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驻时间: 2007-03-05
- 联系人:时先生
- 电话:64835787
-
联系时,请说明易展网看到的
- Email:shenlinshi@hotmail.com
暖通制冷基本概念室内外计算参数
暖通制冷基本概念室内外计算参数
关键词:风速、温度、湿度、温湿度、压力、压差、噪音、照度
**节 一般术语
第2.1.1条 计算参数
本条术语的英文对照词design conditions源出于美国ASHRAE(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等英文权威著述,原意为设计条件,根据所述内容可以转意理解为室内外空气温度及风速等计算参数。国内有人建议将本条术语的汉语命名改为设计计算参数或设计参数,认为既简明又确切。鉴于本术语原系译自俄文расчётный параметр的历史背景,考虑到本专业多年的传统与习惯,称作计算参数已约定俗成,不致引起任何混淆和歧义,故仍维持这一定名。至于有的资料将计算参数直译为calculated(calculating)parameter,因不符合英语习惯,语法上也欠妥,故不予推荐。本标准中其他有关术语也作了同样处理。推荐暖通测试仪器:风速仪、温湿度计、声级计、红外测温仪、压差计、激光粒子计数器。
第2.1.2条 室内外计算参数
本条术语的汉语命名,是基于其内容包括室内空气计算参数、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和太阳辐射照度三部分确定的。由于太阳辐射照度是有别于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如温度、湿度、压力和风速等,而独立存在的另一类计算参数,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也是按此原则命题的,故将本章标题及本条术语均命名为室内外计算参数。而不改称为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同时,本章另设室内空气计算参数、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和太阳辐射等3节及3条同名术语。推荐暖通测试仪器:风速仪、温湿度计、声级计、红外测温仪、压差计、激光粒子计数器。
第2.1.5条 湿球温度
本条术语难以用简短的文字给出严谨确切的定义。湿球温度是标定空气相对湿度的一种手段,其涵义是,某一状态的空气,同湿球温度表的湿润温包接触,发生绝热热湿交换,使其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该温度是用温包上裹着湿纱布的温度表,在流速大于2.5m/s且不受直接近饱和程度的一种度量。周围空气的饱和差愈大,湿球温度表上发生的蒸发愈强,而其示度也就愈低。根据干、湿球温度的差值,可以确定空气的相对湿度。
第2.1.8~2.1.10条 空气湿度、**湿度、相对湿度
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除本标准所列的**湿度和相对湿度两条术语外,气候观测中还有比湿、混合比、饱和差和露点差等多种表示方法,所谓比湿,是指空气中水蒸汽质量与空气总质量的比值;混合比,是指空气中水蒸汽质量与干空气质量之比;饱和差,是指空气温度与露点温度之差。考虑到这些术语中除比湿一词本专业早已定名为含湿量并在本标准《空气调节》一章中已列了条目外,其余都不是本专业常用的,故未另外列目,而只列了本专业经常应用的**湿度和相对湿度两条术语。
**湿度能直接表示出空气中水蒸汽的**含量。空气中水蒸汽含量愈多,则**湿度愈大。
空气的相对湿度亦可近似地用空气中实际的水蒸汽含量与同温度下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水蒸汽含量之比的百分率表示。考虑到用水蒸汽分压力表述更严谨、准确,故作了如本术语条目中那样的定义。推荐暖通测试仪器:风速仪、温湿度计、声级计、红外测温仪、压差计、激光粒子计数器。
第2.1.11~2.1.12 历年值、累年值
历年值和累年值这两条术语,是气候观测方面的常用术语。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及有关书刊、手册、教材中,凡涉及到统计和确定室内外计算参数的时候,也多次沿用这样的术语。但囿于专业的局限性,本专业人员往往不能或难以正确理解二者的差异,甚至发生错误。
第2.1.13~2.1.18条 历年*冷(热)月、累年*冷(热)月、累年*冷(热)三个月。
各地多年地面气候观测结果及所整编的气象资料表明,在我国,历年*冷月,一般为1月、2月或12月份;历年*热月,一般为6月、7月或8月份,仅个别地区个别年份为5月份;累年*冷月,绝大部分地区为1月份,仅个别地区为2月或12月份;累年*热三个月,一般为6月、7月和8月份。
第2.1.19~2.1.20条 不保证天(小时)数
关于统计确定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的不保证天数和不保证小时数的规定,是我国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特有的,美国ASHRAE等权威性英文著述采用的是保证率和不保证率的概念,因此,没有准确的英文对照词可资借鉴。为慎重起见,根据本标准国内审定会议裁决不予推荐,暂时空缺。
第2.1.21条 滑动平均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规定,统计和确定采暖期时须应用滑动平均的方法。为有助于本条术证明释义的理解,现以日平均温度系列为例,说明5天滑动平均温度的统计计算方法,如图2.1.21所示。
第2.1.22~2.1.23条 辐射强度、辐射照度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量和单位》对这两条术语作的定义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辐射强度是指辐射源在单位立体角元内可发射出的辐射功率;而辐射照度则是指被辐射体在单位面积上所接受到的辐射功率,二者的内涵是不同的。由于通过一定距离的衰减,二者的量值也是不同的。为了适应这一概念的更新,避免发生混淆,同时列出这两条术语以便对照比较。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据此已将以前惯用的太阳辐射强度一词正名为太阳辐射照度,本标准的有关条目也是这样定名的。据了解,1988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学名词》(基础部分),将辐射照度一词定名为辐照度。现行国家标准《量和单位》对这一术语的命名是辐<射>照度,方括号中的"射"字在不致发生误解的情况下可以省略,必要时也可保留。考虑到本专业的习惯叫法,为了与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保持一致,本条术语仍定名为辐射照度,这样做还可以与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的称谓相呼应。这两条术语的英文对照词是国际上通用的。推荐暖通测试仪器:风速仪、温湿度计、声级计、红外测温仪、压差计、激光粒子计数器。
