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成全球必然趋势
本届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主题是“推动可持续发展”,议程聚焦如何提高能源效率、减少碳排放、开发绿色技术和重建基础设施。而智能电网因与这四者均有密切联系而受到广泛关注。《加快智能电网试点的成功步伐》报告的发布,将关于智能电网的讨论引入高潮。
埃森哲大中华区资源事业部董事、总经理丁民丞说,智能电网是一个数字化自愈能源体系,将电力或燃气从发电源(包括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传输到消费端。智能电网能够优化电力供应,促进电网的双向沟通,实现终端用户能源管理,*大限度减少供电中断,并按需传输电量,带来的结果是电厂和客户承担的成本降低,电力供应可靠性提高,而碳排放量大大减少。
国际能源署(IEA)估测,到2030年,全球电网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需要投入约13万亿美元。当前运行的能源网络原本是在成本低、能源供应充足的时代背景下设计的,已不能适应发展需要。全球能源行业发展正处于一个拐点:清洁能源受到青睐,电网需要变得足够灵活,以推动低碳新技术的引入,与此同时,客户越来越期望了解和掌控自身能源消费。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智能���网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试点面临两大挑战
近年来,电力和公用事业领域在两大方面取得了进展:一是政府认识到财政激励措施在启动低碳经济转型中的重要性,二是确立了智能电网在推进低碳技术和解决方案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各国政府开始认识到智能电网在推动一系列低碳技术过程中的中心作用,逐渐将智能电网看作战略基础设施投资,以推进长期经济繁荣,帮助实现碳减排目标。
目前全球范围内正在实施的智能电网试点项目有近90个,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而东亚、中东和南美地区的试点也在日益增多。同时,资金投入迅速增加,去年仅中国就投入73亿美元,美国的经济刺激方案中则有45亿美元用于智能电网项目。
《加快智能电网试点的成功步伐》的报告指出,智能电网试点面临两项主要挑战:首先是电力和公用事业公司在创造智能电网业务成功实例方面举步维艰,因为监管激励机制未能反映低碳议程,特别是放松监管的能源市场存在的分割局面使风险和回报的分配复杂化,从而阻碍了投资;其次是一些消费者已对智能电网表现出抵制情绪,由于看不到可以给消费者带来的明显好处,已有数个试点被监管机构要求暂停运转,数据隐私和**问题也继续威胁着消费者的接受度。
建议加快投资和建设试点
华为技术董事、执行副总裁胡厚崑称,目前,中国智能电网的建设才刚刚开始,还面临政策、监管、技术和商业模式等诸多待解决的难题。但智能电网将带来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胡厚崑举例:中国已经确立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指导思想,就是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实现高压、超高压输电线路的优化、输电和配电网络的信息化,以及对电力需求响应的智能化。在实现中国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目标中,智能电网的贡献度将超过20%。
那么,如何加快智能电网试点项目建设?埃森哲战略咨询全球主管马克斯佩尔曼认为,有两个因素起着重要作用,一是制定有力的监管和政策框架,支持**和投资。二是推动全球性标准,有助于提高市场确定性和可交互性。
另外,马克斯佩尔曼认为,在智能电网的早期销售战略中,零售战略是*大价值所在,锁定中小企业部门是电力和公用事业公司获得早期支持的高明策略。中小企业部门通常有更大的建筑物碳足迹,更高的用电负荷需求,以及在负荷方面有更大自主权,能够给每个客户提供更高的潜在回报。中小企业普遍能源成本高,因此更有可能利用智能电网来节约能源成本。而中小企业早期采用技术能够产生连锁反应,向消费者和企业引入技术。
“*低标准智能电网的推广存在风险,因其只具备基本的功能和有限的消费者响应”,埃森哲智能电网服务部门董事总经理大卫·劳尔斯表示,“监管条件必须改变,要对敢于冒险的投资者给予奖励,并鼓励电力和公用事业公司融合多种低碳技术,*大限度地展示智能电网的**性。而电力和公用事业公司要想提高智能电网试点的成功率,他们必须确立更明确的目标,并扩大消费者的参与度。”
该报告得出的结论认为,只有将清晰和稳定的监管与积极的消费者互动结合起来,才能为那些参与创建智能电网的电力和公用事业、信息技术、通信以及其他行业建立一个有利可图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