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已施行了3年,为规范我国洁净手术部设计和建设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仍有一些人对其理解存在误区,如一提洁净手术部,就是“层流”,就很神秘,它必然很**,造价很昂贵等。这显然是不对的,下面就人们对其一些认识误区谈谈个人的看法。
误区一:因为有“规范”,所以手术部必须是洁净手术部 这完全是误解。制订“规范”,是因为当时业内流行“万国标准”,市场很乱,浪费很大,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尺码”,以供大家遵照执行。所以是先有洁净手术部建设的浪潮,然后才有其后的“规范”出现。只要建洁净手术部,就应按“规范”行事(如果有什么不合适,过几年会修订),而不是说非要建洁净手术部。其实,建一般手术部也并不违规。 时至今日,如果主管方能有一个什么级的医院可以做什么手术,做什么手术应有一个什么级的洁净手术室的规定或建议,那就好极了,但这些并不是“规范”的职责。
误区二:要建洁净手术部就必须Ⅰ、Ⅱ、Ⅲ、Ⅳ级齐全 “规范”并没有这样规定。那么为什么要定4个级别呢?能不能像有些国家那样只有**的层流手术室和普通手术室呢?这是因为这样选择性太少了,这好比在饭店吃饭,多来几道不同档次的“菜”,才能更适应不同的胃口。如果菜单上只有鲍鱼和白菜,食客就会觉得菜太少了,没得点。所以菜单上还会有其他的菜供食客选择。菜单上有没有食客想要的菜是一个问题,点什么菜又是一个问题。不要把它们混淆起来,更不能说菜单上有这么多档次的菜,不是引导消费者多消费吗?引导消费者浪费吗?这显然是不通情理了。
误区三:Ⅰ级手术室必须建的有档次 似乎Ⅰ级手术室建的越来越显档次了,这大概是一种贪大的通病吧。实际的规定是综合医院若要建Ⅰ级手术室的话,*多不能超过手术室总数的15%,这就是说建10间才能有1~2间是Ⅰ级的,起码1间总不能说多吧? 规范是以Ⅱ级为标准的,特殊**的可建Ⅰ级的,大量应是Ⅲ级的。至于为什么要定Ⅳ级,这个问题并不复杂,那就是留着为将来发展用的,为能普遍提高手术室空气质量用的,同时也能使县级医院用得上的。 从实践看,Ⅱ级接近Ⅰ级水平,必要时把Ⅱ级当Ⅰ级用,也不成问题。
误区四:各级手术的技术措施要求比较高 实际上,各级手术的技术措施要求并不高,手术室都有空调已成现实,在空调系统上加上高效或亚高效过滤器就可成为净化系统。至于墙壁、地面、照明、装修甚至设备,即使不建洁净手术室,医院也是要进行建设的。花的钱不能完全算在洁净手术室的头上,“规范”说了,瓷砖、小磨石照样可用。“规范”没有说过滤器一定要进口的,国产的完全胜任。 由于采用了手术台上方集中送风,所以气密层流换气次数用不着100级,实际上只花相当于千级的风量。Ⅲ级换气次数才18次,可它却达到了万级水平。国外有的标准看似把换气次数定到15次,但只是10~30万级的水平;国内Ⅳ级12次换气次数,就已是30万级了,而且规定可用亚高效过滤器。现在,局部百级层流的做法及12次亚高效30万级的做法在国外某些标准中也出现了。可是“规范”早在2002年就面世了,而这一理念又在2000年洁净手术部建设标准中就已出现了,不正是反映了今天国际上的普遍看法吗?
误区五:洁净手术室很神秘 洁净并不神秘,如果能正确理解规范,不攀比、不贪大,从国情、院情出发,有经济能力是可以先建一些**的。否则,建一些低级的总比原来非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要好得多。少花一些钱,却能提高技术和质量,这应该很有必要吧?总之,洁净并不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