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合算的投资民间借贷**吗
“民间借贷”在第三季度很难排**?
当记者把上面的这些数据,以及人行的调查结果告诉一位某银行财富管理中心的负责人,并请他“解读”这个现象时,这位银行人士说:“参与人数多、资金数量大、利率水平高,这是温州民间借贷的写照。在这种情况下,它成为市民*喜欢或者认为*合算的投资方式,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这位银行人士马上又说,进入第三季度,这种情况又可能会发生变化,民间借贷在第三季度很难再排**。
这位平时与“有钱人”接触频繁的银行人士说,由于“全民参与”,而且利率不断攀升,加上*近不断传出有些人钱借出去要不回来的事件,很多民间借贷的参与者,已经考虑把钱从民间借贷里抽回来。
该银行的一位贵宾客户,今年年初赎回了一款理财产品,把1000多万元的资金全部放在某担保公司,月息两分。但是这个月,该客户把钱又全部从担保公司拿了回来,买了该银行一款年收益率9.5%的信托理财产品。“不少人意识到了民间借贷的风险,现在又重新寻找**的收益率可以低一些的投资理财产品,但是目前的情况,并不是每个民间借贷的人都能很顺利地把钱拿回来。”该银行人士说,他的另一客户,有400多万元放在一担保公司,原来计划今年6月份拿回来的,现在还迟迟拿不回来。
民间借贷的风险在加大,由民间借贷产生的案件也在增多。今年3-5月三个月时间,全市法院共受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2628件,比去年同期多出了474件,案件总标的额高达9.31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出3.15亿元。
“这些数据还有滞后性,据我的分析,今年下半年,类似的案件会更多,涉案的金额也会更大,民间借贷高收益的另一面高风险,将在下半年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该银行人士判断,民间借贷作为*合算的投资方式,将很难持续。
不少“担保公司”*近歇业
民间借贷在很长的时间里,是作为亲友间的互助而存在的。近年来,众多的“担保公司”以中介的形式出现在了民间借贷领域,低息吸入资金高息发放贷款以获得“利差”,从而使大量的民间借贷成为了一种投资理财方式。
温州担保行业一相关人士透露,目前温州融资性担保机构即“经过官方认证”的只有46家,但温州各种打着担保公司字样的公司,*多的时候有数千家之多,这些“担保公司”,大多数就是以民间借贷的方式赚取利差,吸收的存款月利率在1.5分-2.5分之间,放出去的利率则高达5分甚至更高。
不过据一位开了1年多“担保公司”的业内人士支先生分析,这两个月里担保公司的数量减少了不少,至少有20%以上的担保公司在这几个月消失了。他自己的公司,就在6月份注销了。
据其分析,担保公司减少的原因,一是本身的“融资”变得越来越难。支先生的担保公司资金来源由三部分构成:合伙人自己出资;向社会融资;从银行获得资金。近几个月来,从银行获得资金几乎已无可能,向社会融资的成本则越来越大,以前基本上是1分-2分,现在一些人要求3分,成本几乎翻了一番。二是风险在加大。5月份开始,支先生就经常听到同行说某个担保公司发放出去的“贷款”拿不回来,造成了投资人的严重亏损。在这两个因素的作用下,一些担保公司“见好就收”,有的担保公司无奈歇业。
“随着风险的释放,下半年担保公司关门的现象会越来越多。”一担保行业的负责人认为,建立在“高息”基础上的担保公司,可持续性并不强。
温州人依然偏爱地产投资
民间借贷的风险已经逐渐释放,一些人已经抽身而出。抽出来的资金,会投向哪里?中信银行温州分行财富管理中心负责人认为,温州投资者其实*爱的还是地产投资,但是由于“限购令”的限制,投资地产的方式会发生改变。比如从直接买房子,变成借助金融产品进入地产领域,如地产信托,地产类的股权投资,都比较受投资者的欢迎。人民银行的调查结果里,*合算的投资方式排名**的是“理财产品”,在CPI高企的情况下,低收益的理财产品未必划算,而地产类的理财产品,收益率相对较高,会受到一些资金的眷顾。
记者从我市不少银行了解到,银行经常会向一些**客户推介金融类的地产项目,这些项目的年化收益率约在10%。“每次都卖得不错。”一银行人士说,比起那些挂钩资本市场的理财产品,与地产挂钩的理财产品更容易被温州投资者接受。
在人民银行的调查结果出来之后,关于“地产类投资排名从**滑落”这个现象,外地媒体解读认为,这是温州地产开始“入秋”的结果。对于这个分析,在地产投资项目已有多年历史的一位温州投资者认为,这样的分析并不客观。对他来说,目前之所以不去投资地产,不是觉得这个投资已经“没有名堂”,而是政策的限制,他没办法再直接去买房子了。“政策如果放开,我还会继续去买房子,我始终认为,地产是*好的投资方式。”当然,这位投资者也承认,在经历了几轮的调控之后,地产投资也会理性起来,之前是投机的心态,今后会以投资的心态去面对。
浙公网安备 330324020016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