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评述文章是徐星研究员应Nature杂志编辑TimLincoln博士的邀请,发表在“新闻与观点”栏目的短文。“新闻与观点”栏目是《自然》杂志*流行的栏目,一般邀请常为《自然》审稿的专家对同期发表于《自然》杂志上较为重要或者能够引起大众兴趣的科研论文进行简介,并指出研究成果的局限性和相关研究的未来方向。
有角恐龙是东亚和北美西部白垩纪晚期特色鲜明的动物,通常被认为是那些地区的本地动物。有迹象表明,有角恐龙也可能出现在其他地方,但此前一直没有确凿的证据。
*新的文章从在今天匈牙利所在地方获得新角龙类化石,这个有角恐龙新种的发现表明,白垩纪晚期的生物地理仍有让人们吃惊的东西有待发现。当时欧洲大部分地方是一个群岛,在非洲和欧亚大陆块之间。虽然人们对其认识还很有限,但它仍有可能产生关于恐龙生物地理分布的相关信息。徐星研究员在文章中指出,?si博士等人报道的新角龙类化石确实对于白垩纪晚期动物地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作者提出的发现于匈牙利的角龙可能是通过欧洲岛链,穿越古特提斯洋,从亚洲迁徙到欧洲的观点表示赞同。但是,徐星研究员认为,由于已知化石材料有限,匈牙利角龙的系统发育位置存在不确定性;而且,整个角龙家族的系统发育研究还有待深化,所以,作者有关匈牙利角龙的亚洲来源说虽然*有可能,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北美来源说。
徐星表示,欧洲的独特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全球白垩纪晚期动物地理学研究方向的重要性,因此研究者将来应该更多地关注欧洲白垩纪晚期的陆相动物化石。
上个月,徐星研究员还在Nature上发表了一篇推介短文,向Nature读者介绍美国犹他大学Farmer和Sanders博士近期发表于美国Nature杂志上的一篇有关美洲鳄呼吸系统研究的论文。徐星推介的论文涉及美洲鳄呼吸系统的研究。现生鸟类具有一种独特的单向呼吸方式,而其他大多数脊椎动物则具有潮汐式的双向呼吸方式。传统上认为,鸟类单向呼吸方式依赖于其独特的气囊系统。由于美洲鳄没有气囊系统,所以一直被认为具有双向呼吸方式。Farmer和Sanders博士分析了分别处于麻醉和死亡状态的美洲鳄肺部的空气和水流情况,发现美洲鳄和鸟类一样具有单向呼吸方式。他们推测,单向呼吸方式可能在三叠纪早期就出现了,包括鳄形动物、翼龙类、恐龙类和鸟类的整个初龙类都具有这种呼吸方式,而这种呼吸方式可能是初龙类为了适应三叠纪早期低氧环境而演化的。
徐星指出,有关现生动物的研究成果有时能改变古生物学的研究方向。过去古生物学家们对于气囊结构的研究更多集中于和呼吸系统相关的方向,现在看来需要调整新的研究方向。另外,三叠纪早期低氧环境是否还导致了脊椎动物演化过程中的其他一些重要形态变化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
原文检索:
Biogeography: Horned dinosaurs venture abroadThe discovery in Europe of fossils of a small horned dinosaur, amember of a group previously known only from Asia and NorthAmerica, will prompt a rethink of biogeography at that time in thep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