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校实验室仪器竞争力匮乏 亟需转型
全球用机器制造机器标志工业**的开始,而任何一次产业**的孕育也都是在实验室中完成的,中国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口号的倡导下。已形成了以高等院校为依托的各类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不仅是教育科研的前沿阵地,也是提升和更新社会生产力强有力的引擎。在这一点上说实话我们做的还是不错的,在科研方面有值得我们骄傲的成绩,一批批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科研成果不断接踵而出,单2008年我国SCI论文数量就超过10万篇,我国的全球**也超过了六千件,但现实是这些让我们引以为傲的科研成果大多都诞生在外国的仪器设备上,有数据显示“中国每年上万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中,60%用于进口设备,其中关键部分属于高新、高价值仪器。一些领域的**仪器100%依赖进口。每年进口仪器总额几十亿美元,并以每年约30%的速度增加”。诚然我们仪器科技和仪器工业水平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也因而导致国产仪器在国内应用不广泛,部分科技人员习惯使用国外仪器也是现实情况,但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为国产科研仪器能够代替这些进口设备所作的努力还不够?
之前我们就从国内部分高校中获得了这样的一些信息,这些高校在接受我们民族品牌的仪器上,没有表现出太多的热情和期望。这不仅是高校管理者和单纯的设备使用者的表现,包括那些处在科研队伍里的人,都在潜意识里认为国产的仪器设备很难比肩进口设备,也有人认为国外的仪器的技术方面非常成熟了,而且现在也具备了购买先进设备的条件,没必要再去搞研发了。
也有一部分学者和科学家们表示出,他们也非常希望能用自己的设备搞成震惊世界的成果,但往往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实验的失败,导致他们对国产科研设备失去了信赖和信心,听得出这些人是很无奈的。然而还有比无奈更为懦弱的理由,就是一些在国产实验设备上搞成功的成果,在国际上遭到了质疑。我们也承认国产的仪器设备存在部分领域还没能形成成熟的技术,也存在用国产的设备导致实验失败的事件,这并不能说明我们不会造仪器、做试剂,而是没有把好质量关。还有就是没能把核心的技术做深度的挖掘,对“自主知识产权”的理解有失偏颇。国内的仪器制造企业的趋利心理也导致原创的**仪器设备“千呼万唤难出来”。而使用者也因为上述的原因逐渐失去了耐心,也就导致国产实验仪器在科研界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地位。
其实说这些没有任何指责那些使用进口设备人意思,我们也能够理解他们的无奈,但我们不能只听到别人的叹息而只是单纯的复制他们的叹息,然后毅然把大批的订单给了那些“洋人”,我们应该做的是为我们能够研发出属于自己的科研仪器而创造一种环境。仪器的使用者和购买者也不能因为早先的一些“事故”就对国产仪器做完全的否定,甚者都不在关心它的发展状况,不再提供任何需求的空间,这样就会造成国产仪器在本土市场被禁足的危险状况,我们也必须给予支持,因为我们看到了它的进步。
苏公网安备 320581020012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