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理
一般正常人看物体时,明视距离为250mm 左右,在这个距离正常视力的人可以分辨的两点*小距离约为0.15~0.3mm,大于或小于这个距离虽然能看见,但不易分辨物体的细微部分,而且眼睛容 易疲劳。金属显微组织中的相和各组织组成物之间的距离均小于这个数值,因此必须利用金相显微镜加以放大才能看清。
利用单个凸透镜可以将物体的实像放大,利用一组透镜可以使放大倍数进一步提高,但这些还 满足不了对金属显微组织观察的要求,因此,金相显微镜设计时考虑用另一透镜组将**次放大的像再次进行放大,以得到更高放大倍数的像。根据这一设计,金相显微镜中装有两组放大透镜,靠近物体的一组透镜称为物镜,靠近眼睛进行观察的一组透镜称为目镜。
金相显微镜的成像原理示意图如图1 所示。 物体AB 置于物镜的一倍焦距(F1) 以外,两倍焦距之内的位置上,通过物镜后可形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A1B1,当实像 A1B1位于目镜的一倍焦距
F2以内时,则目镜又使A1B1放大,在目镜的物方两倍焦距以外,得到 A1B1的正立放大的虚像A2B2。 这*后映像 A2B2 是经过物镜、目镜两次放大后得到的。A2B2 又通过眼睛这一光学系统成像于视网 膜上(A3B3),因而可观察到相对于物体是倒立的放大图像。显微镜在设计时,让目镜的焦点位置与物镜放大所成的实像位置接近,并使*终的倒立虚像在人的明视距离处(约 250mm)成像,这样就可以使人的观察效果*为清晰。上海欧亿检测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