速度大大加快。上海自仪股份的便携式红外体温计从萌芽、孕育、诞生到每天200多台的稳定产量,只用了短短的12个日夜。清华紫光、时代集团、高德集团、麦科特集团等单位都建立了生产基地和生产线,开始批量生产,供应市场。
4.国产红外体温检测仪的价格不足进口同类产品的1/3,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外汇和资金。进口一台便携式的工业用的普通红外测温仪价格在3000~4000元人民币,国产便携式红外体温计仅为1000~2000元人民币;进口红外图像仪价格在110—150万元人民币,我们自己新研制的红外图像系统仅为10~40万元人民币。新产品的上市,不仅有助于缓解市场供求矛盾,同时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外汇和资金。
5.产品研究开发的同时,标准制定、计量校准装置研制等共性基础技术研究同步进行,相互促进,为产品研发和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已经完成三项抗非典红外测温仪校准装置,颁布了国家标准GB/T19146-2003《红外人体表面温度快速筛检仪通用技术条件》。
6.成果的取得与多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对科技的投入和企业重视科技**密不可分。时代集团、自仪股份、高德集团等高科技公司都是国内红外测温和图像处理产品的佼佼者,具有很强的科技**能力,清华大学、中科院上海技物所、中科院金属所、军械工程学院和第三军医大学等单位分别承担着***不同的红外技术攻关项目,这些新成果的取得是长期强化科技投入、增强科技研究基础,积累能量的厚积薄发,充分体现了其综合科技实力。
在红外体温检测仪研发取得可喜成果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由于疫情突发,市场急需,产品研发时间短,缺乏足够的现场考验时间等客观原因,在共性技术研究、关键元器件国产化和正确使用红外体温检测仪,提高测量的有效性等方面的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攻关和将工作做深、做细。
三、针对当前红外体温检测仪研发、生产和使用中存在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和意见供参考
1.做好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攻关以及红外体温检测技术的普及推广
(1)进一步集中力量对红外体温检测仪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科学攻关,如:体表温度与体温之间的转换关系,第三代非致冷焦平面探测器(UFPA),高精度红外成像器件和图像处理技术等。
(2)尽快把成功的研究成果应用到生产制造和“非典”防治工作中去。进一步做好产品的优化设计和性能改进,有效地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3)组织举办国内性或国际性红外体温检测仪性能比对试验和红外体温检测技术交流研讨活动,推动红外体温检测技术发展和研究水平的提高。
(4)依靠科学、战胜“非典”, 科学将是“非典”的终结者。“**”与“普及”是科技发展的两个轮子。做好红外体温检测技术宣传推广和普及工作,提高操作使用者的应用水平和公众的科学认同,在当前特殊时期更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2.贯彻GB/T19146-2003《红外人体表面温度快速筛检仪通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严把产品质量关
面对防范“非典”的严峻形势和骤然爆发的市场需求,我们不仅要打赢眼前的攻坚战,更要做好应对持久战的准备。高效有序地组织安排红外体温检测仪的生产和市场供应工作。
(1)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宣贯GB/T19146-2003《红外人体表面温度快速筛检仪通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以利于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引导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尤其是量大面广的便携式产品更应得到重视。
(2)为确保红外体温检测仪的准确和稳定性,建立相应的量值传递体系,定期与标准的校准装置进行校准比对;组织开展专项的质量抽查监督,打击假冒伪劣行为,严把产品质量关。
(3)政府部门协助生产企业解决贷款融资,关键元器件进口,原材料、零配件货源组织、调运,保证防治“非典”绿色通道的畅通无阻。
3.制定和颁布操作使用规范,指导仪器的选择和使用
红外测量体温主要是测量人的额头温度,即体表温度,体表温度不仅跟人体温度相关,而且受体表下血液循环及导热状况和表面换热条件的影响,影响因素比较多,比如出汗、运动、环境温度变化、少数人的个体差异等都会影响测量结果。再加上仪器使用操作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使得检测仪器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为使红外体温检测仪准确可靠地反映人体温度变化,为后续的医学诊断提供确切的体温依据,进一步提高这种手段对人群的体温排查的有效性,应尽快制定和颁布操作使用规范,指导红外体温检测仪的选择和使用。
4.红外体温检测仪的回收再利用研究应该提上日程
专家预测2-3年后,人类将完全战胜和控制“非典”病毒。到那时,装备在机场、码头、车站、医院、机关办公楼、居民小区等地的数千万台红外体温检测仪也将完成他们的历史使命,光荣“下岗”。但仪器的生命周期才刚刚开始,如果弃置必将给国家财产造成极大的浪费。如何让这批仪器设备在新的岗位上发挥作用?现在就应该着手开展研究工作。要做到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