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中山大学伦照荣、屈良鹄教授《PNAS》解析非编码RNA

近期来自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伦照荣教授、屈良鹄教授与美国加州大学Irvine分校有名进化学者、前总统科学顾问、美国科学院院士F. Ayala教授展开合作,在非洲锥虫非编码RNA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此成果表明中山大学在人畜共患病原体的非编码RNA调控功能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近期来自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伦照荣教授、屈良鹄教授与美国加州大学Irvine分校有名进化学者、前总统科学顾问、美国科学院院士F.Ayala教授展开合作,在非洲锥虫非编码RNA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2011年4月29日的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的网络版上。

 

 

 

由非洲布氏锥虫及其亚种感染引起的人畜锥虫病(即人的“非洲睡眠病”和动物的“纳加那病”),不但严重危害人的健康,而且在流行区对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近年我国与非洲锥虫流行国的人员交往及商品贸易日益增加,带虫感染的人或动物进入我国的可能性将不可避免。因此,深入研究非洲锥虫的分化发育、致病机理及**逃逸等重大生物学问题对我国制定相关的防控措施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通过大规模的深度测序与生物信息学以及相关的基因功能分析技术,证实源于非洲的布氏锥虫假基因产生的siRNA在锥虫的发育分化调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是迄今为止,国际上**用实验方法证实非洲锥虫这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假基因来源的siRNA在非洲锥虫生活史不同时期调控功能的发现,对深入研究假基因生物学功能及其起源进化提供了新的线索。

伦照荣教授和屈良鹄教授早在1989年已开展非洲锥虫的合作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国内外的有名刊物。2008年,伦照荣教授的研究团队与F.Ayala教授和捷克科学院的J. Lukes教授合作,对布氏锥虫、马媾疫锥虫和伊氏锥虫间的起源提出了新的观点,成果也发表在PNAS上。这一系列成果表明中山大学在人畜共患病原体的非编码RNA调控功能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原文推荐:

Pseudogene-derived small interference RNAs regulate geneexpression in African Trypanosoma brucei

Pseudogenes have been shown to acquire unique regulatory rolesfrom more and more organisms. We report the observation of acluster of siRNAs derived from pseudogenes of African Trypanosomabrucei using high through-put analysis. We show that thesepseudogene-derived siRNAs suppress gene expression through RNAinterference. The discovery that siRNAs may originate frompseudogenes and regulate gene expression in a unicellular eukaryote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functional roles of pseudogenes and intothe origin of noncoding small RNAs.

作者简介:
伦照荣

1989毕业于中山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加拿大国家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研究委员会(NSERC)国际杰出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1993);瑞士热带医学研究院(1990-92)和多伦多大学(1993-1995)博士后;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和化学系研究员(1996);加拿大国家食品检验局寄生虫学研究中心研究科学家(1997-1999);加拿大Saskatchewan大学ResearchOfficer(1999-2002)。2002,6-现在,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动物学国家重点学科(寄生虫学)学术带头人;华南寄生生物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动物健康组织(OIE/NTTAT)**科学顾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辐射疫苗专家。在PNAS(USA),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Trends in Parasitology,Schnizophrenia Bulletin,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Parasitology,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Molecular and BiochemicalParasitology, Parasite Immunology, 科学通报等发表论文90多篇,其中SCI论文70多篇。

主要研究方向:非洲锥虫和动物锥虫进化,寄生原虫与宿主(细胞)关系,人畜共患病原体流行病学

屈良鹄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基因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曾兼任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客座研究员和法国图卢兹第三大学教授。

长期从事RNA的结构功能及进化研究。曾创立大分子rRNA快速测序和**结构直接测定的方法,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以Ls-rRNA序列分析为基础的生物分子系统演化研究,在Nature、PNAS等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1993年与有名RNA专家Bachellerie合作研究期间,参与发现U21、U24等12种新的snoRNA,阐明box C/D snoRNA指导rRNA核糖甲基化修饰的功能和分子机制。199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开展RNA组学研究。1)建立起RNA组研究的技术体系,在动、植物和酵母等真核模式生物中发现和鉴定一大批新的snoRNA基因。2)在果蝇和水稻中基因组中分别发现了“内含子RNA基因簇”这一新的基因组织。3)阐明了酿酒酵母中由7个新的snoRNA基因组成的**号基因簇的结构及功能及该基因簇转录和加工的机制。4)发现和鉴别20种新的水稻miRNA。论文被《核酸研究》杂志列为2004年热点论文。1999年以来,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SCI收录论文37篇(影响因子110以上,引用超过130次)。获国家发明**4项。