**节 室内空气计算参数
本节选列的各项有关室内空气计算参数的条目,都是设计计算中经常遇到的,条文中已给出了明确的定义或涵义,基于国家现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已在本标准的第九章**节中的有关条目作了解释说明,这里不再赘述;**,不论工作地点还是作业地带,都有一定的空间范围,因此,将其空气温度和空气流速分别定义为平均温度和平均流速;第三,将室内工作地点或作业地带的空气在单位时间内沿一定方向移动的距离,统一定名为空气流速,与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有关术语称谓有所不同,但概念是一样的,第四,将空调房间内温湿度基数及其允许波动范围,分别列了两条术语,并将区域温差一词也纳入到本节中。所谓室内温湿度允许波动范围,乃是室内温度允许波动范围和室内相对湿度允许波动范围的简称。推荐暖通测试仪器:风速仪、温湿度计、声级计、红外测温仪、压差计、激光粒子计数器。
第三节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第2.3.2条 定时温(湿)度
我国现行《地面气候观测规范》统一规定各地气象台站每日4次定时观测时间均为北京时间2、8、14、20时,但50年代曾经采用过北京时间1、7、13、19时,故在本条术语释义中指明这两种定时温(湿)度观测值都是可以应用的。
第2.3.3条 日平均温(湿)度
气象观测及统计结果表明,每天4次定时温(湿)度的平均值,作为日平均温(湿)度,就空气温度而言,二者相差在0.5℃以内。气象部门的观测报表实际上是按4次定时记录统计日平均值的。本条术语的释义既给出了比较准确的统计方法,又提及了比较简化的统计方法,二者都是可行的,也都是可靠的。
第2.3.9~2.3.10条 极端*高(低)温度
极端*高温度和极端*低温度,均是指在一定时段内(如1951年~1980年)观测到的极端温度,并不一定是历史上的*高(低)记录,也并不意味着以后没有出现更高(低)温度的可能。这两条术语的英文对照词extreme maximum(minimum)temperature是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1966年版《国际气象学词典》确定的。
第2.3.17~2.3.18条 风向、风向频率
在气象观测记录中,常以16个方位表示风的来向(风向),即北(N)、北东北(NNE)、东北(NE)、东东北(ENE)、东(E)、东东南(ESE)、东南(SE)、南东南(SSE)、南(S)、南西南(SSW)、西南(SW)、西西南(WSW)、西(W)、西西北(WNW)、西北(NW)和北西北(NNW)。但当风速小于0.3m/s时,则一律视为静风(C),而不再分方位。统计风向频率时,应将静风出现的次数考虑在内。
第2.3.20条 日照率
本条术语释义中的所谓可能日照总时数,系指天文可照总时数,而不是指地理可照总时数。因地形地物等地理条件而影响日照的因素,在气象观测中一般不予考虑。推荐暖通测试仪器:风速仪、温湿度计、声级计、红外测温仪、压差计、激光粒子计数器。
第2.3.22~2.3.33条 关于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在这些条目中分别列出了设计常用的冬季和夏季各种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如采暖室外计算温度等。这些术语的释义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撰写的,着重说明各自的统计方法和用途;其英文对照则是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组合而成的,供使用时参考。
第2.3.37条 采暖期度日数
本条术语的释义中实际上给出了确定采暖期度日数的*基本方法,按此统计是比较繁琐的,简化统计方法可按下式确定;
Z=n(tn-tp) (2.3.37)
式中:Z--采暖期度日数(℃.d);
n--采暖期天数(d);
tn--室内温度基数(℃),我国一般取18℃,国外取18.3℃(65F);
tp--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
第四节 太阳辐射
第2.4.1条 太阳常数
太阳常数并非是一个严格的物理常数,这是由于测仪器和测量方法不同造成的;根据地面测量判定太阳常数也存在误差;太阳常数本身也会因太阳物理状态的不同而有所变化。1981年10月在墨西哥召开的世界气象组织(WMO)仪器和观测方法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建议太阳常数值取为1367±W/m2。由于本标准第2.1.23条和第2.4.10条已对辐射照度和太阳辐射照度下了定义,因此,本条术语的释义直接借用这两条术语作说明,以求文字精炼。
第2.4.7~2.4.9条 太阳直接辐射、天空散射辐射、总辐射
太阳直接辐射(简称直接辐射)常以S值表示,设太阳高度角为ho,则到达水平地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S′=S.sinho。太阳直接辐射是天空散射辐射(简称散射辐射)的*初来源,故散射辐射也随太阳高度角而变。地表和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受大气散射作用,也参与天空散射辐射到达地面。总辐射(Q值)为射向水平地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S′值)和天空散射辐射(D值)之和。即Q=S′+D。当天空全都为云遮蔽,或部分天空有云但太阳为不透光的云层完全遮蔽时,总辐射就是散射辐射。总辐射变化的基本规律取决于太阳高角度、大气透明度、云状、支量等因子的共同影响。推荐暖通测试仪器:风速仪、温湿度计、声级计、红外测温仪、压差计、激光粒子计数器。
第2.4.11条 大气透明度
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是按不同地理纬度带和不同大气透明度等级确定和给出一系列太阳辐射照度数值的。为便于专业人员正确理解和贯彻执行,故特设本条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